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馆长 - 黄良楷
黄良楷

黄良楷

黄良楷,江西省政协委员,黄秋园纪念馆馆长,著名现代画家黄秋园先生长子。
展开

黄良楷,江西省政协委员,黄秋园纪念馆馆长,著名现代画家黄秋园先生长子。

黄良楷 - “父亲的死与我有关。”

2003年元月2日,南昌市小桃花巷21号,正在装修的黄秋园纪念馆的会客厅里一片寂静,黄良楷的声音能透过木质的窗棂,飘向窗外。正是因为对父亲怀着深深的歉疚,为了了却他的遗愿,黄良楷在父亲死后两年,为他筹办了他生平的第一个画展。这个从未发表过一张画、连地方美协会员都不是的银行退休职员,终于在他死后5年震动了中国画坛。这一切对于黄秋园或许是来得太迟,连李可染在看了他的画后都抱憾说,“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像黄秋园这样的大家,生前很少被人理解,孤独伴随了一生。”而这一切对于黄良楷却非同寻常,“父亲的画曾在一只破纸箱压了两年,差点当废品卖掉,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黄良楷 - 南昌圆梦

黄良楷曾做过6年木匠,这份职业是父亲为他选择的。
“父亲是南昌县黄马乡马家桥村人,只读过中学,能够进银行做事,是因为能写一手好毛笔字,他一直以为书画不过是一门手艺。1973年,我从高安插队回城,当时的工作很难找,父亲说学剃头不错,不过只能赚小钱,想过好日子还是学木匠”。
1979年5月,黄良楷到外贸宿舍楼的一户人家联系木工活,主人有一手裱画的绝活,解放前就认识黄秋园,在家具打完的那一天,随黄良楷去看“老爷子”,故人相见黄秋园来了兴致,多喝了几杯酒后突发脑溢血。“父亲一生无欲无求,除了每天都要泡半天茶馆外,就是写字画画。但临终前却郑重的交待,希望在他死后能为他办个画展。”
“父亲显然知道自己的价值,1975年,妹妹结婚,父亲为她画了一幅《天女散花》作为嫁妆,并给她说古道今:清代画家赵之谦家境贫寒,女儿陪嫁也只有一箱画,哪知赵之谦日后名声大振,作品价值连城……”黄良楷回忆说:“当时我也在旁边,但也只当是父亲的一句戏言。现在想来,连做子女的都不了解他的书画艺术,更不用说深入他内心的痛苦了。上个世纪60年代,傅抱石来南昌,在无意中看到他的几幅画,便让学生沈仲云邀他去江西宾馆会面,但被他拒绝了。这孤傲的背后,又隐忍着怎样的寂寞和痛苦。”
但要为师出无名的父亲办一个画展,的确让这个“小木匠”为难,对江西美术界“一头雾水”的黄良楷连一个主办单位都找不到。直到两年后,与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吴振帮的一次邂逅,事情才有了转机。“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父亲的一段特殊际遇在此时帮上了忙。还是在60年代,一向混迹于三教九流的父亲,从茶馆里出来,碰见一个平时常在一起神聊的裁缝买菜回家,见那包豆时的纸是一张上了年头的宣纸,要过来一看,竞是一幅残损了的八大山人真迹,便用20元钱买了下来,修补装裱把玩一阵子后,捐给了八大山人纪念馆,他也从此和吴馆长结成了莫逆之交。”
找到了主办单位,但裱画、租场地要200多元,黄良楷只好瞒着妻子把一台“用了5张票”才买到的蝴蝶牌缝纫机卖了。但在为画展印简介时还是遇到了麻烦,有人对称黄秋园为“画家”有异义,叫“民间艺人”还差不多。最后,经过反复争取,才争得一个“南昌画家”的名头。
1984年5月,黄秋园画展如期开展。100余幅山水画从黄家的杂物间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黄良楷 - 南北纵横

向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黄秋园终于走出了他孑孓前行的小巷,而原本以为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黄良楷也似乎感觉到了,父亲应该走得更远。
1985年3月,黄良楷接到江苏美协邀请,让他带着父亲的画作到南京展出,并承担所有费用。
3月份虽然已是春天,但列车沿皖赣线驶过时却见不到一点绿色。在山水画家汇集的南京,让黄良楷这个对绘画“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真正知道了父亲的价值。江苏省美协主席、国画院院长雅民在参观完画展后,第一个称黄秋园为大师,并在香港《文汇报》撰文,用两个整版评介黄的作品。其时,全国第六届美展正在南京召开,由南京艺术学院李小山挑起的“传统国画己走到穷途末路的”争端正辩得难分难解,黄秋园的出现正好证明了传统笔墨并未消亡。但这一切,当时的黄良楷并不全部知晓,从南京回来后,继续在南昌市二轻局当一名小职员。一年后,《中国画》杂志一位编辑的造访,再次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他建议到中央美术馆去办展览。但2000多元场租及住宿费、旅差费,把当时只拿几十元工资的他难住了。无奈之下,黄良楷只好去“求”相关部门,但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你自己的个人行为”。最后,只得向中央美术馆“捐赠”了5幅画;又向中央美院招待所“捐赠”了一幅,解决了吃饭和住宿问题,然后东拼西凑了1000元路费,坐硬座赶到了北京。提起这段往事,黄良楷感慨万千:“若是现在卖掉这些画,坐飞机、住总统套房都用不完”
然而,付出了这么多精力,画展一开始却反响平平,参观的人稀稀落落。但奇迹在画展临近结束时还是发生了,刘海粟大师来了,看完画展后表示“要用自己的画换一幅黄秋园的画”;李可染大师也来了,并将他与隐居于乡野的陶渊明相比。随后,场面一下子热了起来,江西继傅抱石之后又一位大师登台了———在他本人去世5年之后。

黄良楷 - 留住故居

从北京回来后,陆陆续续有不少人找到黄良楷家,出3000元一张的价格来买画,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价”。而这“从天而降”的一笔钱对全家更是一个考验,最后,在老妈的主持下,近400幅画三兄妹平分。
成了“富翁”的黄良楷却过起了比原来更清贫的曰子,巳深知父亲作品价值的他,和弟弟、妹妹商量,用市价收购他们手中的画。同时,还到父亲的老朋友及老邻居家收集父亲赠出的画。为了将画展的作品永久保留下来,他四处奔走呼号,希望能把自家住的老房子建成“黄秋园纪念馆”。经过多方努力,建馆的批复终于拿到了,但资金又要靠自己筹措。而经历了三次画展的黄良楷再也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木匠”,不停地在全国各地举办画展,以办画展的收入来筹集建馆资金。1988年,投资30余万元的纪念馆终于建成。青砖黑瓦、沧桑尽显。
2003年元月2日,经过重新装修的纪念馆将重新向游客开放。炉子、锅灶撤了,妈妈也搬进了新居。“在香港的拍卖市场,父亲的画已拍到每幅百万。如果我想坐奔驰、宝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那样做我将永远无法面对逝去的父亲”,站在父亲塑像前的黄良楷说。

黄良楷 - 关于黄秋园

黄秋园(1914--1979),江西南昌人,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自幼爱画,虽未得名师指授,却有机会在裱画店中学徒,博览遍临古人名作,刻苦力学,由抚古人之迹,进而得古人之心;由得古人之心,进而师造化。
他的过人之处,表现为擅于敏锐地把握住几乎被同时代画家淡忘的某些传统。这些可能被看作历史惰性的东西,其实也不失为传统的精华,甚至闪现着真理的光辉。晚年的诸多精品表明,他毕生的“热不因人”,忠于艺术的努力,使他由乱古人之真终至臻于借古以开今。
黄秋园在绘画方面多能兼善,山水、花卉、人物、界画无所不工,他晚年的山水有两种面貌十分引人注目,一种格局近乎宋人,层峦叠嶂,骨体坚实,墨法精微,画面不强调空间的纵深,反复用鬼脸皴,形成一种现代感,所作雪景尤觉玉洁冰清,另一种笔法远胜元人,丘壑雄奇错综,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精神闪耀在云蒸霞蔚中,从中可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的领悟已达到极高的境界。

黄良楷

更新日期:2024-11-20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