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公益 - 王振耀
王振耀

王振耀

生于1954年,河南省鲁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推动了慈善公益事业的信息公开,在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合维系民众的公共道德水准方面进行了制度化创新。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非经济分析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处长、基层政权建设司副司长,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司长。
展开

个人履历

  198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9-200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王振耀

  2001年夏,担任救灾救济司司长,具体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和“ 应保尽保”的实现,全国民政系统于2001年底至2002年上半年整体行动,使2200多万的城市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了保障制度。

  2003年,开始推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等。

  2004年,推动组建了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

  2008年9月,开始负责组建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并担任司长,提出了要建立与中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并正在直接推动中国福利制度特别是养老服务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2008年,被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论坛暨评选活动组委会评选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非经济分析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处长、基层政权建设司副司长,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司长。

经历

勤奋好学的大学生

1977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尚处于徘徊时期的中国恢复了一度被“文革”中断的高考制度。正是这一伟大的决定,使一批有为的青年重新走进了课堂,为未来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场狂飙之后,“七七级”这个集体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恢复和发展的代名词,王振耀正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

王振耀1954年3月6日出生在河南省鲁山县滚子营乡白炼堂村。在进入大学之前,他做过两年的乡村民办教师,而后入伍成为一名身着戎装的战士,融入到青山绿水的桂林风景之中,在空军桂林场站警卫连担任排长。1977年,他进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历史专业,接受高等教育。当时的中国,正在摆脱“两个凡是”的桎梏,迎来了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王振耀积极投身到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当中,用自己的所学贡献社会,用一名普通大学生的热忱去关心国家的未来。小小的宿舍经常成为他和同学们讨论学术问题和思想解放理论的天地。他利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孜孜以求,刻苦钻研,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学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回到给予他人生转折的部队,担任师宣传科干事,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继续锻炼自己,施展才干。

1983年,他怀着求知的渴望,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他严格要求自己,在社会科学的殿堂拾级而上。其间,他不但认真研读理论著作,而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并任该校研究生会主席。

学者型的国家干部

1986年夏,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的王振耀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所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当时的研究室主任是杜润生,研究所所长就是现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这个研究室在当时来讲被外界看作是中央关于农村问题决策的智囊团,而且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气氛十分浓厚,它为王振耀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三年的工作中,他对中国农村的政治发展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政策发展观。1987年,他就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担任了该所的非经济室副主任。

1994年6月,王振耀凭着卓越的贡献和政绩,被任命为基层政权建设司副司长。1996年,他开始主持该司的全面工作。1997年6月,他被调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任副司长。2001年6月,他被任命为司长,主持该司的全面工作。时光荏苒,他任救灾司司长已三年。在他的领导下,该司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用他自己的话说,三年来救灾司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具体组织并全面建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得2300万城市贫民得到制度性的基本生活保障,从而改变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格局;二是在2003年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第一次澄清了农村特困户的具体家庭和数量,开始发放《农村特困户救助证》,使得1972万农村贫民开始纳入制度性基本生活保障的范畴;三是改革灾害救助体制,建立规范的荒情管理制度和紧急救援制度。从这一席话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作为学者型干部的特点: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坚毅果断。这无疑与他多年的求学经历和不懈探索是息息相关的,而这些特点铸就了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锤炼路上的学者

王振耀的工作极其繁忙,但他不忘时刻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始终不忘通过实地调查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任农村处处长期间,他曾到江苏省江都县挂职一年,并任副县长。他用自己的行动贴近百姓,以此来更有效地服务于百姓,体现了一名学者的探究精神和一名领导干部的工作艺术。在基层,他的工作如鱼得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抓住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的机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力争将国外先进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1998年夏,他考入北京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夏,他被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录取,攻读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0年夏,回国。

2001年,王振耀从哈佛肯尼迪学院学习公共管理归来,转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开始了十年救灾的奔走,并伴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见证了许多体制和制度的生成变迁,也承受了迅速膨胀的慈善事业带来的种种压力。

突出贡献

  在救灾救济司任上,他推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响应体系。在公益慈善领域内,首倡并大力推广“平民慈善”、“以善治促慈善”等理念,广泛号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率先提出了“通过五年努力,争取使我国人民捐款数额接近或达到年人均50元的目标,力争使我国的慈善年捐款额达到500亿元。”这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2006年10月,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力图通过促进信息公开和行业自律,推动中国的慈善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王振耀司长推动了慈善公益事业的信息公开,在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合维系民众的公共道德水准方面进行了制度化创新

出版物

  1.王振耀:《迈向法治型选举的历史逻辑》,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3年;

  2.王振耀:《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宗教出版社出版,2000年;

  3.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中国村民自治前沿》,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代表性学术论文

  1.王振耀:《建立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2009年第2期

  2.王振耀:《建立与中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童福利制度——从极端贫困救助增量入手的一种基本行动战略》,《社会福利》,2008年第11期

  3.王振耀:《未来五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渐进调整路线图构想》,《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2期

  4.王振耀:《中国政治发展战略选择论纲:在稳定状态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

  5.王振耀、田小红:《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05期

  6.王振耀:《走向以农村为本的农村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3期

  7.王振耀:《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体制建设》,《内部参考》,2005年12月16日

  8.王振耀:《努力构筑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中国民政》,2002年第12期

社会评价

   56岁的民政部慈善司司长王振耀近日辞去职务,跳槽到北师大当院长。初闻此消息,相信人们会有两种反应:一,会不会是因为仕途上升空间不大,他才选择辞职;二,官员退休以后做什么的都有,到大学里挂名做院长的也不鲜见,王振耀并不是特例。

     这是基于国情产生的功利主义论调。我们无从确知他辞职的具体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部分官员,即使已经到了仕途的天花板,他们在退休前做的最后的事情一定不是潇洒辞职,而是死死把握,以享受权力带来的最后荣光。普通的官员尚且如此,遑论国家部委司长这样级别的高官。很多官员干一辈子为的可能就是公务员优厚的退休待遇,对于已经做了十几年司长的王振耀来说,已经到了56岁的坎儿上,最明智的事情似乎应该尽力争取一个更高的行政级别,以保证退休之后的待遇。但他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选择了辞职,到北师大得到的仅仅是一个二级教授的待遇。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如果说王振耀是一个迷恋官位热爱名利的人,那么他的机会成本也太大了。机会成本越大,说明他离开的决心越大,说明他的跳槽是货真价实。而他即将担任的院长和人们常见的高官挂名做院长也有本质不同。王振耀即将就任的公益研究院并不是一个学科成熟的院系,而是一个国内新兴的学科,需要的不是一个只要守成即可的院长,而是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院长。我们常见到有些高官退休之后耐不住寂寞,喜欢到大学里挂个院长的名,虽说贡献余热的精神可嘉,但往往名不副实:一方面其精力有限,往往只在学期的开始露个面,多数学生只知其盛名,却从来不见人影;另一方面,学院乃学术之地,某些官员自己的水平一般,当官好和学术好是两码事,怎么管理得好一个学院的学术?我们所熟知的王振耀是管理慈善事业的官员,但他另一个身份却是慈善业的专家学者。他不仅发表过关于慈善的不少论文,更是与慈善业的学者和从业者有着广泛的接触,在不少国内慈善论坛中都见到王振耀没有官架子侃侃而谈的身影。以他做慈善工作多年的经验、在慈善学科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于慈善工作的热情,的确是公益研究院院长最适合的人选。

  王振耀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国外很多官员离开岗位以后会作出新的人生选择,他说他的辞职受到屠童事件的触动,他愿意将自己56岁以后的人生投入到中国慈善事业中。我丝毫不怀疑他的真诚。的确,在国外,不要说司长级别的官员,就是总统在卸任以后也会重新开辟新的事业。比如致力于公开演讲和人道主义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致力于中东问题和国际经济问题的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于他们本人来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社会活动继续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这种贡献已经跟他们当年的手握大权没有关系。传统中国的权力路径恰恰与之相反,上了高位就下不来,下来了也会受到各种猜测。王振耀却是这种官本位模式下的一个特例,他打破了一些官场惯例,所以,他值得尊重

个人荣耀

2011年1月11日,入围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公益奖评选候选人名单

2016年12月22日,王振耀上榜“2016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榜单”。

王振耀 (军人)

王振耀(1919年4月-2009年12月26日),河北顺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将领。

1919年4月生,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2月加入中共。

在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第10团当过战士,后来干过分区教导队学员、班长、代理排长,分区通信连总机班长。后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通讯连党支部书记,分区警卫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分区龙华支队连指导员。

国共内战时期任第一野战军冀察纵队6旅18团营教导员,第20兵团66军198师594团政治处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66军198师594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

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调入海军,任海军工程学院训练部政委,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后调任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校(今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委。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