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柱(新疆杂话名家)
人物简介
赵国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很小的时候,他就经常听村里一个识字不多,但口才很好的姓徐的大爷说故事、讲段子。这些用新疆方言土语讲的通俗、幽默,具有生活气息的杂话让赵国柱很痴迷。当时,他还不知道那就是民间的谚谣杂话。但耳濡目染,他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民间故事和段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赵国柱在乌鲁木齐县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一次,他到农牧区演出。在那里,他发现了当地农、牧民口头流传着一些俗文俚句、民谣、谚语、顺口溜等杂话,这些段子朴实无华、幽默诙谐,而且极富节奏感和音乐感,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现在,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无论走到哪里,身上总会带上些小纸片,发现对以后的创作有用的东西,就迅速记下来。等有时间的时候,再进行分类、整理。许多作品就是平时积累素材,加上科学的整理,去粗取精,加上人物和情节,一个鲜活的作品就出来了。
人物历程
1966年,他就开始编演文艺节目,先后创作演唱作品二百多个。他的作品在文艺刊物上发表,新疆的许多电台都播出过他的作品,许多优秀的作品还被新疆话剧团等文艺团体演出。
1989年,赵国柱参加了乌鲁木齐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整理工作,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各区县的资料卷本,也使他对民间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1990年,深含他多年梦想与挚爱的第一部作品《刘杂话》问世了,这在当时反响很大。接着《青年人要走正路子》开启了他的创作之门。 只要一有空,赵国柱就整理收集的资料 他利用这种形式,把民众关心的问题、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寓教于乐,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引起大家的思考。随后,他又创作了《孝顺自己的娘老子》、《毒品不能沾》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好评。
2004年1月,“新疆杂话”系列的首张专辑问世。三年时间赵国柱出了三张新疆杂话专辑,每盘专辑都十分热销。
2006年年初,赵国柱第三张个人专辑《杂话新疆》磁带、CD和VCD音像制品出版发行。
艺术特色
赵国柱的杂话作品很吸引人,这不仅因为他贴近百姓的生活,还因为他的作品带有很多创新的元素,有些东西很新颖。《新疆民间杂话》这张新专辑保持前两张专辑的原有风貌,取材于百姓身边事,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共收录13条精彩段子。是赵国柱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精心收集新疆民谣俚语创作而成的。现在,不仅中老年人喜爱,就连一些青年也开始慢慢喜欢了。
杂话:
就是运用西北汉语方言和韵语表演的顺口溜,俗称“说段子”。新疆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聚会聊天喝酒的时候,就会说一些有意思的小段子,以活跃气氛,这其中就有笑话、民谣之类的杂话。另外,新疆地广人稀,路途遥远,一路多是戈壁荒漠,这时,行人也会凑在一起说些笑话、民谣来打发旅途的寂寞。于是在新疆就自然形成了这种民间文化——杂话。
泥土的醇香:
一个是二杆子,一个是二流子,两个人都是二混子,没啥水平的黑肚子,没事一搭里谝传子,蹲到太阳坡里晒嗉子,看见过来一个丫头子,嗖嗖的打哨子,跟到后头拉辫子,丫头回家告诉他老子,老汉气的跳绷子……
这就是赵国柱《新疆民间杂话》带来的泥土的醇香。
在大街小巷,在奔驰的车里,《新疆民间杂话》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热爱生活的人们。用土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就是这“土里生,土里长,最后还让土吃上,让听过它的人重新品味生活。
在出这张专辑的时候,他想的更多的是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实现这个理想,足足用了他20多年的时间。
个人专辑
专辑简介
《新疆民间杂话》由新疆著名杂话表演艺术家、乌鲁木齐市文联副主席赵国柱搜集整理的《新疆民间杂话》CD碟以诙谐、幽默的风格以及浓郁的新疆本土文化气息,眼下正成为新疆音像市场的新宠。在新疆和西北几个省区,人们习惯把民谣、谚语、俗文俚句、顺口溜称为杂话。赵国柱搜集整理的《新疆民间杂话》CD此次发行3万张,共收录《青年人要走正路子》《乌鲁木齐变化大着呢》等15首作品。作品以反映城乡变化、歌颂道德新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等为内容,赋予了杂话这门古老的艺术更多的时代特色。
专辑目录
1.青年人要走正路子
2.事情不能做过头
3.人倒霉说不成
4.这一家人是咋么
5.王谝传 遇下的
6.张翻翻
7.大话不能说
8.乡下人在城里住不惯哩
9.胡吃胡喝不能胡说
10.酒不要多喝
11.盐湖城玩去哩
12.山乡要变个样子呢
13.形式发生变化哩
14.坚决刹住吃喝风
15.乌鲁木齐变化大着呢
社会评价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段桐华副部长这样评价,这些谚谣、俚俗虽难登大雅,却是老百姓真实情感的流露,生活的经验的凝炼,人生哲理的剖白,社会道德的结晶。说它是箴言宝典、百科全书,似乎也不为过。
学者余秋雨说他:“对新疆文化持一种仰望的态度,西北对中华文化一直是灌溉的源头活水。” 他还准备收集整理一些新疆本土的民间歌谣。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程万里认为,赵国柱的杂话是艺术的创作,是他自己的创作,而不是对民间原始杂话的简单收集发布。
人物感言
《杂话新疆》这么好的销量让赵国柱没有想到:“我没有考虑它进入市场的销量,我是作为一个学习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尝试。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我首先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特别是新疆是民间文化的富矿区。因为新疆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我们有这样的东西应该很好的去挖掘,很好的介绍。”
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新疆民间文化,特别是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将来如果对新疆的民间文化有了兴趣,而且都参与整理,这个力量就大了。就不象现在这样单枪匹马,力量有限。他相信会打动他们的,让他们觉得新疆还有很多的好东西,对于民间的艺术不可低估。
人物故事
他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是几年前他们几人一行到哈密采访一个会唱曲子戏的老人。“当时哈密有个老艺人(宋家义),我们看到有一本哈密出版的《新疆曲子集》大部分都是这位老人唱的,他会唱很多的小曲子。可是那天我们去他家的时候,老人已经双目失明,他只能打开录音机放一下以前自己唱的磁带,让他唱一唱,他就是张不开嘴,已经唱不出来了。我当时心里很难受。我就觉得抢救民间文化,真是刻不容缓。” 这件事后,赵国柱更加紧了搜集整理的步伐。他常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那么多好的民间的东西要搜集。这不仅需要时间,同时还要掌握方法。他说,有一条特别重要:那就是首先要爱它(民间文学)。就好像写书法一样,每天都要写两笔,不写就觉得缺点什么。由于爱好书法,他还探索了民间杂话用绘画的形式演绎的新路子。
个人贡献
赵国柱能够把新疆汉文化里的杂话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这是对《新疆民间杂话》,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做了很重要的工作。
收集整理了很多新疆民间的杂话,在这个基础上,把相当优秀的杂话形式抽取出来,作为一种适合现代表现的一种艺术题材,在这一点上,他是非常的成功的,也是很有贡献的。
他还应邀到新疆的几所大学讲课。主要针对文学系和音乐系的学生,围绕新疆汉文化的说唱艺术来讲《新疆民间文艺欣赏》,反映新疆民间说唱艺术,杂话里的歌谣谚语,还有笑话、民间故事、民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