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识
在轮回
解释
诸法无我,谁在轮回
我是谁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轮回生死的有情认为我在轮回
因为 阿赖耶识具有相对的恒常性,所以末那识将它视为恒常不变的对象恒生我执.末那识的存在是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源.
有情凡夫身份的确立也正是末那识的作用.无始以来凡夫的末那识无时无刻不在执 阿赖耶识为我,与阿赖耶识同时轮回,流转生死.所以末那识也是在轮回的。
功能
末那识还有向第 八识传送消息的功能:
第七识 染净依,是依六识净而净,六识染而染,它只给第 八识传送消息而不加 拣择分别。第 八识接受 第七识传来的消息,不分好坏,只管储存起来,所以 阿赖耶识最痴。
丁福保佛
( 术语)唯识论所说 八识中 第七识,以由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 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末那识译为意。意有 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 八识之 见分 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为意识,有何分别?彼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即依主释也。此末那即 第七识,故云末那识(即意识)是持业释也。唯识论四曰:u2018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 思量胜余识故。此名异第六意识,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u2019同述记四末曰:u2018末那是意。u2019梵manas。
具体解释
解释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 思量之义。 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 八识中之 第七识。为恒执第八 阿赖耶识为u2018我u2019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u2018末那识u2019。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 阿赖耶识之 见分为u2018我、我所u2019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 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 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u2018有覆无记u2019;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 圣道、蔽心性。
修行阶段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 补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 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空观入见道,又于修道位起法空智果及佛果。以上三位之中,前二位属有漏之位,第三位则属无漏之位。
记载
又依 成唯识论卷五载,末那识之存在,可引用入 楞伽经、解脱经二种教说,及六种道理证明之,此谓u2018二教六理u2019。二教,即:(一)入 楞伽经卷九谓, 思量之性,名意。(二)解脱经谓,染污意恒时与诸惑俱生灭。六理,即:(一)不共无明证,谓第六识之作用虽有间断,凡夫不共无明,则恒无间断而相续,故须有末那识。(二)六二缘证,前五识以前五根为所依,以前五境为所缘,第六意识亦须有末那识其所依之 意根。(三)意名证,末那名意,因系恒审 思量,故末那识必须恒存。(四)二定差别证,圣者所入之灭尽定与外道所入之无想定有所区别,因灭尽定无末那识,而无想定有末那识之存在。(五)无想有染证,修无想定而得生之无想天,虽无第六意识,但仍有我执,故须有末那识。(六)有情我不成证,凡夫行布施等善,不会成为无漏,无法脱离我执,乃因有末那识之故。[入 楞伽经卷八、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三、显扬圣教论卷一、 成唯识论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末、卷五本、卷五末、成唯识论枢要卷下、大乘义章卷三末]
常见辞汇
八识中之 第七识;华译 思量,又 译作意,它恒常在审察,恒常在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念念不忘第八 阿赖耶识为我, 有四个 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 我慢)跟着它,故我执的成见很深,
烦恼便是这末那识的执着而生起的。
中华佛教
解释
唯识宗所说 八识中的 第七识。梵文作man-as,译作u2018意u2019。窥基《瑜伽论略纂》卷十三详作讫利瑟吒末那,当译作u2018污染意u2019。旧译家译为u2018 阿陀那识u2019;新译家译为u2018末那识u2019,而以阿陀那为第八执持识。此识在诸识的顺序上,排在第七位,故称之为 第七识。关于此识,学者所说不一,但均以之为妄识,视为众生迷妄的本源。
地论家
(一)地论家所说︰地论家以第 八识为清净无垢的真识,视为与真如同一。然必有动此真识,开展生灭 万象的动力,此实即第七 阿陀那识,也 所谓生灭妄缘的不觉心,即根本无明。慧远《起信论义疏》卷上云(大正44185c)︰u2018不觉心起者是 第七识,而有其念者是染心。通而言之,皆是妄识;别而言之,不觉是其根本无明,染心是其业识, 乃至相续识。u2019
又,《大乘义章》卷三(末)将阿陀那译为u2018无解u2019,以为体是无明痴闇之心,随义傍翻而列无明识、业识、 转识、 现识、智识、 相续识、妄识、执识八名。其下又分 八识为事识、妄识、真识三种。而以阿陀那为其中的妄识,并解释u2018妄u2019义云(大正44526b)︰
u2018此 识会实入虚,推事无事,唯心妄见,故说为妄。又此妄心,亲迷真起,迷真取妄,故名为妄。u2019又说第八为u2018心u2019,第七为u2018意u2019,前六由此u2018意u2019生,故为意识。
唯识家
(二)唯识家所说︰唯识家分 八识为 三能变,而以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并致力解说。其旨趣见于《 成唯识论》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末)、《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成唯识论了义灯》卷四(末)、《成唯识论演秘》卷四(本)等。兹略述其意如次︰
(1)就名义而言︰u2018末那u2019是梵语,此处翻作u2018意u2019,恒审思虑之义。论曰(大正3119b)︰u2018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余识故。u2019意即 第七识的特质在于恒审思虑。第 八识虽恒时相续,但任运无分别,故非审思虑;第六识广亘三世,缘一切事理。但有间断,故非恒思虑。前五识任运无分别,且有间断,故无恒审思虑之义。然以恒审思虑之言,余识悉得除去,令之独显末那识之特质。
(2)就 译语而言︰六、七两识同称意识,但《 成唯识论》加以区别,其文云(大正3119b)︰u2018此名何异第六意识,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u2019
此谓 第七识以自性思虑,故u2018意u2019即u2018识u2019。第六识依 第七识而现了别之用,故为依意之识,两者间当有差别。
(3)就此识之所依而言︰《 成唯识论》谓心、心所所依总有三种,分别是 因缘依、增上缘依、等无间缘依。 第七识亦必有此三种。
(4)就所缘而言︰ 印度有四师之异说。首先,难陀以为 第七识缘第八之自体分为我,缘其相应心所为我所。火辨以为缘第八之 见分为我,缘相分为我所。 安慧以为缘第八之现行为我,缘种子为我所。最后,护法以为缘第八之见分为我。《 成唯识论》以护法之说为一家之正义,非难前三师之说。文曰(大正3122a)︰
u2018 前说皆不应理,色等种子非 识蕴故,论说种子是实有故,假应如无非因缘故。又此识俱 萨迦耶见,任运一类恒相续生, 何容别执有我我所。无一心中有断常等二境,别执俱转义故,亦不应说二执前后,此无始来一味转故。u2019
执第七、第八之 见分为我,是内缘相续、极微细之执,而认执主宰之本体,故总以之为妄分别之根本。
(5)论 第七识之相应︰即我痴、我见、 我慢、我爱四烦恼;遍行中的作意、触、受、想、思;别境之慧;与大随惑中的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论云(大正31、23b)︰u2018然此意俱心所十八,谓前九法、八随烦恼,并别境慧。u2019
(6)论 第七识属三性中何者?因位第七是有覆无记性所摄, 于果位转第七得平等性智,若就此言,是唯 善性。
(7)明其起灭︰ 于三乘 无学果、灭尽定与出世无漏道不起,其中有永灭与暂伏之别。论曰(大正3123c)︰u2018阿罗汉者总显三乘 无学果位,此位染意种及现行俱永断灭,故说无有。学位灭定、出世道中,俱暂伏灭。u2019
(8)若解第七分位之 行相,有三位差别︰与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之位,与法我见相应之位,③与平等性智相应之位。《 成唯识论》卷五云(大正3124b)︰
u2018初通一切异生相续、二乘有学、七地以前一类菩萨有漏心位,彼缘 阿赖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次通一切异生、声闻、独觉相续,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 异熟识起法我见。
此外,唯识家认为在 八识之中,末那识有三种位次,称为u2018末那三位u2019。《 成唯识论》卷五云(大正3124b)︰u2018此意差别略有三种,(一)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二)法我见相应、(三)平等性智相应。u2019
补充
(1)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之位︰补特伽罗是梵语,译为数取趣,实则应译为人或生。 于第二的法我见,而通称为人我见。 人我见相应之位,系缘第八 阿赖耶识而起人我执之位,指一切凡夫、二乘有学菩萨七地以前的有漏心之位。
(2)法我见相应之位︰缘第八 异熟识而起法我执之位,指一切凡夫、一切二乘、菩萨不起法空智果之位。
(3)平等性智相应之位︰是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空观入见道后,又于修道位中现起法空智果之位,为一切佛果。
以上
三位中,前二位是有漏,第三位是无漏。
附
◎附︰ 侯外庐编《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第三章第三节(摘录)
第六识在意识活动中已形成为一个自我中心,术语叫做u2018分别我执u2019(即u2018分别 计度,执为实我u2019之意)。不过, 自我中心还不是持续的, 他本身以外境为对象而具有间断性。但唯识论者正是依此安排了u2018分别我执u2019的必备条件,窥基说︰u2018间断 粗猛,故有此执,余识浅细及相续故,不能横计起邪分别,邪分别者,必有间断及 粗猛故。u2019(《述记》卷四)然而真正的自我中心的建立,乃在于第七末那识,它是我执的最后根源,主体即依此而建立,第六识的我执亦依此而起。
第七识属于另一种范畴,它和前六识不同,并不以外境为对象, 以内在的第八 阿赖耶识为它的u2018境u2019。它的作用是 思量,即执着第 八识, 思量为自我。这种坚执是强烈而生动的,它不随外境的 迁流而有间断, 它所坚执的第 八识是永恒的。今取有关文句略加检证︰u2018俱生我执,……此复二种,一常相续,在 第七识,缘第 八识,起自 心相,执为实我。u2019(《 成唯识论》卷一)u2018此 第七识本质,即以第八为境,由似一常,似实我相,故缘第八。u2019(《述记》卷四)u2018第七唯托第八为相,举其本质言,起自 心相。u2019(《述记》卷四)
说,第六识是与外境相联系而构成一个随外境的 迁流而时断时起的自我中心, , 第七识乃是一个内在的、深藏的、无间的自我中心;在这方面,它与第六识及第 八识既有共同之处,复有差异,如下文所说︰u2018其第六识,体虽是识,而 非是意(第七识),非恒审故。u2019(《述记》卷二十五)u2018以相续 思量故,此但名意,第六缘境,转易间断,故加识名。u2019(《述记》卷二十五)u2018谓 第七识恒审思量,此说恒言,简(简别之意)第六识,意识(第六识)虽审思而 非是恒,有间断故。次审思言,复 简第八,第八虽恒,非审思故。恒审 思量,双简五识,彼非恒起、非审思故。u2019(《述记》卷十二)u2018此我外缘, 行相粗猛(指第六识),非第七起,由第七故第六起,此举由七生增明为论,非实显之。彼是第六识中我执,体有间断,遍三性心间杂生故。u2019(《述记》卷三十)
自我中心的最后根源的 第七识,其特性便是连续与深远,如《述记》说︰u2018第七深而 u2019(《述记》卷四),u2018行相深及相续u2019(《述记》卷四)。
[参考资料]《入 楞伽经》卷八〈刹那品〉;《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卷六十三;《 转识论》;《唯识三十颂释》;《显扬圣教论》卷一;《显识论》;《解深密经疏》卷三;《唯识思想论集》(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宇井伯寿《瑜伽论研究》;《 印度哲学研究》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