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外国文学 - 亨利希·海涅
亨利希·海涅

亨利希·海涅

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
展开

简介

 

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个性所受到的压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恼。1820年的冬季学期,他来到哥廷根大学,在那里,他参加了一个学生组织。然而,仅仅在1821年1月,他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和这个组织。还是在哥廷根,海涅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诗作于1827年收集出版时,题名为《诗歌集》。它们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淳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从1824年到1828年间,海涅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写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记。

亨利希·海涅

  在第一部 《哈尔茨山游记》里, 海涅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绘了20年代令人窒息的德国现状,讽刺嘲笑了封建的反动统治者、陈腐的大学、庸俗的市侩、反动的民族主义者、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又以深厚的同情,描绘了山区矿工的劳动生活。

  在第二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里,海涅描绘了法国军队进入故乡的情景,刻画了拿破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向往和对德国封建统治的憎恶。

  在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等意大利游记里,描绘了意大利的风光和社会生活,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性,同时对贵族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在第四部《英国片段》里,作家描绘了富豪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掠夺。

  这四部札记的主要倾向是抨击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期望德国能爆发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四部旅行札记的创作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海涅已从青年时代对个人遭遇与感情的描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探讨,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海涅晚年思想上的矛盾与怀疑突出的表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理解上,他思想上的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列宁在纪念赫尔岑时所说,“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已在消亡,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尚未成熟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海涅本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1856年2月27日,海涅逝世。

文学生涯

海涅出身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里。父亲萨姆荪u2022海涅经营呢绒生意失败,家道中落;母亲贝蒂u2022海涅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生性贤淑,富有教养,喜好文艺。在她的影响下,诗人早早地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十五岁还在念中学时就写了第一首诗,可是他却不得不遵从父命走上经商的道路,十八岁时去法兰克福的一家银行当见习生,第二年又转到他叔父所罗门u2022海涅在汉堡开的银行里继续实习。在富有的叔父家中,海涅不仅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屈辱府邸》一诗便反映他当时的经历),更饱受恋爱和失恋的痛苦折磨,因为他竟不顾门第悬殊,痴心地爱上了堂妹阿玛莉——一位他在诗里形容的“笑脸迎人,胸存诡诈”的娇小姐。

  一八一九年秋,因为前一年在叔父资助下兴办的哈利u2022海涅纺织品公司经营失败,同时在杜塞尔多夫做生意的父亲也破了产。年轻的海涅完全失去了经商的兴趣和勇气,遂接受叔父的建议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准备将来做一名律师,然而从小爱好文艺的他无心研究法学,却常去听奥古斯特u2022威廉u2022施勒格尔的文学课。

  施勒格尔是德国浪漫派的杰出理论家、语言学家和莎士比亚翻译家,海涅视他为自己“伟大的导师”,早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他的鼓励和指导。除此而外,从浪漫派诗人阿尔尼姆和勃伦塔诺整理出版的德国民歌集《男童的奇异号角》中,从乌兰特和威廉u2022米勒等浪漫派诗人的作品中,年轻的诗人获得了不少启迪,汲取了很多营养;他崇拜歌德,并遵照“导师”施勒格尔的建议老老实实地读了歌德的作品;他把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引为知己,不只把拜伦的诗歌翻译成德文,还模仿拜伦的衣着风度,在创作上接受拜伦的影响,以致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度被称做“德国的拜伦”。这就难怪海涅的早期诗歌创作显示出不少浪漫派的特征,如常常描写梦境,喜欢以民间传说为题材,格调大多接近民歌等等。不过也仅此而已,因为他本身并不属于这个当时在德国已经逐渐过时的文学流派。后来,一八四六年,在为长诗《阿塔u2022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所做的序里,海涅总结自己与浪漫派的关系道:“……我曾在浪漫派之中度过我的最愉快的青年时代,最后却把我的老师痛击了一顿……”因为他在一八三三年写成的《论浪漫派》中,已对这个包括自己“导师”施勒格尔在内的派别做了严厉的批评。

  一八二○年秋天,海涅转学到了哥廷根大学。跟在波恩时一样,他无心学业,却常参加一些学生社团的活动。后因与一个同学决斗受到停学处分,不得已于第二年再转到柏林大学。在柏林期间,海涅不但有机会听黑格尔讲课,了解了当时哲学所关注的所有问题,对辩证法有了初步的掌握,还经常出入当地的一些文学沙龙,结识了法恩哈根u2022封u2022恩泽夫妇以及沙密索、福凯等不少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为日后成为一个思想深邃、敏捷的评论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他还参加犹太人社团的文化和政治活动,表现出了对社会正义事业以及犹太人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一八二四年,诗人重返哥廷根大学,坚持学习到第二年大学毕业,并于七月二十日获得法学博士的学位。在此之前不到一个月,他已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成了一名路得派的新教徒。

  在个人生活方面,由于初恋情人阿玛莉在一八二一年八月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地主,诗人遭受了巨大的心灵创痛。而在一年多以后的一八二三年五月,他在汉堡又邂逅阿玛莉的妹妹特莱萨,再次坠入爱河,经受了恋爱和失恋的痛苦。这样一些不幸的经历,都明显地反映在了他早年的抒情诗中。

  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见识的提高,海涅的文学创作也开始走向成熟,不但题材和体裁变得丰富多彩了,思想也更加深刻。特别是一八二四年,他从大学城哥廷根出发往东北行,徒步漫游了哈尔茨山及其周围地区,一路上尽情饱览自然风光,细心观察世态民情,在此基础上写成了《哈尔茨山游记》,为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随后的四五年,他又写了大量的游记和散文作品。

  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海涅事实上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游记的写作上,因为在他看来,那搜集了他早年那些优美而感伤的爱情诗的《诗歌集》,只是一条“无害的商船”,而从《哈尔茨山游记》开始的游记作品,却是一艘艘装备着许多门大炮的“战舰”(见一八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致摩西u2022摩色尔的信)。无论是旅居北海之滨的诺德尼岛,或是在畅游南方的文明古国意大利途中,他都专注而细心地建造这样的“炮舰”。

  在1821至1830年期间,海涅曾到德国各地和波兰、英国、意大利旅行。18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引起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哈尔茨山游记”等散文作品,也引起巨大反响。海涅这个时期的抒情诗和游记,大多抒写他个人的经历、感受、憧憬,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明显的浪漫 主义色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海涅深受鼓舞,决定前往巴黎。在这儿他结识了大仲马、贝朗瑞、乔治·桑、巴尔扎克、雨果等作家和李斯特、肖邦等音乐家,并与空想主义者圣西门的信徒交往,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这时期他写了“论德国宗教和的历史”(1835)和“论浪漫派”(1836)两本著作。为了和激进派诗人内容空洞的“倾向诗”进行斗争,他写了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1843)。1843年底,海涅和马克思在巴黎结识。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发表了“新诗集”(1844),其中包括一部分以“时代的诗”命名的政治诗,和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这些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两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1848年革命前夕时代的最强音。

  海涅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忍受瘫痪的痛苦,在“床褥墓穴”用口授方式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包括“罗曼采罗”(1851)、“1853至1854年诗集”和一些遗诗。这些中虽有悲愤忧郁之作,但大多数仍充满战斗的豪情、对祖国和人类的未来具有坚定的信心。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葬于蒙马特公墓。在巴黎这个革命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会,海涅结识了巴尔扎克、仲马、维克多u2022雨果和乔治u2022桑等法国大作家,以及肖邦、李斯特、柏辽兹等著名的音乐家和艺术家,经常有机会参加各种文艺聚会,观看演出和参观美术展览,过着紧张而充实的生活,眼界进一步地开阔了,思想也进一步地活跃起来。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他虽也继续诗歌创作,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用于为德国国内的报刊撰写通讯和时事评论,及时而又如实地报道法国和巴黎的各方面情况,想让法兰西革命的灿烂阳光去驱散笼罩着封建分裂的德意志帝国的浓浓黑暗,让资产阶级进步意识形态的熏风去冲淡弥漫在那儿的陈腐之气,于是产生了《法兰西现状》、《论法国画家》、《论法国戏剧》以及《路台齐亚》等一大批报道和文论。与此同时,他也向法国读者介绍德国的宗教、历史、文化、哲学以及社会政治现状,写成了《论浪漫派》、《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等重要论著,帮助法国人民对德国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样,海涅便开始了他写作生涯更紧密地联系现实和富有革命精神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除去时评和文论,海涅还发表了小说《施纳波勒沃普斯基回忆录》、《佛罗伦萨之夜》和《巴哈拉赫的法学教师》。只可惜这些作品全都是一些片断,而诗歌创作也几乎陷于停顿。这大概是因为时事过于动荡,诗人已无法静下心来从事纯文学的创作,拿德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弗朗茨u2022梅林的话来说就是:“海涅在三十年代极其严肃地对待他的u2018使徒的职责u2019和u2018护民官u2019的任务,因而他的诗歌创作就退居相当次要的地位了。”这意味着,海涅把自己革命战士的职责看得比他诗人的成就和荣誉还重,然而也多亏如此,他才得以充分展示在游记作品里已初露锋芒的社会观察家和批评家的才华,让后世能一睹其博大深邃的思想家和英勇善战、坚强不屈的战士的风采。

  一八四四年,海涅在巴黎遇见马克思,与这位比自己年轻的革命家及其周围的同志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受到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影响。这一年十一月,诗人在流亡十三年后第一次短时间回祖国探望母亲,心情异常激动,以致一到边界心脏就“跳动得更加强烈,泪水也开始往下滴”。待到发现德国封建、落后的状况依旧,诗人更加悲愤难抑,于是怀着沉痛的心情写成了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在诗里,他不仅痛斥和鞭笞形形色色的反动势力,而且发出了“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天上的王国”的号召。这部作品与合在一起出版的《新诗集》,也和前面提到的那些时评和文论一样,都具有紧密联系社会现实、有力针砭时弊和富有革命精神的特点。也就难怪恩格斯会兴奋地宣告“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u2022海涅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公开承认了他乃是一名革命战士。

  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特别是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写作成功以后,海涅的诗歌之泉在干涸了近十年后又迅速而激越地流淌、喷涌起来,从而开始了他文学生涯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他写了大量如投枪匕首般锋利尖锐的“时事诗”,如被誉为“德国工人阶级的马赛曲”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等等,对各式各样的反动势力进行无情的揭露和讽刺。也就是说,与早年的抒情诗相比,诗人这时的作品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抒发个人喜怒哀乐的低吟浅唱,而成了战场上震撼心魄的鼓角和呐喊。可惜的是,在一八四八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整个欧洲都掀起了革命高潮之际,海涅的诗歌创作又中断了一两年。原因是诗人在年前罹患脊髓痨,到一八四八年已经卧床不起,正苦苦地与死亡进行着抗争。

  进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病情稍有缓和,海涅在创作“时事诗”的同时,也写了不少音调沉郁、愤世嫉俗的抒情诗,哀叹自身不幸的命运和遭遇。他身为犹太人而倾向进步和革命,因而长期受到德国政府的迫害。自一八三五年起,他的作品就列入了德国官方的查禁名单,且高踞榜首,新作更难在国内出版,稿费来源几近枯竭。与此同时,叔父所罗门u2022海涅对他的接济也早已断绝,在流亡中的诗人经济十分拮据,不得已而领取了法国政府发给的救济金。这事在一八四八年被国内的论敌知道了,海涅因此遭到恶毒攻击,再加上生活艰苦辛劳等原因,致使他患的脊髓痨进一步恶化。一八五一年,在妻子玛蒂尔德陪同下,海涅好不容易支撑着病体,最后一次外出参观了卢浮宫博物馆,从此以后便长年地痛苦挣扎在他所谓的“床褥墓穴”中。可是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像一位临死仍坚持战斗的战士一样坚持写作,直至一八五六年二月十七日与世长辞。他在逝世前一年为自己的散文集《路台齐亚》法文版撰写的那篇序言,表明这位战士诗人至死不悔,始终忠于自己的共产主义的信念和革命理想。

诗歌创作的阶段及特色

海涅的出身、经历、交往和思想发展,都很自然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也反映在了他的作品特别是在他的诗歌中。海涅的诗歌创作包括抒情诗、时事诗、叙事诗以及长诗等样式(或品种),可谓丰富多彩;其中尤其是抒情诗,无论立意、运思,还是语言风格,都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纵观整个德语诗歌史,海涅可称是继歌德之后最杰出的歌者。在世界诗坛上,海涅的成就和影响足以与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他的多半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诗,由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国大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多达三千首以上,其数量甚至超过了被他和拜伦尊为“诗坛君王”的歌德,堪称世界第一。其中如《罗蕾莱》、《你好像一朵鲜花》、《北方有一棵松树》、《乘着歌声的翅膀》、《我曾在梦中哭泣》等等,更是受到各国作曲家的青睐,被反复谱曲,最少的也有六七十次,最多的《你好像一朵鲜花》竟达到一百六十次以上,恐怕也已算得上世界之最。所有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许多类似的优美动人的抒情诗,一个多世纪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特别是受到正处于青春期的烦恼苦闷中的年轻人和飘泊异乡的游子们的喜爱。

  上述大多写成于早期和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抒情诗,以及部分产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哀叹自身命运的诗,固然都情真意切,音韵优美,感人肺腑,然而却不免常常情调缠绵、忧伤、凄切。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海涅在革命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写的大量所谓的时事诗,以及产生于一八二五、一八二六两年的韵海诗。

  最著名的时事诗如《颂歌》、《教义》、《倾向》、《等着吧》和《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等等,都以音调铿锵、气势豪迈而深受读者喜爱,因此成为了诗歌朗诵会的保留节目。其实,这些所谓时事诗同样是优秀的抒情诗,只不过它们所抒发的已不限于个人一己的喜怒哀乐,而是从对时代和大众的深切关怀中所迸发出来的革命豪情,因而也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和巨大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更广泛的赞誉。它们是战斗的呐喊,冲锋的号角,所谓时事诗应该说也就是时代的诗,因为它们是战士海涅在那革命的年月发出来的时代最强音。

  那两组韵海诗,写出了大海的宽广浩淼,粗犷豪迈,澎湃汹涌和变化无常,也就是说它们并非自然景物的纯客观描绘,而是诗人借景抒怀的产物,只不过表现得含蓄一些罢了。很显然,它们虽同为韵海诗,所表现的感情却各式各样,手法也有相应的变化。例如《表白》、《舟中夜曲》和《海中幻影》这三首诗都涉及到了爱情这同一主题,然而我们读后的感受却大不相同。其中特别是《表白》,比起海涅早年那些多少有点轻佻的情诗来,更具有大得多的震撼力。

  综上所述,海涅从十五岁写第一首诗开始,直至逝世前两周吟成绝笔诗《受难之花》,几乎与诗歌一生相伴,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几乎成了他的全部生命。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早年,他“囿于温柔的羁绊”,抒写的主要是自己个人对于堂妹阿玛莉和特莱萨的恋慕之情和失恋的痛苦。此外,他也创作了一组气魄宏大的咏海诗,并在另外一些诗中,表达了对法国大革命的同情,对德国社会现实的愤懑和不满。海涅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别是其中的爱情诗,大多充满郁闷和哀愁,但却哀而不怨,甚至时时叫人觉得风趣而俏皮,整个风格既清新、柔美、飘逸,又单纯、质朴、自然、热烈,富于民歌的韵致。郭沫若在一九二○年出版的《三叶集》中对海涅的诗十分欣赏,称它“丽而不雄”,应该讲用来评价海涅的早年诗歌创作是很恰当的。这一时期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为:《罗蕾莱》、《北方有一棵松树》、《你好像一朵鲜花》和《宣告》等。

  二,一八三○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海涅迅速“投身时代的伟大战斗行列”,诗歌创作遂进入成熟的中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普遍高涨的革命形势激励鼓舞下,在马克思的影响帮助下,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光辉顶点。这时,他诗中的玫瑰与夜莺已经被剑和火焰代替,诗人充分显示了自己“打雷的本领”。在各个阶段,海涅创作了不少政治时事诗,其中不乏雄浑豪放之作,喇叭和大炮之声时时可闻。在这个阶段,他写成了《颂歌》、《教义》、《倾向》、《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以及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富于战斗精神的诗篇,其中特别是《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1844),更被誉为“德国工人阶级的马赛曲”。

  三,一八四五年特别是一八四八年以后,受到大革命的失败和自身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影响,海涅的诗歌创作由斗志昂扬、激情奔放的中期,转入了低沉悲壮的晚期。读着他那些怀念故土、慨叹人生、愤世嫉俗的篇章,我们仿佛看见诗人辗转反侧在“床褥墓穴”中,咬紧牙关,忍受着难以名状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与敌人和命运,与酿成这命运的社会进行着顽强的、最后的抗争。他这个时期的作品虽难免失望彷徨的情绪,格调也倾向凄恻哀婉,但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乐天的战斗精神,风格仍然是那样自然、单纯、诚挚,字里行间还不时透出机智和幽默。像《现在往哪里去》、《决死的哨兵》和《遗嘱》等作品,都很好表现了诗人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士情怀。

  在此不妨强调一下,这贯穿于海涅整个创作中的机智幽默情趣,应该说是使他区别于其他所有抒情诗人的一个最为突出的天赋特征。正是它,显露出了海涅作为一位目光犀利的思想家的本色,使他的诗内涵更加深沉丰富,更加耐人寻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这种幽默情趣,或表现为对不幸际遇的自我解嘲,或表现为对朋辈的友好调侃,或表现为对敌人的尖刻讽刺……这种幽默情趣,从本质上讲,乃是海涅积极乐观的天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反映。

中文翻译

 二十世纪以来,经过鲁迅、郭沫若、段可情、冯至、林林以及其他一些前辈作家和翻译家的译介,海涅已成为我国广大读者所十分熟悉和热爱的一位外国诗人。杨武能在1999年重新出了一个译本。在重新选译他的抒情诗和时事诗的过程中,杨武能从前辈特别是他的业师冯至教授的旧译中学习了不少东西,目的是使这新译更加完善,更具可读性,更加上口和富有诗味。

  这个集子主要参照柏林和魏玛建设出版社的《海涅五卷集》一九七八年第十五版第一卷选编、翻译,在编译的过程中,参考了冯至老师影响很大的《海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以及对译介海涅卓有建树的钱春绮先生和张玉书先生的选本。

影响

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并富含文学美质的文艺评论和其它论著,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巨大、光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海涅兼擅诗歌、散文和游记的创作,但是无论个人的性情和气质,还是创作的成就和影响,都仍然让我们首先尊他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和伟大的时代歌手。

  海涅在与“床褥墓穴”斗争了八年后逝世,享年五十八岁,比起那些与他差不多同时代而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作家如棱茨、荷尔德林、比希纳以及拜伦和裴多菲来,可谓长寿,但是他并不幸福,因为他不只出身微贱,而且一生颠沛流离,最后竟至客死他乡,虽然他爱法国和巴黎甚于自己的德意志祖国。根据诗人的遗愿,他死后安葬在了巴黎著名的蒙马特公墓。不过,诗人又可以说非常幸福,因为在后世德国乃至全世界读者的心中,他无疑已用既丰富多彩又才华横溢的作品,为自己竖立起了一座高大、宏伟和不朽的纪念碑。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