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富豪校友 - 屠海鸣
屠海鸣

屠海鸣

屠海鸣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人代表。 1961年11月3日出生于上海。
展开

屠海鸣 - 简介

屠海鸣先生1961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8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担任上海解放日报社记者。1989年赴香港定居。1991年,出任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同时担任香港豪都(中国)广告公司和香港豪都文化娱乐公司董事长。1992年起担任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人代表。

在屠海鸣先生决策领导下,1993年成功开发建造了“上海豪都国际花园”。该住宅区位于上海市青浦区318国道1881号,占地416亩,近28万平方米,内有268幢独立式花园别墅、105栋20万平方米的中高级公寓和1万平方米的配套娱乐休闲设施。整个小区高贵典雅,绿树成荫,一步一景,生意盎然。

屠海鸣 - 慈善事业

继首期向地震灾区捐赠200万元之后,5月22日,屠海鸣刚从海外开会返沪,就马上赶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再次捐赠抗震救灾善款人民币500万元,以向灾区父老乡亲表达上海一位房地产企业家的深情厚意。

“我马上要到甘肃去看望我救助抚养的800个贫困小学生,他们最近就要毕业了。”

屠海鸣最近很忙,六年前他收养的甘肃省积石山县的800个孩子马上要毕业了。他要去祝贺他们,为800个孩子中学学业做下一步规划。

2002年夏天,屠海鸣以侨资企业家的身份前往甘肃帮困助学。在一次座谈会上,当他了解到甘肃省积石山县每年有3000个孩子读不起书时,当场表示“认养800个!”他的义举感染了其他企业家,3000名孩子的学杂费最终尘埃落定。

六年过去了,屠海鸣用153万元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六年来,他每年都会收到来自积石山的数百封家长孩子的来信。今年孩子们小学要毕业了,屠海鸣要过去给800个孩子祝贺。“那不是800个山乡儿童,那是800颗未来的星星!”

屠海鸣慈善的主要方向是教育。除了认养失学儿童,他还设立了不少教育基金。在云南、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江西等贫困地区,都有他设立的教育奖励基金、捐助的希望小学、侨心小学、希望教学楼等。

只是粗略统计,这几年中屠海鸣为慈善事业、温暖工程、帮困工程、希望工程等累计捐助人民币5500多万元,名列2005至2008胡润中国慈善榜第34、27、42、63位。连续四年上榜“胡润慈善榜”,这在上海房地产界中绝无仅有。

屠海鸣6月份底被邀参加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赴四川考察行。“北川中学受灾特别惨重,高一(7)班52个学生只存活了26个;隔壁(8)班52个人只有一个被救活。我刚刚到华山医院去看了这所学校的高一(7)班的羌族女孩雷晓凤。这个女孩的妈妈和8位亲人都不在了,她现在唯一的梦想就是将来考复旦大学。我要抚养她到大学毕业。最近我准备帮她联系家教,让她将来成绩能够够复旦的标准。”

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时,身在香港的屠海鸣第一时间就捐出了200万元,回到上海后又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处再向灾区捐出了500万元,迄今陆续共捐款720多万元。

屠海鸣说:“慈善是一种人生品质,是一种生活态度;慈善不是临时的,是长期的;慈善不求回报;慈善不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慈善不在于付出多少,只在于你的心。”

屠海鸣 - 遵守承诺

从1992年至今,豪都地产已经默默走过了十六个春秋,当沪上的房地产迅速膨胀、房价暴涨时,屠海鸣的豪都房产始终坚持赚取阳光利润,把利润控制在15%内,不去追求暴利。

相信不会有其他开发商像豪都房产一样,在造楼之前去做市民调查,更不会有开发商像豪都房产一样真的去满足市民调查问卷里的表达的愿望。但是,豪都真的做到了!

“我们做了三四千位市民的调查问卷,很多市民表示他们需要购买房子的价位都是在2000块左右,我就根据这个需求定价,造市民可以买得起的房子。”1992年,上海豪都国际花园作为豪都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入市开出1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市场均价,几天内,房源售罄。

捷克小区是豪都房产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这个社区不仅仅是一个楼盘,她可是中国和捷克两国友谊的纽带和见证!”作为中捷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项目,“捷克小区”全部由捷克最出色的建筑设计师担纲规划设计,她将捷克古典建筑艺术与本地居住理念融合。捷克小区的房价依然坚持豪都一贯的利润要求,严格控制在15%左右。

2007年,在房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豪都房产的捷克小区均价仍然保持在6000元左右。目前,捷克小区新开出的三期房源价格依然远远低于周边楼盘。

自1992年以来,屠海鸣就一直把“让工薪阶层能住上宽敞的房子”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当绝大多数发展商都把目标定位在高端写字楼、俱乐部、别墅等高端物业类别,当同时期的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豪都房产却始终不改自己的定位——普通市民,无论是房价、房型,还是物业管理,都是以普通市民为主要对象。

屠海鸣 - 生活情况

屠海鸣于今年7月4日至8日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携手共建——知名侨资企业家四川行”活动。参加此行的20多位侨资企业家均在此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图为屠海鸣在绵阳地震废墟前考察。

每个夜晚,当整个城市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屠海鸣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爱好——读报。屠海鸣给自己订阅了很多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地区的刊物。“每天晚上,我大约要看七八十份报纸,早晨四、五点睡觉。眯上几个小时,起床工作。”

屠海鸣对传媒的了解惊人,《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的办报风格,《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的评论特色,屠海鸣都能一一评述,他还会将媒体创立时的故事、占领市场的分析,说的头头是道。读报让屠海鸣认知全世界,让他在自己繁忙的社会事务中游刃有余,让他在为中外文化交流中有了更加丰富的见解和视野。

屠海鸣和媒体的机缘自出生而来。父母均是复旦大学高材生,而且从事媒体职业。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屠海鸣进入解放日报工作。1988年,屠海鸣获得上海举行首届十佳记者称号。直到现在,言语间还能感受到屠海鸣对传媒的依依不舍和热爱,相信某一天,他还会继续回到这个行业来。

屠海鸣的身份是多样化的,他说他首先是一名市政协委员。早在2002年,身为上海政协委员的屠海鸣就提交了《本市房价涨幅过高,市民盼能予降温》的提案。2005年的“两会”期间,屠海鸣先后提交有关上海房产市场的3份提案,其中提到以居住置业为主、以本地市民为主、以大众需求为主的建议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两会”期间,他继续向政府领导积极献策控制上海飙升的房价。

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屠海鸣提出上海今后应该将“三个为主”的政策进行深化,“以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房为主”、“为本市工薪阶层的市民消费为主”、“以外还以为的普通商品房为主”。这些真知灼言已经受到了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郊区的商品房是将来上海房子的重要方向,市政府要从交通、医疗、商业、教育、规划、安全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真正解决影响郊区商品房发展的瓶颈问题。”

几年来,屠海鸣提案累积70多份。他为国家战略、城市发展,为百姓的和谐生活,为慈善事业的进步而不断思考,不断践行着。

屠海鸣

屠海鸣 - 生平经历

“一出生就沐浴在爱的海洋中”

1961年的深秋,“民主18号”海轮正从上海驶往温州,原本风平浪静的大海忽然狂风大作。由于颠簸的缘故,船上的一位孕妇早产了,一名新生儿呱呱坠地,提前来到人世间。船长拉响了汽笛,并把这件大事记载入航运手册,全船的乘客都为这个新生命的平安诞生由衷地感到喜悦。顺理成章,船长为婴儿起名“海鸣”。

这名幸运儿就是屠海鸣,那位孕妇就是他的母亲高肖笑。陈铁迪称屠海鸣,“一出生就沐浴在爱的海洋中”。多年以后,海运局老劳模杨怀远知道了这个故事,想方设法帮屠海鸣联系到了当时的船医徐水根,并找到了那本记录“海上接生”的航海手册。

就在不久前,在上海温州商会换届大会上,当选为商会副会长的屠海鸣对着众多商会代表出示了航海手册原迹,顿时会堂内掌声雷动,为那份渊源,为那份久远的爱心。当屠海鸣再次对笔者提起这段往事时,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屠海鸣和他的父母均毕业于名校复旦大学。父亲曾任某杂志总编辑,母亲高肖笑是《解放日报》知名的经济记者。屠海鸣在解放日报托儿所内长大,从小就和解放日报那些老记者熟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读《解放日报》,他自己戏称是“闻着油墨香长大的”。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屠海鸣凭借出类拔萃的作文功底,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二等奖。

1983年,屠海鸣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如愿分配进入解放日报,起初担任夜班编辑,后又调任文艺部记者。1988年,上海举行首届十佳记者评选活动,全市共有2000余名记者参加评选,屠海鸣和他的母亲双双当选“十佳”。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向他们颁发奖状时,亲切地祝贺道:“你们母子俩当选十佳,这就是解放日报今天的最大新闻!”

独闯香江

就在屠海鸣个人的新闻从业生涯蒸蒸日上、达到顶峰时,1989年,他毅然孤身来到香港定居。斜背行囊,跨过罗浮桥的那一刻起,不知道屠海鸣的心里是否预感到从此他将开启另一段精彩人生。

初到香江,屠海鸣发现香港的传媒出版业非常发达,“港九”弹丸之地,报刊杂志的数量多达584种。新闻世家的出身,加上多年记者的媒体情结,他决定自己创办一份杂志。

于是,屠海鸣身兼主编、记者、摄影、运营多职于一身,开始奔波于香江两岸。经过10个月的艰难运作后,这本共出版6期的杂志宣布搁浅。屠海鸣发现,媒体人的身份在商业气氛浓郁的香港行不通,他决定下海。

熟悉外贸业务、跑客户、接订单,吸取了创办杂志受挫折的教训,屠海鸣的这次转型出乎意料地成功。通过国外拿订单、委托内地加工的模式,屠海鸣掘得自己人生“第一桶金”。不久,聪颖好学的屠海鸣又发现内贸的商机,于是改行做内贸,之后又涉及钢材贸易、股市金融、期货交易等行业。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敏锐地觉察到内地商机的屠海鸣回到了养育之地———上海,投资创办了上海豪都房地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一书中写道:“1992年是一个新阶段的起点。中国开始从观念驱动向利益驱动的时代转型……国营、民营和国际三大商业资本将展开更为壮观和激烈的竞争、博弈和交融。”

捷克小区是怎样诞生的

屠海鸣的地产开发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首次踏足青浦徐泾,因为初涉房地产,他还没有“熟地”的概念。拿下的土地上有一片鱼塘,结果为了抽水、运土、填平鱼塘,豪都房产前期花费了大量的开发资金。但这并没有影响楼盘项目的整体品质,豪都国际花园开盘后即赢得满堂喝彩,1500多元至2000多元的低单价,在热销的同时受到来自购房者广泛好评和业内一致赞誉的口碑。

2002年,屠海鸣随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达人率团的上海市经贸代表团考察访问东欧国家捷克、匈牙利。在布拉格,屠海鸣被这座号称“建筑博物馆”的魅力古城深深折服。歌德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巴洛克等等风格建筑,令人目不暇接。在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屠海鸣遇到了新到任的大使、复旦大学的校友唐国强。他谈道,中捷两国贸易逆差巨大,由此朱达人提议在豪都国际花园旁,建造一座捷克住宅小区,请捷克著名设计院和建筑设计师规划设计,将中古时期的建筑文化引到海纳百川的上海,让上海市民通过捷克小区了解到欧洲的历史人情风貌。该项提议受到代表团成员的一致通过。就这样,一座原汁原味的“捷克小区”终于立户上海的青浦徐泾。

“豪都瓦”的故事

一片小小的陶瓦,救活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改变上海的住宅屋顶材料标准,这就是“豪都瓦”的故事。

1994年的黄梅天,屠海鸣正在香港开会,接到来自公司工程部负责人的紧急电话,因为沪上连日暴雨,豪都国际花园内尚未销售的25幢别墅有18幢发现屋顶渗漏现象。“我当时马上赶回上海,通过脚手架爬到别墅屋顶检查瓦片,发现原来现有的瓦片只起到装饰性功能,并不能防水。”屠海鸣向笔者回忆这段往事时,语气坚定沉着,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日:“上海那个时候90%的别墅都是用的这种瓦片,所以‘十幢别墅九幢漏’。”

“如果不能彻底根治,我们永远不卖这批别墅!”屠海鸣在掷下这句铿锵有力的话之后,开始积极寻觅合格的防水瓦片。恰巧在展览中心有一场国际建筑、装饰材料展览会开幕,屠海鸣在现场看到一家来自加拿大的参展商搭着小半个别墅屋顶,上前看时正是他要找的防水瓦片。可一问价格,心凉了半截,一片瓦要价100多美元,这样一幢别墅的瓦片成本就差不多等于整幢别墅的造价。

屠海鸣决定先买下4片瓦,拿回公司研究对策。他想到了陶都宜兴,驱车赶往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陶瓷生产厂。当时这家企业已经徘徊在倒闭的边缘,4个窑有3个在“睡大觉”。屠海鸣拿出瓦片要求厂长研制出同样功能的产品,经费由豪都包办。正为企业出路犯愁的陶瓷厂厂长决定一试。

3个星期后,厂长给屠海鸣带来了合格的产品,豪都国际花园的别墅顺利全部“换装”。这家陶瓷厂之后陆续接到50多家房产公司的订单,一举扭转乾坤。这家陶瓷厂和宜兴的同行深情地命名这防水瓦片为“豪都瓦”。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