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孔勋
林孔勋(1922年- ),福建闽侯人,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1947年7月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植物病理学助教。林孔勋抗战开始时还在广西大学读书,后在逃难途中投笔从军。1945年4月,他被分派到美军1880工兵营第二连做翻译官,参与“二十四拐”的修复。到日本投降后,他才离开美军返回广州岭南大学复学。林孔勋专长于杀菌剂毒理学、病害流行学和病害生理学,是中国第一个从事杀菌剂毒理及应用研究的学者。对氨基苯磺酸钠的毒理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对花生锈病和叶斑病化学防治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林孔勋 - 个人概述
林孔勋,1922年3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村。他童年就读的小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林孔勋资质聪颖,尽管需要在家参加繁重劳动,但仍能按时毕业。小学毕业后,升入福建省立福州中学。这是一所穷孩子就读的学校,费用低,但竞争甚为激烈。林孔勋因受其在美国留学的二哥的影响,学习极为勤奋,成绩较好。加之当时的英语老师魏钧勋的教学效果尤为显著,使他的英语成绩甚为优异,这使他在后来的学术工作中获益很大。1937年林孔勋考进高中,1941年夏高中毕业后考进福建协和大学。因英语入学考试成绩非常突出,外语系教师力劝其转系。在协大仅读一年多,由于为同学申诉不白之冤,而被排挤出校。1942年,林孔勋转学入广东坪石岭南大学农学院。
岭南大学也是教会学校,除个别课程外,几乎全部用英语授课。在学习上,对林孔勋影响最大的是化学课。当时该课老师是非常博学的孔宪保博士,讲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都是高质量的。这使林孔勋对化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奠定了终生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学术工作。由于其兄是植物病理学家,受其兄影响,他也专于杀菌剂领域。
1944年4月至5月,粤北告急,岭南农学院从坪石疏散。林孔勋辗转至重庆,恰好遇外事局招考翻译,就此在贵州的美军第1880工兵营担任翻译,其时已是1945年春未。到日本投降后,他才离开美军返回广州岭南大学复学。在任翻译期间,由于他为人正派,业务熟练而倍受尊重。至1986年,当年的美国朋友还特邀他与夫人刘舜业教授一起到美国参加退伍军人年会并旅游。林孔勋为中国人树立了一个好的形象,对促进中美友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7年夏,林孔勋毕业,总成绩居班中第二,留校任植物病理学助教,但他的兴趣是化学。1950年,他考进中山大学研究生班,攻读农药一年,1951年晋升讲师,随后逐渐专于杀菌剂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53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教学大纲审定会,他任《植物化保》小组秘书。林孔勋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开始涉足一些社会活动,虽然1957年遭受挫折,但正常的学术工作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林孔勋 - 工作简历
1947年7月 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
1947年-1951年 岭南大学植物病理学助教。
1950年-1951年 中山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攻读农药1年)。
1951年8月 岭南大学讲师。
1979年-1994年 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林孔勋 - 学术贡献
林孔勋的主要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著述与科学研究方面。
一、著述——主编《杀菌剂毒理学》
林孔勋自1947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后,一直在大学工作。早期他翻译了美国植物病理学家J.G.赫斯法尔(J.G.Horsfall)的《杀菌剂作用原理》,黄瑞伦称赞“这是一本很难翻译的书,能把它译成中文,很不容易!这对提高我国杀菌剂的水平很有作用”。80年代,林孔勋主持翻译了由英国学者R.W.马什(R.W.Marsh)主编的《内吸杀菌剂》(Systemic Fungicides)。在这两本书的译本中,林孔勋分别写了序,指出它们在杀菌剂这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把它们译成中文对推动中国杀菌剂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90年代,林孔勋主编了《杀菌剂毒理学》,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林孔勋从教近45年的心血结晶,编写时不但博览国内外大量文献,还凝注了他一生的教学经验。在编写过程中,他经常与赫斯法尔教授和西斯勒(Sisler)教授交换意见。赫斯法尔1980年访问中国时,还特别参观了林孔勋的研究室,对他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林孔勋访问美国时也拜会了赫斯法尔和西斯勒。荷兰的J.德克尔(J.Dekker)在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也曾与林孔勋深入交谈有关杀菌剂抗药性问题。与这些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都使林孔勋在学术上得到裨益,对提高《杀菌剂毒理学》的质量起了作用。
二、在科学研究方面
在科学研究方面,林孔勋的课题较为集中,都是围绕花生病害而且仅是锈病一种。他系统地研究了对氨基苯磺酸钠(敌锈钠)防治作物锈病的效果,成效显著。该化合物防治病害的问题,在50年代初期美国便有提出,但由于药害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未能实践应用。林孔勋详尽地研究了导致药害产生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首先在花生锈病的防治中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后来又在长豇豆和咖啡等作物锈病的防治中取得良好效果。该化合物是染料工业的副产品,能加以利用,是很有价值的。此外,在该化合物的防病机理方面,林孔勋进一步肯定了其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叶酸合成酶而形成假叶酸的杀菌机制。他贡献尤大的是分离并测定了假叶酸的化学结构,首次指出,假叶酸并不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是由氨基磺酸化合物、喋呤和谷氨酸三部分合成的,而是只有前二者的结合体,并不含谷氨酸。这是40年代提出假叶酸理论以后从未用实验方法加以澄清的问题。再次,他在深入研究对氨基苯磺酸钠在植物上产生药害的原因及机制过程中,肯定导致药害的产生是由于该化合物干扰了叶绿素的合成,并精确地观察到ALA(氨基乙酰丙酸)的大量积累,从而用试验支持了叶绿素在植物体内合成过程中从ALA到PBG(胆色素原)的途径。在过去,这个途径还只是推理。
林孔勋 - 个人影响
林孔勋分别在1962年和1981年两期全国“植物化学保护”教师进修班中讲授杀菌剂,多次参加编写该课程中的杀菌剂部分并授课。“文化大革命”中,林孔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大量有关杀菌剂学科的文献,尤其是外文资料,因此在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时,所讲授的杀菌剂课能反映当时的国际水平,所编写的杀菌剂毒理质量较高。他曾分别在1981年和1983年被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和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业大学)邀请讲学。
1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实行的开放政策使国家面貌一新,知识受到尊重。林孔勋以其熟练的英语接待了国外一批又一批专家与学者,还担任这些学者的讲学翻译。几年之中,他为专家翻译100多人次,翻译的学科有农学、土化、植保、园艺、牧医、化工、植物生理、生化、生物工程和电脑等,为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在学术方面,林孔勋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他于1979年提升为副教授,开始招收研究生,并在1982年培养了中国第一位杀菌剂毒理学科的硕士生。1981年,他与美国滨州大学农学院建立了合作科研关系,并于1982年被邀为访问学者与植物病害流行学教授D.R.麦肯齐(D.R.Mackenzie)博士进行有关花生病害防治的合作科研。在赴美之前,林孔勋在华南农学院协助指导麦肯齐教授的博士生的论文研究工作,为此他引进了一台微型田间气候电子自动记录仪(RC21)。后来他也就用此仪器培养了全国第二个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硕士生。
林孔勋在访问美国农业部时,曾应邀在电视台作与植物病害防治有关的中国耕作特点的讲话。他还到佐治亚州参观了大面积种植花生的农场和试验场,并与麦肯齐等一起参加了由该州海岸平原试验所植物病理系主持的有关病害防治的学术会议。会上安排了由林孔勋指导的有关花生锈病药剂防治的论文报告。他参观卡特的家乡时,受到卡特先生的接见。
他在访美期间,曾对与杀菌剂有密切关系的病害流行学和病害生理学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收集了教材和大量资料,使其能在回国后立即增开这两门研究生课,并增加培养方向。他先后培养了3个学科的14名研究生,指导了5名博士生的论文。由于植病专业研究生中许多人都选读病害生理这一门课,林孔勋用英语授课,提高学生的听力,使其出国时能较快适应国外的学习,这令许多学生特别感激。
林孔勋 - 个人荣誉
林孔勋是中国第一个从事杀菌剂毒理及应用研究的学者。他在1982年被评为校“五讲四美”先进教师,1996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健康老人,1991年和1992年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中心和美国北卡罗来纳世界名人研究所的名人录后,还被该两个机构聘为顾问。林孔勋 - 主要论著
1、林孔勋:《杀菌剂的使用在植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的概况》,《广东省植保学会植物病理学论文选辑》,1964:1-6
2、王振中,林孔勋,范怀忠:《植物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的关系:Gomperte 衍生模型》,《植物病理学报》,1973,17(4):227-283
3、林孔勋,郑仲:《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的研究Ⅰ:敌锈钠与胶体硫混用在田间防治花生锈病和叶斑病的效果》,《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1):73-85
4、林孔勋,郑仲:《内吸杀菌剂苯来特和多菌灵对植物致病菌的毒力和防病效果的比较试验》,《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4):16-31
5、陈仪本,林孔勋:《敌锈钠(对氨茎苯磺酸钠)的研究Ⅳ:对氨茎苯磺酸钠防治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 Speg.)的内吸性及其对寄主(Arachis hypogaea Linn.)毒害的消除》,《华南农学院学报》,1984,5(1):72-79
6、张炼辉,林孔勋:《植物体内结合态对氨基苯磺酸钠测定方法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7(4):28-34
7、王振中,林孔勋:《花生锈病流行曲线分析》,《植物病理学报》,1986,16 (1):11-16
8、王振中,林孔勋,范怀忠:《Weibull模型在花生锈病流行预测中的应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2):35-39
林孔勋 - 人物评价
林孔勋生性活泼、热情、奔放,社会活动频繁,爱好广泛。他在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负责同盟具体工作。70年代末,他被选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第五届和第六届政协委员。其间曾与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和省长当面对话:“现今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再靠小米加步枪,而必须依赖发达的教育和先进的科学”。林孔勋的正直由此可见一斑。
还值得一提的是,林孔勋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中有一个不寻常的想法,受到社会的赞许。1986年,他在广东全省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上作了一个题为“让学生尽快超过自己是时代的要求”的报告。他认为超过60岁的教授,而今精力有限,在科学研究上要想有突出成果已较不易,不如集中力量多培养些青年人,并尽快让其成长。这样,对社会的效益可能更大些。因此,他对研究生的培养是非常认真而真诚的,深受学生的爱戴。
在学术活动上,林孔勋于80年代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病害流行预测委员会委员和植物病理学会广东省分会理事,并于1983年被聘为广东省农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植保组成员。1980年以后,他任华南农学院学报编委。
林孔勋爱好体育,70年代曾为校羽毛球队队员,1985年曾获全校教工桥牌冠军。他还喜好音乐,曾为校教工合唱团成员;善交谊舞,曾表演国际标准交谊舞。他在1982年被评为校“五讲四美”先进教师,1996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健康老人,1991年和1992年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中心和美国北卡罗来纳世界名人研究所的名人录后,还被该两个机构聘为顾问。
林孔勋 - 参考资料
[1] 金州新闻网 http://www.qxnrb.com/lvyou/lvyouxinwen/745.html
[2] 知识搜索 http://search.cnki.net/Search.aspx?q=author:%E6%9E%97%E5%AD%94%E5%8B%B3
[3] 联合科技 http://www.cust.com.cn/detail_zj.aspx?sid=21488
[4] 专家信息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right.jsp?id=182916&personid=182914
[5] 千龙新闻 http://www.qianlong.com/3050/2002-8-18/166@369975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