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美术家 - 郑百川
郑百川

郑百川

郑百川(1939一),著名谜家,原名郑少波。广东潮阳人,父辈起移居潮安县彩塘镇。出生于岐黄世家。幼逢丧乱,颠沛流离,以至用了十年时间才读完小学;初中毕业后,又断续上了一年高中和半年大学,便通过社医考试而继承祖业,成为终身牙医,替世人祓除疾苦。
展开

简介

基本资料

他读书,过目不忘。虽在“史无前例”之中,犹能业馀持读不犯禁忌之 鲁迅著作、法家典籍。1972年10月,沉寂已久的潮汕农村恢复了灯谜活动,他在朋友的 怂恿下,抱着玩玩的心情去看人猜谜,孰知一看之下,他惊奇地发现:谜中的知识,谜中的乐趣,竟是如此之大!突如其来的兴奋使他一连三晚流连于谜台前,并当即结识了江风、晨月等几位青年同好,自此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猜射、投师、创作、编刊、主台、交游、研究、著述,乃至结累累硕果、成一代大师的灯谜之旅。

文化环境

中国的广东潮汕地区,从“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 韩愈为地方官,驱鳄鱼、除民害,推行教化文治以来,“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由于文风鼎盛,名士辈出,潮汕一带很早就享有“邹鲁之滨”的美称。即灯谜一道,这块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热土上,近世便孕育了谢会心、翁松孙、吴浩水、庄容川、胡寄云、邱振宗等许多宗师高手。郑百川就是在如此深厚的文化氛围和灯谜风气中,一面师从邱振宗先生学艺,并虚心求教于吴浩水、胡寄云等老辈谜家,一面认真研究、汲取《评注灯虎辨类》这部“谜学津梁”之精华,倾心进行创作。得天独厚,不走弯路,加之他个人所拥有的独特文化气质:厚重、勤奋、睿智、精纯、超脱,以及他工诗、能诗、善画、通印等因素,造就了他在灯谜事业的成功与辉煌。

从谜生涯

郑百川的从谜生涯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谜友千幽---刘佳坪整理)

第一阶段

自1972年秋至1984年夏是郑百川从谜生涯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郑百川一边学习制谜,步入创作实践,一边在本地区城乡间频繁地参加并主持群众谜会,通过猜射别人的谜作来启发自己的创作思路,也通过让人猜射自己的谜作来检验其艺术性和生命力。同时,他先后精心编辑且亲自用蜡板刻印出《彩塘灯谜》、《春风集》、《春简浪花》、《戊午春灯》、《戊午秋灯》、《开襟集》、《待菊集》、《红叶集》、《鼓噪馀音》、《得秋集》、《当春集》、《虎尾春冰》、《玉简谜集》等十几种内部谜刊,并又搜罗整理乃师邱振宗之遗作编印出《炉边集》,批注翻刻泰国华侨 李文宾之《灯谜二谈》。这数千册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谜书刊,既分润身边四围谜友,又从邮局寄赠全国各地灯谜组织。这段时期,百川经过不断探索和思考,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带有研究命题的文章,诸如《印谜溯源》、《<镜花缘>的灯谜及其他》、

《朱耷的诗画签押与灯谜的关系》、《射覆·赋·赋体谜》、《开拓谜路话诗钟》、《从版本不同说到“亥豕”》等。其中尤以《“直道相思了无益》与《法门·流派·多师》二文,一在关于“别解”的作用上强调:“谜味来自于别解”,“把别解摆到u2018谜的灵魂u2019位置上来”;一在技法运用与灯谜流派的问题上主张:“兼擅各法,不拘成法”,“各流派以其特色见长,但也因有所偏爱而暴露缺点,门户之见妨碍谜学的交流和发展,观点明确,阐发有力,在谜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郑百川

第二阶段

1984年秋至1992年秋是郑百川从谜生涯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郑百川从闭门造车的书斋,走向才子荟苹的谜坛,从零星闪光的思索,转为系统理性的思辩,实现了谜学造诣的自我超越。1984年10月,安徽省合肥市主办的“庐州谜会”在 徐霞客称之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举行,全国各地谜友风云汇聚。百川毕生第一次走出潮汕,参加谜坛盛会。也许是黄山的钟灵毓秀感染和激发了他,他不但由感而发,写下了《谜会开上黄山的联想》,而且他的制谜构思也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奇思妙想竟无穷尽,在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进入了成熟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漳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及“中华灯谜艺术馆”的隆重开馆,百川频频外出,积极参与全国较大的谜事活动,足迹远及河北,北京、辽宁等省市。同时,潮州市灯谜协会的成立,作为该会会长的他,创办并长期参与编印会刊《谜潮》。这八年时间内,他又分别以或郑重、或诙谐之笔调,写出了《历史文化是灯谜的源泉》、《“发昏u2019,十三章》这两篇颇有份量的文章。前者乃按“产生灯谜的历史文化背景”、“具体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灯谜活动”、“深远的历史文化滋育着潮州灯谜”三个方面,由远及近、从古到今地论述了历史文化与灯谜发展之关系,具有不可多得的谜史资料价值;后者则就谜艺扣合技巧及利弊、考证、评鉴诸方面,用十三个短篇娓娓而谈,对于指导并促进灯谜创作裨益良多。

第三阶段

郑百川从谜生涯的第三阶段是 1992年冬至今,其间共历十年有馀。这一阶段,郑百川通过大量理论文章和灯谜作品,完成了,由灯谜专家向谜学大师的转变。郑百川把视野从海内转向海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大陆与台港海外逐渐开展谜作交流的基础上,1992年11月25日,他偕澄海张哲源作为首批大陆谜家,经由香港至泰国谜界进行友好访问。在曼谷及清迈府等地,他们受到了秦华谜友的热烈欢迎,并参加了“春灯夜谭联欢”、“退思文虎社雅集”、“林氏西河谜苑会猜”,以及由泰国潮州会馆隆重举办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泰国大型跨国灯谜盛会。嗣后,他又于1996年2月、1999年3月先后出访新加坡谜界和台湾地区灯谜联谊会,无论是在星洲的直落亚逸芳林公园,还是在高雄、台南、台北的文化中心或庙会场所,他都悬谜主鼓,设坛讲学,与同道互切磋,与猜众共欢乐。因此,他是新时期以来对台港及海外华人社会的灯谜活动进行考察,并开展谜艺交流的捷足者。这十年也是郑百川艺水炉火纯青,理论上大有建树、事业上硕果累累的十年。这段时间内,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的《郑百川灯谜选注》、《中华谜语丛书·人名谜》。因有感于前人在谜话集中所提及的制谜戒忌之不详、不确、不完整,并受到当代新兴学科“比较文学”的启迪,他经过数年探讨、不断总结,几易其稿,终于推出了一生之力作《谜病例话》。该文从创作实际出发,罗列出“面底相犯”、“倒置扣合”、“以偏概全”、“用典错误”、“晦涩艰僻”、“支离杂凑”、“神气不即”、“褒贬失当”等三十种谜病,并一一举例分析,填补了灯谜批评之空白,为逐步构建完整的灯谜学理论建树甚伟。

灯谜成就

郑百川平生制谜近万,仅其收入《灯谜选注》和《百川谜薮》中可统计者,即达六千则之夥;其馀散载于国内外各种谜刊谜集及专题制作制作以应约于各类赛事者,恐亦不在少数。一定的作品数量,是作品质量的保证。那些偶有一二小巧之作、箧中却存废谜三千的人,与“谜家”二字当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若细心把玩百川的谜作,于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撩乱红紫开繁英”之际,我们当可发现,一是他始终注重别解,深谙别解三昧,以别解传谜之神,生谜之趣;二是善于积极捕捉新事物为谜材,不断开拓新思路,以新引人,以新制胜;三是对众多法门不存偏见,坚持“法无好坏,施法在人”,由此而娴熟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已臻化境;四是主张多读书、多充电,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能驱使诗词成句作面,名章俊段,随手拈来;即偶有自撰,亦文采斐然,不工而工。其谜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且不事涂泽。底面扣合铢两悉称,浑若天成;读后令人馀香满口,回味难尽。所以然者何盖其颇似“(韩)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其创作风格,亦“若母群物而腹众才者,风气固不足以限之”(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郑氏的谜艺独领风骚,遥执牛耳,在大陆为众所仿效,俨然成创作之主流;于海外亦深受推崇,影响所及,甚至台、泰谜风几亦为之一变。因此,有人称誉他是“当代谜坛典雅派的代表人物”、“新时期灯谜学科的带头人”。我们认为从郑氏的身上,完全可以看到一部近三十年灯谜复兴和谜艺发展史的缩影;而他与 柯国臻则无异是这段历史时期内大陆最优秀的精英谜家之代表,是当世谜学艺术皇冠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