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运丰
人物简介
黄运丰,原名黄振家。80后诗人,2007年创办玄鸟诗社,2012年创办韦编文化机构及旗下ipoem plan(艾坡姆计划)专注独立出版,新锐封面设计师,职业广告人。现居广州。诗歌作品有诗集《逆向》《你的百感交集》《黄运丰十年选读》等,散见《星星》《语文报》《诗选刊》《诗歌月刊》《当代小说》《青春潮》《伊犁晚报》等刊。曾入选《诗歌月刊》“21世纪初大学生诗歌专号”、《语文报》“2008中国大学生诗歌作品年展专号”、《诗选刊》“中国民间诗歌报刊30年纪念专号”等。
人物经历
1987年,跌落凡尘,虽天有异象,无奈凡尘太厚。
1990年,听见妹妹出生的啼哭,成为我后来无数次梦到的场景。
1993年,上小学。因为渴望上学,我前一年就到学校报了名,校长说年龄尚小,来年再来。同年学会骂人。
1995年前后,小学时候唯一的课外读物《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都是很薄的连环画,在北京打工的姨妈送的),后来咱那破学校说是要搞图书室,校方号召同学们捐书,我就给捐了出去。
1996年,写第一首诗,后来不断以打油诗形式概括语文课本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1997年,写的两句打油诗,我现在还记得:一心学习十五大,双手迎接二十一。语文、数学成绩始终保持在80-90分之间,典型的中等生,典型的“80后”。
1998年,上初中第一天因为陌生和寂寞而在阳台上嚎哭,凭轩涕泗流
1999年,自己买了第一本书《鲁迅小说全集》,可谓起点高。
2000年,在一个姨妈家阅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第一次在新华书店买书,是高尔基的三部曲。这大概是我现在十分喜欢俄罗斯文学的原因。誓志为文。
2001年,上高中。投稿报刊杂志多石沉大海,投稿名目繁多的文学奖多有复赛通知,却要交纳数额不等的入围费用,幸好一次没上当。
2002年,写一些“春水体”的诗。
2003年,才知道填词牌是怎么一回事。
2004年,上大学。处女作《飘在空中的》见刊。
2006年,为写作长篇小说《追不上就撞上》专门在校外租赁一间房,闭门造车一个月。诗歌写作最高产的一年,总量有300余首,后来在宿舍厕所焚烧了一半手稿。10月,学练吉他,未果,却遇到第一个和我谈论海子的朋友,叫张贺标。年底,与潘建设同学进行了神圣的初次会面。
2007年,与潘建设同学创办玄鸟诗社,开辟玄鸟诗歌论坛,主编《玄鸟》诗刊。在网络上陆续认识不少有志于诗歌的80后兄弟,有陈巨飞、周鱼、周冬青、毕梓桐、浅湖、乌鸟鸟、南岩、余子愚、旱子、高标、新星、抹园等等。 2008年,认识后来成为玄鸟诗社中坚力量的西洲、张会勤、叶章节等同学。大学毕业。去了厦门所以也去看了鼓浪屿,去了东莞和余子愚、南岩、知闲等80后诗人在现实里谋面。去深圳呆了十天。
2009年,自印诗集《逆向》。五四青年节南下广州。一个月后遇见爱情。这年陆续见过面喝过酒的诗人们又不少,有曾明、阿齐、许多余、七月、广磊、陈肖、李双鱼、阿斐、小畴、樊子、石雨祥、陈亚伟、阿北、丁东亚、周星、上官朝夕等等,网上交流的兄弟们就暂时不罗列了,名单开下去就长了。在广州三天两头喝酒的兄弟:南岩不能混酒喝的说,七月需要中场休息的说,高标懂得了酒量是练出来的真理,陈肖、阿斐经常戒酒经常破戒,七月口中的广磊有辉煌的过去。计划写第二部长篇
出版作品
2012-2013年,“玄鸟诗丛”三批。【玄鸟诗丛A批】榛莽《星期日》、赵行林《玫瑰庄园》、汤贤生《简单生活》、张彬《时光没有后门》;【玄鸟诗丛B批】南煜《我要去南唐》、陈贵莹《小鸟的守望者》、维维安《麦田之上》、雷泽墨龙《假动作》;【玄鸟诗丛C批】潘建设《不在身边的情人》、安平《没有把手的门》、晓隐《荒年书》、阿煜《生活好像在别处》。
2013年3月,80后著名女诗人巫小茶首部诗集《我一直坐在我的身旁》(线装本)。
2013年8月,著名诗人余怒首部长篇小说《蜘蛛的上帝》(限量本)。
出版刊物
2007年12月:《玄鸟》创刊号
2008年06月:《玄鸟》第二期
2008年12月:《玄鸟》第三期“安徽80后诗人专集”
2012年6月:《玄鸟》第四期“玄鸟诗社五周年档案”
2008年07月至今:《玄鸟网刊》第1-30期
作品评说
潘建设:《和运丰谈诗》
黄运丰的诗可以说是虔诚地打着哑谜,认真地玩着游戏;他仿佛是灵魂的审判者,大胆的预言家。
……多是暴露自己的爱好,人的不足,绝望,复杂,渺小的东西,有一种审丑和愤恨的成分在里面,这是中国现代派解构的方式,反英雄,反崇高。……
余子愚:《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写照》
我不知道黄运丰是否已经找到了他自己心爱的女人,但是在这15首诗歌中,大部分的诗歌都是诗人在向“她”表白内心,除了《永恒》,黄运丰还有这样的诗句:“想象一种完美,在这个完美中/我要死得其所,要壮烈/若是为了你,我不在乎我的诗作/能否在迢迢的河流里激起千层浪/我只在乎我的每一首诗是否/能被你含着完美的泪水诵读”(《想象一种完美》),这种爱情的表白足够动情,可见黄运丰对这份感情的投入。“我期待你的回眸/和你灿烂的笑容/三月,我频繁地把你/写进诗中/写进日后的回忆中”(《三月》),这不是表面的书写三月,而是写那个诗人心爱着的女子。
董喜阳:《醉卧诗里仰望幸福》
从整体诗歌上看,他是有追求的,追求一种风格迥异的诗歌创作道路,一个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在竞争激烈的大潮中生存,感悟,创作,交流,进步。正像是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只要有所追求,什么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东莞打工的日子充满苦涩和艰辛,在诗歌《南方的酒贵》里,我看到了在现实面前无奈的他,又在诗歌里执著近乎固执的他,一支感性的笔,记录着所有的琐碎流年。
周鱼:《谈谈黄运丰的“南方的酒贵”——论及口语诗中细节 》
当然,我并不是说运丰兄的这首诗歌完全达到了这样的完美境界,我想我之所以能直照内心,乃是因为我对这种情形太过熟悉了,哪怕只写这么简单的两句:沽酒灯下独酌,极孤独极窘迫极郁闷,我就能明白个大概。说到这,我必须说,运丰兄的这首诗歌,其诗歌形象还是不够鲜明有力,在意象的描摹和叙述上过于陈旧了。
白鸦:一封邮件
你的一部分诗歌弥漫着西方古典的抒情气息,语言很娴熟,富有音乐感,但这一部分作品,不足以说明你在诗歌方面的创新天赋。你的另一部分诗歌属于口语叙述的实验,也很不错,语言娴熟说明你的基础已经很好,但毕竟口语叙述的经验不足。比如《狙击手》,前两节写的多好,后面的部分,至少从句式上看有些呆板,最终影响了阅读。再如《白色的衬衫容易脏》和《记事》这样的作品,可以多写多尝试,但要注意去“干预”那些情节,否则,你的叙述就会缺乏立体感,容易陷入单线条的、目的性的叙事,而诗歌的叙述是一定要产生诗意的,与小说不同,诗歌更加追求的是“可能性的叙述”,而非“目的性的叙事”。其他的,如《面无表情》这样的诗,继北岛的《回答》和顾城的《眼睛》之后,这种写法八十年代已经泛滥,到了今天,不写也罢。还有《寻人启事》,作为一种实验,更像是行为艺术,属于过时的先锋,不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