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澳门 - 廖泽云
廖泽云

廖泽云

  廖泽云(1950年6月——),福建永定人,出生于香港新界。英国文学士及工商管理博士。廖泽云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澳门中国总商会副会长、澳门康泽集团及广州市新福利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等十多间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展开

个人资料

  火炬手编号:7

姓名:廖泽云

英文名:Zeyun

英文姓:Liao

选拔主体:广东

廖泽云

传递城市:广州

性别:男

民族:汉

国籍:中国澳门

工作单位:澳门康泽工商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廖泽云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廖泽云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人物履历

廖泽云曾在香港浸会学院读书。毕业后在港英警务处惩教所任教官。1978年到澳门,在荣兴贸易公司工作。1984年开设康泽工商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曾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及澳门基本法谘询委员会委员,澳门管理专业协会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全国政协澳门区委员及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康泽工商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8年3月14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人物事迹

廖泽云对于社会公益事业不遗余力,为国内赈灾捐款多次,积极参与广州市的社会建设,成立新福利公司、投资支持广州雕塑公园、消防协会等。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为北京奥运游泳馆捐款103280元人民币。

火炬交接

  2008年5月7日上午8点,奥运圣火广州传递仪式开始。圣火将在羊城手手相传,实现“登云山,越珠水”。圣火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出发,穿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公园、经过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博物馆、岭南传统文化特色建筑陈家祠、北京路步行街、天字码头、海珠广场等代表广州的文化建筑和著名景点,最后到达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第七棒火炬手全国政协委员廖泽云起跑。

个人专访

廖泽云:采取合理对策防止人才流失

根据资料统计,20多年来共有近60万各类专业人才出国学习,只有15万多人以各种方式回到内地工作,其中尚未涉及就业后“跳槽”到国外工作的人员。高级人才大规模地从一个地区“净流出”,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问题的关键是要在继续开放的局面下,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找到合理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继续确保国家稳定、政治开明和经济持续增长,此为遏制人才流失的根本之举。

第二,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创造人才培养、使用的良好软硬件环境,形成既有民族凝聚力,又能人人发挥所长、个个身心舒畅的社会氛围。

第三,改进我国教育、科研体制,从源头上制止人才流失。

第四,尽快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是全面解决中国人才流失问题的长远方向。

廖泽云委员:应对WTO新形势加快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与合作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对外开放来推动内部改革发展的新浪潮已经扑面而来,经济发展和和社会进步极大地领事于教育和文化的发达。

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境外教育机构承诺了以“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境外消费”和“跨境支付”四种方式,开放除义务制教学和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等特殊领域以外的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及基他教育服务领域。内地世界性教育开放、竞争、融和的时代将不可阻挡地到来。

国家各行各业面临发展机会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而竞争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教育将因此会成为竞争的焦点。我们意识到的问题首先是教育界如何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第二是各类教育如何在中外教育大融和、大竞争和大发展的格局中壮大和提高自己,从而实现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教育界如何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

某些学科人才之所以急需或者紧缺,原因不外乎该方面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传统做法是从改善学科规划和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但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周期,而竞争是不会给准备不全者以喘息之机的,这方面我们必须拿出有效对策。

二、各个教育实体如何在中外教育大融和、大竞争和大发展的格局中壮大和提高自己,从而实现教育业整体的发展

国内的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比较有优势,但在扩大培养高级人才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弱。加入世贸组织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在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更加强劲的对手。中外教育机构在同一地域、同一领域展开生存竞争,与其消极地保护或堵截,不如主动出击加以规范。同时师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里引发的差距题就是我们如何管理和规范这方面的秩序,如何制订可以涵盖所有管理对象的规则和办法。

最近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针对中国入世以后教育管理工作,作出了许多具有战略前瞻性的研究和决策,提出了将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补充国内教育资源的不足;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教育改革深化及依法治教;加快探索中外文凭相互认可认证办法等一系列迅速得到更新的观念及措施,使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更加坚定了与国家教育事业共同开拓和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现就依法治教和其他一些教育行政管理的观念更新,提供一些资讯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加快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立法

现今国际上良好的教育管理体制,无一不以健全的法治建设作为坚强的基石,本人亦深切感受到建立良好的法律法规框架对于日后教平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加入WTO后,教育的第一要务在于尽快出台教育方面符合国际惯例的法规及制度,其中包括在相当重要的《中外教育合作管理条例》。首先要尽快修改现有法律条文中与WTO谈判承诺不一致的地方,其次要督促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转变以往习惯中那些不符合新形势的观念和做法。因为不及时进行法规或管理方式的改进,不仅不利于保持改革开放的国际形象,而且无法在国际资本大举进入内地教育教育领域之前,使境内教育机构意识到将来竞争的特点,获得提前适应和准备的宝贵时机。同时,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缺的人才培养,也因我们急需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及时引进而受到延误,而并不十分需要的低层次教育合作,因没有规范限制而与内地同行产生恶性竞争。这些情况将进而影响经济发展主战场的人才匮乏,使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下降。如果以上情况真的不幸而言中,那么就是我们教育领域在拖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后腿,使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逐渐丧失,而挑战却愈加严峻。社会需要教育高速发展,光靠政府的投入是支撑不了的。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境内外教育领域的投资会倾向于那些人才紧缺的学科领域。没有依法治教,没有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符合国际惯例的良好服务,民间及海外的教育资金也不会实质性投入,通过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快我国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也就会成为一个空话。

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加快大众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国家的高精尖科技和先进文化建设需要更多精英人才,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建设,也需要大幅度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因此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方面应该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培养精英人才方在已经投注了相当大的力量,但是在大众教育方面倾注的力量还不够,这主要体现为教育中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技能和培训,做理论的人才对做实际应用的人才还有不同程度的轻视。所以国家一方面应该在国有教育体制中进一步加大对大众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民间及境外教育投资向大众教育领域倾斜。

三、建立有利于适应终生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

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全求经济一体化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将来我国就业不仅要和国内同专业的人中竞争,而且要面临国外优秀人力资源的冲击。一个人在其终身职业生涯中,仅仅靠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所学的知识是绝对不可能应付自如的。知识在现代就像“鲜奶”一样是有“保值期”的,所以在打好国民教育基础的同时,要在教育管理理念改进和法规政策的出台中,体现出加强及扶持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观念。只有劳动者的素质随着世界科技进步而同步更新,国际竞争力才能够不断提升并保持优先。

四、尽快在国家紧缺人才的培养上引进海外优秀教学资源

教育部部长最近列举了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次金融、贸易、会计、管理、法律以及信息产业和通晓WTO规则的人才,作为我国现阶段教育急需加快培养的领域,说明国家高层对于我国当前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中结构性矛盾是相当清楚的。如何利用加入WTO的契机,用最短时间缩小我国在紧缺人才培养上的差距,我建议可以在尽可能利用海外优秀教育资源上多些举措,例如适当加大国内高校与境外著名高校中优势专业合作培养的力度,鼓励境内教育机构聘请我国急需专业的境外优秀师资等。好好利用外在资源为内地紧缺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五、研究生阶段教学考核重点应该突出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

目前内地研究生阶段对于外语考试的难度比较高,学生在前两年学位课程研读的时候,要花相当精力在准备学位外语考试的过关上。培养外向型人才对于外语有所要求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忽略了专业基础,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如果在外语考试方面要求过高,冲击了专业和研究能力提高,或因此而令许多有潜质的人士丧失了机会。当然,我不是主张轻视外语教学,但能否将外语教育的重点调整到中学特别是本科教育阶段,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加快提高扎实专业基础的奠定和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上面,是否更加合理一些,更加有利于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研究生教学水平的差距。

六、加快控索国内外教育机构学历学位相互认同的办法

在国外,政府对于高校的管理主要是从教育市场的准入方面加以规范。国际上诸多著名高校相互之间建立了学分及学位的相互认可和认证关系,而政府较少干预其中的具体过程。由于内地对国际大学间相互认证学位学分的工作长期处于隔绝状态,中外教育合作以及人才流动在这个环节上遇到了相当严重的“瓶劲”,实际上使中外教育缺乏了一个比较方便的交流和合作的标准。这种情况导致的第一个后果是影响到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顺利进行,第二个结果是国内人力资源的实际值被严重低估,影响内地人才的流动和发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进行该方面的控索和实践,及早寻找到合适的过渡和处理办法。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