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贝莱
生平及主要著作
杜 贝莱出生于一个在16世纪的法国占有非常重要职位的家庭,这位未来诗人的叔父们都声名显赫,他们中有的人是职业军人,有的是教士。父亲是安如州的地主,也是布雷斯特市的市长。而母亲则继承了位于安如州和英国之间的一座城堡(chateau-de-la-turmeliere),杜 贝莱正是出生在这所城堡内。 天生体弱多病,再加上很早就成为孤儿,杜 贝莱的童年充满了幻想和忧郁, 他梦想着依靠叔父纪尧姆出名(纪尧姆是皮耶蒙(Piemont)市市长),但纪尧姆的去世打破了他的幻想;他进而想成为教士,想依靠那位成为主教的叔父 让-杜-贝莱,他不仅是巴黎的主教还是有名的外交官。为了能为主教服务,杜 贝莱1545进入普瓦捷学院学习法律。然而他很早就对诗歌有特殊的兴趣,自进入普瓦捷学院起,他开始关注法语诗歌,尤其喜欢法国宫廷诗人马罗(Marot)。在普瓦捷时,杜 贝莱学会了拉丁语,并结识了他的启蒙老师Peltier,正是在Peltier的鼓励和支持下贝莱发表了他最早的一些法语和拉丁语诗歌。1547年底,他认识了龙萨(Pierre de Ronsard,法国诗人, 他领导建立了“七星诗社“), 并追随他一同去巴黎学习古代文化,经常去听当时著名的人类学家Dorat的课程,Dorat当时在Coqueret中学任教。
代表七星诗社的主张
在Coqueret的日子里,他学会了意大利语,崇拜彼特拉克(Petrarque)和维吉尔(Virgile)。1549年,杜倍雷发表了有名的宣言《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代表七星诗社的主张。这篇宣言是由诗社的诗人共同商议推杜倍雷执笔撰写的。宣言的要旨如下:认为法兰西民族语言完全可以与希腊、拉丁语言媲美,完全可以用法语写出文学杰作,不过需要设法使法语更加丰富多彩;提倡摹仿希腊拉丁作家,至少在诗歌方面,但不主张单纯地翻译古代作品;在法国流行的各种诗歌体裁不值得保留,应当代之以古代诗歌格律;一个诗人不但要掌握写诗的技巧,而且必须具有受之于天的灵感。同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步作品集《橄榄集》,在这部著作中收编了50首十四行诗;这部诗集是非常杰出的模仿作品,正是《橄榄集》为法国引进了十四行诗。由于身体瘦弱再加上疯狂的创作,杜 贝莱很快就病倒了,在病床上度过了2年的痛苦时光。自那时起,病魔的困扰和对生活的忧虑让他发出了最真诚的和个人化的呐喊。1553年,他的叔父让 贝莱主教被任命为驻罗马大使,他带上了侄子作为自己的秘书,那时正值罗马教皇的宫廷重新成为了欧洲的政治中心。多亏这次出使,杜 贝莱完成了他的一系列重要著作。在罗马期间他有机会欣赏古罗马帝国的遗迹,想象它当年的辉煌与后来的衰落,由此诞生了诗集《罗马怀古》;另一部十四行诗诗集《悔恨集》则描写当代的罗马,是他自己失望和苦闷的真情吐露。在描写罗马教皇的宫廷、习俗、城市和人物的过程中,他高超的讽刺才能得到了完美的体系。 盼望已久的归国使得杜贝来非常失望:法国宫廷内也到处都是同罗马宫廷一样的恶习。尽管《悔恨集》的诗歌质量很高,但他的出版为作者带来的挫折远大于成就感。而杜贝来一生的最后时光是很凄惨的。由于耳聋复发,他再也不能交谈,而只能写作。忧虑、失望再加上衰老的折磨,1560年1月1日晚,在写作一首诗歌的过程中,杜贝来中风而死,年仅37岁。杜贝来被称作是和龙萨齐名的法国诗人。他的主要著作:《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1549)《橄榄集》(1549),一些爱情诗歌,《罗马怀古》(1558)《悔恨集》(155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