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穗平
人物概述
科室: 广东省中医院消化科
职 称: 主任医师 教授
擅 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的诊治
医生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病和内镜技术临床工作,是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消化专业负责人之一。主持消化病房、胃病专科门诊、消化内镜室、胃肠动力室和消化病新药(中药)临床试验工作。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7项。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基础研究奖共3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擅长:诊治内科疾病,尤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的诊治。
预约指南
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和周五上午出诊,预约挂号可以咨询中华名医汇网,提供广州和北京所有三甲医院的医疗预约服务。
经历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国家消化药品(中药)临床试验基地负责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主持医院消化病房、内镜、专科门诊工作。主讲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班、港澳台生班的《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及《中医诊断学基础》等课程,指导硕士生、博士生20多名。编著新世纪(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21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1版与第2版共3部。曾主要参与或主持国家重点攻关、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与教育厅、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项目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病》、《消化系统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疗(第二版)》、参编《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杏林真传》、《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等临床著作10本,发表医学论文50多篇。
师德事迹
1、医乃仁术,无德不立。黄穗平同志始终坚持厚德载医,塑人塑心的育人理念,在不断完善学生医学知识学习体系的同时,精心构建学生医德素质培育体系,把人文素质培养与科学素质培养、医德教育与医术教育、教学生做人与教学生做事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医德素养。
2、治学严谨,勇于创新。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即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主要以幻灯,录象,CAI课件教学为主;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参与教学,课堂教学引用实际病历加以分析;加大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改进单一的课堂授课,开展床边教学,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系列教学改革,进行立体形象的教学,给学生更多的理性认识及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以个案讨论方法引出,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双向活动,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相长,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教学成绩。课堂理论讲授和临床带教相结合,直接接触临床,从实际病人中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新的实习模式,尽早让学生接触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能力的培养,创立完善的,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 教书育人,甘为人梯。作为消化学科带头人,深知人才梯队建设对一个学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针对青年教师的学历、专业、特长、兴趣,结合专科发展需要,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年轻医生尽量多走出与同行交流与探讨,搏采众长,尽一切条件,让年轻医生尽早成才。他一直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指导1名年轻医生(张北平、黄绍刚)已纳入我院“朝阳计划”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指导1名青年教师(张北平)已获得博士学位,2名青年教师(尚文番、胡学军)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指导1名青年教师(李晓林)已获得硕士学位,3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陈延、李小燕、赵铭锋)。指导2名3年内的年轻教师(邝玉香、罗仕娟)培养计划。经过近几年的悉心培养,本专科已形成合理人才梯队。
4、廉洁从教,诲人不倦。教师是一种平凡的职业,它没有显赫的地位与权力,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与名声,只有服务的机会。在医学院校每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夸夸其谈,而在于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除了完成医学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外,还肩负着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对研究生的教育要求他们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人以德为本”,“百行以德为首”;“才是德之u2018资u2019,德是才之u2018帅u2019”。做学问的人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