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加百列·邓南遮 Gabriele D'Annunzio (1863.3.12 u20131938.3.1)(又译丹农雪乌),意大利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民族主义者。创作甚丰,早年的创作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后来写作唯美主义作品,影响很大。
邓南遮同时也是著名的法西斯分子,是墨索里尼的主要支持者之一,1919年曾率军占领阜姆。
生平
邓南遮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文坛上很有影响的一位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是颓废派的代表作家。邓南遮于1863年3月l 2日出生在意大利中部靠近亚得里亚海岸的小城佩斯卡拉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在少年时代,邓南遮就显露出文学才华。他学习勤奋,博览群书,还进修外语和音乐。高中时,他读过达尔文的著作,这对他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他在哲学思想上和宗教观念方面,深受实证论的形而上学的影响。16岁那年,由父亲出资为其出版了诗作《颂国王翁贝托一世》。同年年底,发表了模仿卡尔社齐(1835—1907)风格的第一部抒情诗集《早春》,署名弗洛罗。
1881年,邓南遮进罗马大学文学系学习。当时罗马是刚刚获得统一的意大利的首都,是各地工业企业家、投机商人、政治家、文化界人士争相汇聚之地。在罗马求学期间,邓南遮对大学的课程兴趣索然,热衷于出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和结交文化界名流,认识了大诗人焦苏埃·卡尔社齐(1835—1907)。同年5月,发表了诗集《新歌》,热情讴歌了生活的欢乐和大自然的美,体现了自然主义的艺术风格。作品抒彩浓厚,抒发了对宇宙的神往,已完全摆脱了卡尔社齐诗风的影响。
邓南遮的早期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1884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处女地》和他的成名诗作《少女的书》;1886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圣·潘达莱奥内》51892年,《处女地》与《圣·潘达莱奥内》又汇编成《佩斯卡拉短篇小说集》出版。这些作品受到了以维尔加 (1840—1922)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描写了阿布鲁佐地区农村的自然风貌,反映了当地农民、渔夫、贫民的艰难生活,着意刻画了这些受贫困煎熬的人们精神上的可怕的创伤,厄运的折磨使他们变成形体丑陋、畸形和具有兽性的人,其笔下的阿布鲁佐地区是一个酸楚、污秽、冷漠和残酷的社会,突出强调了这种生活环境在人们身上留下的烙印。
从1881年至1991年,邓南遮主要生活在首都罗马,他沉湎于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经常出入首都沙龙。他好色,在贵夫人扇面上题写歪诗,为了女人而去决斗。在一次决斗中,因头皮受伤而留下一个长长的疤痕,并因此而开始秃头。这种生活作风是他创作上颂扬享乐、纵欲和美化个人主义以及在艺术上追求华丽、细腻的那种唯美主义艺术观所赖以形成的思想基础。
188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欢乐》一书,反映了罗马上流社会的风流韵事,表现了罗马上层人上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对高雅风格的追求,描绘了作者所熟悉和喜爱的大都市罗马的风貌。它与随后发表的《无辜者》(1892)和《死的胜利》(1894)构成了在当时意大利文坛风靡一时的《玫瑰三部曲》,确立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他那种明显的颓废派倾向,因此而知名于欧洲的文化艺术界,并占有了一席之地。1892—1894年,在法国巴黎,《无辜者》和《死的胜利》被译成法文出版。法国评论界认为《死的胜利》是一部杰作。其后不久,此作又被译成英文和德文。
在1881午至1891年期间,邓南遮还在罗马的《论坛》报和那木勒斯的《晨报》上发表过许多文学评论。1891年因罗马发生瘟疫,他迁居于那不勒斯,担任《晨报》编辑。
1894年.邓南遮去威尼斯,在那里重又与在罗马相识的文学评论家安杰罗·贡蒂会面,并通过这位文学评论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女演员埃莱奥诺拉·杜塞。
1894年至1896年,邓南遮的文学创作有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其作品深受尼采“超人”的人生哲学的影响,并开始创作剧本。在此期间,他着手创作小说《百合花三部曲》和《石榴三部曲》。他的《百合花三部曲》,实际上只完成了《岩间圣母》(1895)一部,作品着意通过意志支配下的人的思想感情的逐步净化来体现“超人”思想。这是体现邓南遮“超人”思想的一部小说,写作手法细腻,风格高雅,寓有诗一般的意境,对人和物的描写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可与达·芬奇的同名绘画相媲美。《石榴三部曲》也只完成《火》 (1900)一部。作品通过主人公艺术创作的激情,通过爱情的毁灭和精神上的痛苦——征服激情的有效工具,来体观诗一般的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火》是邓南遮文学创作进入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充分体现了享乐主义、纵欲和表现“超人”的文学倾向。小说颂扬了年青人斯泰利奥·埃弗雷纳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及他对一位有才华的成年女演员的激情。故事发生在1882年至1883年之间,以水城威尼斯为背景,对水城景色的描绘不矫揉造作,不落颓废主义的俗套,极富表现力。《火》是作者曾打算命名为《石榴三部曲》的第一部,可惜另外两部分别题名为《人之胜利》和《生命的凯歌》没有完成。在小说主人公诗人斯泰利奥身上艺术、生活、梦幻和成就融为一体。可以说,《火》是邓南遮的唯美主义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其艺术表现力和诗一般的感染力都是非常突出的,在20世纪初的意大利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之所以题名为《火》,源于书中第一部分所描写的主显节之火。在作者笔下,1月6日的主显节之夜,烟火满天的威尼斯水城犹如“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团经久不熄的火球”。
在这段时期,邓南遮在戏剧创作方面也令人瞩目。他与著名女演员杜塞的恋情推进了他的剧本创作和上演,悲剧《死城》(1898)就是邓南遮与杜塞经过长期切磋而写成的。《春层之梦》是他在10天之内写成献给杜塞的,并于1898年由杜塞主演,首次在首都罗马演出,但观众对此剧反应冷淡。然而,《死城》一剧用法文在巴黎上演,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实现了邓南遮把剧作搬上舞台的理想,并于1898年在巴黎出版了法文译本。1899年邓南遮为杜塞写的剧本《琪娥康陶》在意大利西西里帕莱摩的演出获得较大成功。而《荣光》(1899)一剧的失败,则使邓南遮重又回到诗歌和小说的创作中。
1898年以后,他迁居佛罗伦萨,在塞蒂涅亚诺的卡蓬奇那别墅里一直住到1909年,这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时期。诗集《赞歌》于1903—1904年问世。后来,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卡蓬奇那别墅被迫拍卖。
为了躲避索债,他断然取消在意大利各大城市作有关航空的巡回报告的计划,而移居巴黎,在那里他“流亡”了5年(1910一1915)。这个时期,他的创作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和惯有的描写。《圣·塞巴斯蒂女的殉难》一剧隐约地带有笃信基督的宗教色彩;《对死的默想》写的是星期六那天,邓南遮的两位朋友——一位是诗人乔瓦尼·帕斯科利,另一位是80岁的天主教徒安道尔夫·布雷蒙,去世的消息同时传来时所想到的一切。在侨居巴黎期间,邓南遮文创作中的颓废主义倾向更趋完善和奔放,达到了艺术与生活的绝对交融,追求艺术创作中的音乐性已成为他的信条。
19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他为迎合意大利一部分战争狂热者的口味,鼓吹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著有《颂海外的伟绩》一书,出版后当即被执政的乔瓦尼·焦利蒂政府查抄,因为书中强烈地斥责了奥地利皇帝,说他是“执行绞刑的天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5年4月15日,意大利政府邀请他回国参加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纪念碑的捐幕仪式,并请他发表演说。于是,他于5月离开巴黎回到意大利。他竭力主张意大利加入同盟国,多次发表反奥演说。5月24日意大利对奥宣战后,他志愿奔赴前线作战,参加了一系列陆、海、空战斗。曾获得2枚金质奖章,3枚银质奖章,1故铜质奖章,3次获得军功十字勋章,3次晋升。1916年,因飞机失事迫降于海面,致使右眼受伤失明。在被迫退役在家休养期间,写了长篇诗作《夜曲》(1921)。全诗通过一个伤员的回忆、幻想和梦幻,歌颂了战争,抒发了对战争中死难者的怀念之情,描述了他们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同时也宣扬了负有伟大历史使命的“超人”不死的精神。战场上的经历,为他此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他在战场上找到了艺术生命的归宿。诗人的天职和抱负在战争中得到了最完美和最富戏剧性的体现。
为反对意大利政府在和谈中所持的软弱妥协的立场,邓南遮于1919年11月11日策动和指挥了一次向阜姆城进军的行动。他们占领了阜姆城,邓南遮在那“自由之国”当了一年的首领。邓南遮撤离阜姆城之后,于1921年2月在意大利北部加达湖畔的加尔多纳小镇旁的一所名叫维托里亚莱别墅里隐居下来以安度他的晚年。
1926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制政权。邓淘遮与墨索里尼有私交.虽然他没有正式参加法西斯党,但为纳粹分子所赏识。他颂扬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是法西斯主义的积极鼓吹者。1926年,法西斯当局为他建立了国立学院,专门从事他的全部著作的出版工作;1937年,他被任命为意大利科学院院长,但因身体虚弱而未能履职。
1938年3月1日,邓南遮突患脑溢血死去。3月2日晨,墨索里尼亲自到维托里亚莱别墅向遗体告别,葬礼庄严肃穆,法西斯党魁和首脑们都出席了。葬礼亡奏的是他本人事先选定的贝多芬四重奏交响乐曲。
在邓南遮的遗作《密书》(1935)中,他感慨地追述过自己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怀着忏悔的心情这样写道:
“目睹这惨淡而又痛苦的一生,我真想抹去自己曾有过的那些经历——如今想起来真令人毛骨悚然——真想抹去加勃里埃莱·邓南遮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抹去这样一个文艺家和英雄的存在,抹去这样一个与过去休戚相关又与今后的生存紧密相连的人物,抹去与他说过的话、写过的篇章、声明过的并且实现了的业绩紧密相连的英雄般非凡而充满情欲的一生。” 邓南遮是意大利颓废派文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代表了处在整个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分化时代的资产阶级文人反常的思想和心态。在作品中,他鼓吹大胆的铤而走险的精神,一往无前的 “英雄主义”气概;颂扬高雅的文采,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向往权力,崇尚荣誉,鄙视贱民;描绘变态的无节制的性欲和狂热的激情。他宣扬的所谓“超人”正是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个人愿望和历史现实之间的失调,理想的目标与客观实际之间的不平衡。为了摆脱这种精神危机,填补内心世界的空虚,邓南遮力求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那里寻求寄托。尼采的“强权意志论”指导下的“超人”,就是超越“善”、“恶”的伦理标准,摒弃正常的道德准则而生活的人。“超人”实质上是不正常的人,是用以掩饰其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心态的幌子和借口,而且是为那种无视伦理道德,违背正常人的良知,无节制地追求生活享受,无休止地为寻求新的所寻找的哲学“根据”。
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法西斯统治在意大利确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之中的邓南遮,以他那种反历史的和超越历史的观点,孜孜以求地希冀在冒险的军事行为中创建所谓“英雄”业绩,以不断地争得“荣光”,企望自己能压倒世上的一切人,成为全欧洲风靡一时的“超凡”人物。
在艺术观点上,邓南遮是意大利唯美派文人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作家和剧作家,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了一部又一部的长篇小说,还有多部创作,它们连同他一生写下的多达四万行诗句的诗歌作品,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唯美主义流派的文学宝库。邓南遮生前在他留给后人的长达几百页的《密书》中自豪地写道:“发奋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使我成了这样的巨匠,善于表达他人无法表达的东西,我的写作风格也超越了多少世纪以来所有的人所写过的”。
邓南遮认为生活就是艺术,生活应该象艺术一般美。在文学创作中他着力于探求那“无法效仿”的生活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幅镶嵌画一样的装饰品,力图用文学语言来雕琢出一种“难以效仿的生活”(见萨佩尼奥《意大利文学史》)。邓南遮在作品中深入指示和刻意捕捉蕴含在生活中的美的内在实质,因为他认为“生活是美和力量两种形式的的永恒的交替,是声音和色彩的交响乐,当声音和色彩与非凡神圣的人自然交融在一起时,人们就能享受无上的乐趣,领略那狂热的激情”(《在生活和在艺术中》,1893)。邓南遮正是是以其独特的文采扩大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外拓了新的艺术意境,体现了文学语言的精华,丰富了美学宝库。
邓南遮的小说结构严谨,叙事流畅,富有雄辩力和逻辑性,人物性格化,风格高雅华美,语言颇具韵律,旦富有音乐感;他的诗歌更是声音和色彩的交响乐,他认为诗歌是至高无上的宁宙的和谐,是神秘的音乐感之魂,也是最广阔的真理所在,诗歌所反映的空间和时间,其广度和深度是知识和科学所不能及的。
所以,尽管后人对于邓南遮的作品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争议也很大,但有一点是谁也不能否定的,那就是意大利20世纪的许多作家,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邓南遮创作思想的影响的。意大利当代现实主义作家维塔利亚诺·勃朗卡蒂(1907—1954)曾这样评论邓南遮的作品:“我在青少年时期就拜读过邓南遮的作品,读后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它们象是一部奇妙的装置,大大地增强了人的听觉、嗅觉、视觉和触觉,芳香、光线、声音和触觉一齐向你涌来,我小小的知觉犹如一根发疯的指南针似的胡乱地作着反应。”(《资产者与无限》,1938)从这段评论可以窥见邓南遮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代表作玫瑰三部曲
1.《欢乐》(1889)
故事发生在罗马古城。小说的主人公安德烈·斯佩雷利,是个贵族家庭的后裔,能赋诗、作曲、有非凡的艺术才华。2l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与一位旧情人结了婚,他独自生活在罗马的一所豪华住宅里。他曾跟随父亲游历欧训各国,高雅的艺术鉴赏力和温文尔雅的举止风度,使他成了情场上的风流男子。“把生活当作艺术作品一样来雕塑”成了他的生活指南,这也使他后来对情欲、的追求到了“难以控制地地步”。
在罗马上流社会的沙龙中,安德烈结识了美貌出众的爱莱娜·莫蒂,他们一见钟情,赤诚相爱。节日的欢聚,乘坐马车的游逛,舞会上的频频相见,使安德烈沉醉在爱情与无节制性欲的追求之中。但最后爱莱娜离开了他,与一位英国绅士结了婚。安德烈不忘旧情,始终怀念着爱莱娜的美貌和性感。在五月的一个星期日,爱莱娜重又与安德烈会面,但不是与他恢复关系,而是宣布与他最后断绝关系。被抛弃的安德烈从此更沉湎于,更贪婪地追求性欲,频繁地出入于罗马上流社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竟在一次与情敌的决斗中受了重伤,在他的表妹阿泰莱塔侯爵夫人家里养伤。在养伤期间,安德烈经历了“长期而缓慢的痛苦折磨之后,变成了具有另一种精神思想的新人”,再也不狂热地追求那“污秽的、瞬间的情欲”了。在经过长时期的静心思考之后,他承认并深信自己在艺术中找到了“最忠实的情侣”——永远年青而“不朽的”情人。于是,他赋诗作画,流连这大自然的风光,以极端的热忱从事艺术创作。但是,他表抹的女友,危地马拉的执政官之妻玛丽亚·费丽丝的出现,重又扰乱了他已平静下来的心灵。安德烈被玛丽亚崇高的精神魅力所打动.玛丽亚与爱莱娜在秉性上完全不一样,但因她们俩人外表上的相似,就又使安德烈重新燃起对旧日情人的恋情。而玛丽亚虽然欣赏安德烈的高雅情趣和艺术上的素养,并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直至她带着女儿跟随丈夫离开之前,与安德烈只是保持恋人的关系。后来,安德烈在罗马与玛丽亚重又相见,尽管玛丽亚对安德烈已有不祥的预感,并担心自己上当受骗,可还是堕入了安德烈布下的情网。但对安德烈来说,玛丽亚只是爱莱娜的替身,他心日中爱的始终是爱莱娜,他已无法区分这两个女性,把对爱莱娜的爱完全倾注在玛丽亚的身上。安德烈在与玛丽亚幽会的第一个晚上,在情欲的冲动之下,竟脱口呼唤出爱莱娜的名字。玛丽亚在幻想被击得粉碎之后,也愤然地离他而去了。后来安德烈得知,爱莱娜又另有了情夫,而玛丽亚给他留下的只是一些家俱和对过去的痛苦的回忆;另一方面。玛丽亚也因丈夫的嗜赌成性而陷于贫困之中。于是,安德烈从此开始厌弃人生.感到爱情与欢乐都是空虚的。
2.《无辜者》(1891)
《无辜者》是邓南遮的一部力作,于1891年4月至7月写成。是1891年12月至1892年2月陆续发表在《那不勒斯邮报》上的花边文学。全书共20万字左右,分51个章节。
主人公图里奥·赫尔米是个玩世不恭的男子。他多次背叛贤惠温顺的妻子,与情妇泰雷萨·拉福幽会。但图里奥对妻子朱丽亚娜十分敬重,在朱丽亚娜患病期间,他对她倾吐了真挚的爱情,对自己以往的堕落深感悔恨和内疚。然而图里奥的情妇泰雷萨却一直纠缠着他,高傲而又善良的朱丽亚娜只得默默地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她之所以能默默地忍受,是因为她理解自己的丈夫,并相信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对那个对她体贴入微的婆婆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有一天,图里奥意外地发现了朱丽亚娜与作家菲力浦·阿尔博里奥之间的隐秘关系。那也正是他刚刚与情妇断绝了关系,开始重温与妻子的柔情的时候。在他们曾经欢度过新婚之夜的那幢宁静的乡村别墅里,图里奥消除了对妻子的怀疑,与其一起重访先前一起居住过的卧室,共同回顾旧时的恩爱。但朱丽亚娜身体十分虚弱,神情抑郁,兴味素然。就在回家的当天晚上,图里奥的母亲告诉儿子说:朱丽亚娜已有身孕了。图里奥闻此异常震惊,精神上十分沮丧。这证实了他原来的怀疑是有根据的,也醒悟到他妻子精神抑郁的原因。夫妇之间进行了一席感人肺腑而又令人伤感的谈话。朱丽亚娜痛不欲生,图里奥则充满激情地抚慰妻子。从此,在图里奥的内心深处,悔恨、愧疚、嫉妒、痛恨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他精神恍惚,似乎想自杀。然而,图里奥的家里人却全然不知内情,热心地为即将出世的婴儿推备所需要的一切,图里奥因此十分烦恼。于是,动身去罗马寻找他妻子的情夫菲力浦·阿尔博里奥,但菲力浦因去非洲身染绝症已濒于死亡。从罗马回来后,图里奥就开始策划一个罪恶的阴谋:害死新生的婴儿。因为那是情欲冲动所酿成的产物,也是他对妻子的至高的爱情的障碍。婴儿自出生之后,就受到不详内情的母亲的宠爱。图里奥一看到婴儿,心里就漾起一阵厌恶。而朱丽亚娜也把这孩子看作是自己对丈夫不忠的明证,思想负担极为沉重,产后身体日见虚弱。图里奥在难以控制的憎恶心情支配下,在圣诞节前夕,他劝说奶妈也去教堂做圣诞祈祷,而他却独自留在婴儿卧室里,故意把门窗打开。并把婴儿放在窗台上。那时正值隆冬季节.刺骨的寒风吹打着婴儿稚嫩的身躯。婴儿受寒后,不久就死了,全家人都沉浸在悲哀之中。虽然图里奥所憎恶的孩子不见了,但他灵魂深处却十分悲怆和凄凉,眼前不断浮现出婴儿紧握成拳头的小手和那半张着的发紫的小嘴……他不再痛恨那个孩子了,因为核于是个“无辜”者。
《无辜者》在创作上有不少长处,可称得上是邓南遮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充分体现了邓南遮创作的唯美主义风格。小说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的,风格朴实无华,文笔流畅,《欢乐》中的那种矫揉造作的文采不见了。作者想使《无辜者》一书能突出显示 “精神道德”方面的深度,所以在图里奥和朱丽亚娜的身上突出强调了那种追求“纯洁”爱情的忧伤和折磨人心灵的烦恼,着意刻画了主人公那种悔恨和愧疚的心理。但作者笔下所刻画的人物意志力薄弱,“某些脑中枢神经使他无法对自己正常的精神生活予以必要的调节”,所以他时而令人鄙夷,时而又纯洁高尚,时而令人信赖,时而又阴险狡诈,时而亲切多情,时而又冷若冰霜,时而平静清醒,时而又暴跳如雷、怒不可遏,这正是他精神失去平衡的写照,也是导致他犯罪的精神因素。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罗马的一个贵族家庭,一所座落在罗马市郊供贵人幽会的别墅,一个击剑比武厅和一个书房。主人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是个拥有丰厚田产的阔少爷,他精神极度空虚和失调,与生性忠厚,心地纯洁的老雇工乔瓦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小说对罗马近郊优美景色的描绘很有诗意,充分体现了唯美主义的艺术风格。
《无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结合科学与幻想、自然性与象征性,把人物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和变态的心理尽善尽美地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和艺术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既有仿古风采,又有新的词语,既有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又有反映复杂心理状态的独白和对话,而且故事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人物形象丰满。
小说对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很细腻,对人物的仪表,尤其是对朱丽亚娜的秀丽动人的外貌的描写.很有独到之处;但小说对主人公图里奥缺乏形象的描绘,常以作者矛盾的思想感情来代替主人公的感情;过多地赞颂了朱丽亚娜作为女性的魅力而没有突出她无辜的一面,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
3.《死之胜利》(1894)
主人公乔治·阿乌里斯帕和伊波利塔是一对情人,他们经常相见。在一起谈论爱情,回忆往事,总之.他们真挚相爱。虽说他们如胶似漆.但内心世界总有一种莫名的孤独之感。乔治的父亲因有外遇,与其妻分居。无节制地挥霍家产,还千方百计地从家里索取钱财。母亲叫乔治回家,规劝其父改邪归正。乔治面对家庭的冲突和纠纷,进行了思索和分析:母亲与姐妹们在思想感情上与他是相通的。他能理解她们的处境,但父亲与他的兄弟不仅外表相似,而且性格都很粗暴鲁莽。乔治精神上极为沮丧,他虽然同情母亲。但又十分厌烦,最后他签给父亲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信贷,辜负了母亲的信任。对情人伊波利塔的想念,可以使他暂时摆脱这种思想感情上的痛苦,可他—想到几年以前自杀身死的伯父德梅特里奥,就又十分激动.因为他的伯父在精神上就象他的亲生父亲一样。伯父的自杀使他深信,自杀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出路。乔治摆脱家庭纷争的纠缠之后,就去阿勃鲁佐海滩与情人伊波利塔全面,那时正值盛夏。他希望伊波利塔的爱情能使他振作起精神。相见之后,他们日夜相处,乔治发现伊波利塔已经堕落了,变成个十分的女人,这使他十分伤心。乔治企图使她过一种新的生活,于是用当地人们的宗教观念相传统思想去感化她。当地农民和渔民的狂热的宗教信仰使人难以置信,这对情人有一次也参加了朝圣活动,观赏了妖魔鬼怪的节日表演,还到过骗子和叫花子们经常出入的地方。
乔治的精神创伤未愈,心里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他向往过一种完美的精神生活,但无节制的情欲使他感到窒息,做了情欲的奴隶。同时乔冶还一直怀念着他那已故的伯父德梅特里奥,总想起他的自杀。但阿勃鲁佐地区的人们从事农业和渔业的生活,以及大自然赋予人们的那种宁静和甜美,又使乔治感受到这种美的享受,促使他思考着人生。他想到了欧洲的先知者们,也想到了基督,他认为他们都是完美的精神境界的倡导者。由于无法抗拒神秘、恐怖的死亡的召唤,他毅然想在火车通过两条隧道的瞬间卧轨。也想到过去投海。因为除了死,他没有力量抵御女人对自己的诱惑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他搂住情人伊波利塔从万丈悬崖跳了下去。乔治死了,伊波利塔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说明,在意志和感情的矛盾冲突中,死亡战胜了一切。
小说《死之胜利》的结构严谨,叙事流畅,人物性格化。它既不像《欢乐》中那样追求词藻的华丽典雅,又比《无辜者》的表现手法多样。因此,《死之胜利》一书充分体现了邓南遮创作中的颓废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一切主要特点,集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于一体,描绘了人物的自然感情,表现了主人公对情欲的厌烦,刻画了人的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痛苦和忧郁,仁慈和残忍。《死之胜利》一书的题目本身就意味着“超人”思想的失败,人的道德觉悟始终还是屈服于个人的情感了
邓南遮的第一部诗集《初春》,问世于1879年,当时他还是个中学生。诗集《新歌》(1882)、《夜莺之歌》(尚不明确) 《阿尔奇奥内》(1904),确立了他在意大利诗歌界的重要地位。
诗歌欣赏
夏日谣曲
微风拍着羽翅,
在柔嫩的沙子上
飒飒地写下迷离的文字。
微风向洁白的河堤
吐出低低切切的絮语,
盈盈秋波传递。
太阳落进了西山,
无限的音籁,阴影与光彩
自由嬉戏在你的温存的两腮。
海滩的宽阔、干枯的脸庞,
好像漾出了你的惝恍
奇妙的浅笑,万千模样。
《夏日谣曲》是一首著名抒情诗。作者选取微风和夕阳的各两组镜头,巧用比喻,把夏日光彩绚烂的风光作了生动的描画,倾注进了人的丰富的感情,完美地传达出了它的楚楚动人的千姿百态,万千模样。微风,夕阳,河堤、海滩,无不具备了十足的灵气,神情毕肖地卓荦而立。邓南遮的诗歌注重语言的雅致,音韵的优美。这首诗堪称楷模。诗的韵式整齐,前两节均取 aba,交叉押韵,后两节均取 aaa,韵脚一致,既前后照应,又变化有致,音节清妍典雅。阅读时不仅能获得如观赏一幅精美的油画时的视觉美感,也能享受像聆听一支优美的乐曲时的听觉美感。译诗按照原诗的韵律译出。
牧羊人
又是九月,
我禁不住神游故里。①
该是羊群换场的时光。
此刻,在阿布鲁齐大地
我的牧羊人们
离开牲口圈朝海边转移,
走向如山区牧场一般荒蛮
青翠的亚德里亚海滨。
他们畅饮山泉,
好让故乡甘露的温馨
驱除背井离乡人旅程的干渴,
久久滋润他们的心。
他们折断榛树做成一根根拐杖。
他们沿着古老的草径走向平原,
几乎像是跋涉静静的绿色小溪,
一路踏着父辈们的足迹。
啊,那发现汹涌的大海的第一人
发出怎样的欢呼!
此刻羊群沿着海边蹒跚前行。
空气依然是那么清明。
太阳把羊儿的绒毛
涂上一重黄沙般的金色。
海涛,踏青,一派温柔的喧嚣。
啊,我为什么不跟我的牧羊人厮守一起?
吕同六译
①阿布鲁齐是诗人的故乡,当时为贫困,落后的农牧区。
选自《意大利二十世纪诗歌》,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
浪漫曲
在一片金色中,二月温柔地消逝。
阳光下,广场宛如玫瑰园
百花斗妍,香气四溢。
圣父、圣子和圣灵,
在阳光下浑身发热,
他们在三个阶梯上,
笑得那么明朗圣洁。
象玫瑰色的茎杆那样,
方尖碑似乎粲然开花,
在天庭间花岗石的脉络中
它显得那么容光焕发。
它静听泉水细语喃喃,
在高高的台阶之下,
又看到水花在阳光下进涌,
在小船上面华光闪闪。
圣母披上一身荣光,
频频含笑,倚在细柱上,
看到这幅欢快的景色,
她的笑容亲切而又慈祥。
以后太阳越升越高,
广场上泛起一片金黄。
我的美人儿已经离去,
我的心随她一起飞翔。
钱鸿嘉译
选自《意大利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1[MP3]晓东、伊然 - 哥妹拜年歌 (DJ月之歌版)播放:1.2万
- 2[MP3]六仔哥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天牛马发一天疯)播放:0.86万
- 3[MP3]Moonlit Dream - 汽车摇 (love to the city)播放:0.66万
- 4[MP3]Justin Owen_Cyber Punk - Minimal Bandman (feat CYBER PUNK)播放:0.41万
- 5[MP3]djkk强力打造最新舞曲播放:0.79万
- 6[MP3]梵影 - 最后一个问候 (dj默涵版)播放:0.97万
- 7[MP3]魏志璇 - 思念说给月亮听(DJ默涵版)播放:0.98万
- 8[MP3]田园 - 逃爱(DJ沈念版)播放:0.9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