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宣钱
简介
企业家姓名:黄宣钱
现任职务:董事长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6.12
政治面貌:党员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
民 族:汉
个人简历
1974年—1978年,就读于浙江乐清市柳市镇中心小学;
1978年—1980年,就读于浙江乐清市柳市镇中学;
1980年—1983年,就读于浙江乐清市中学;
1983年—1987年,就读于浙江杭州大学。
1987年—1989年浙江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校任教。
1989年至今从商。
主要荣誉
《技术创新与产权制度》一文获得“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壹等奖。
《公共理性市场经济秩序》一文获得“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贰等奖。
主要论著
《技术创新与产权制度》、《公共理性市场经济秩序》。
评论文章
--------[哲商]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从传统的商品经营转向新疆旅游优势资源融合开发的浙商第一人
黄宣钱是一个渔民家庭的孩子。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哺育了他博大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家境贫寒并没有扼制他对知识的渴望。天资的聪慧和求学不易的进取心,使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黄家的第一个大学生。
温州人天生的经商意识也在黄宣钱胸中燃烧,安逸的教师岗位束缚不住他那创业的激情。一九八九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毫无犹豫的步入了商海。结果海浪掀翻了他的小舢舨,不仅让他借来的几万元血本无归,还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
人生道路有如驾船出海,很少有一帆风顺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温州人从不认输的天性使黄宣钱西出阳关,怀着改变命运的一腔热血,到新疆独闯天下。
在那些住小平房、抽莫合烟、啃干馕的日了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多少次冒着冬季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一次又一次的按时把货物安全押运到伊犁地区的客户手中。黄宣钱用诚实、守信赢得了塞外江南-新疆伊犁地区广大客户的信赖。
正当经营顺风顺水之时,来自东海之滨、渔民之家的他比别人想的更远一步;乌鲁木齐是一座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吃牛羊肉的新疆人,并不乏对海鲜的向往。为什么不可以把温州海鲜移植嫁接到新疆。于是,大型餐饮温州港大酒店落户乌鲁木齐。别人筹办一个大酒店至少一年半载,而黄宣钱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黄宣钱不失时机,抢抓机遇,组建了新疆第一家民营担保公司,开拓了新的投资领域。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和规范运作,与多家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疏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通道,目前每年的授信担保额度已达二十亿元人民币,为民营资本投资金融服务业创建了新的经营模式。
在外地的浙江商人,大多从事传统的商品经营,新疆人把这些“春来冬去” 的经商者称为[候鸟型]商人。在当地投资产业的凤毛麟角。黄宣钱想,要真正参与西部大开发,凭借东部与西部各自的优势,形成东西部经济融合,做到互补双赢、长期合作,进入新疆的产业投资实属必然。
新疆的资源优势是内地省区无法比拟的。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以及棉花、瓜果等这些炙手可热的领域中,相中了新疆的旅游业,尤其看中了喀纳斯旅游区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喀纳斯已列入申办世界遗产的保护名单,要做好喀纳斯国家级自然景区的保护,必须把分布在景区内的零乱的接待点拆除,在距离喀纳斯景点三十公里的贾登峪建立新的旅游接待基地。新接待基地的投资风险之大,是一般人不敢问津的。而黄宣钱经过深思熟虑,投入四点八亿元建设日接待能力达五千人的喀纳斯贾登峪综合接待基地。这样的旅游接待投资规模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为喀纳斯景区自然生态保护及“申遗”留了下浓重的一笔,也是黄宣钱对这个国家级的喀纳斯自然旅游景区的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黄宣钱在创造财富的历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商品经营模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作为有思想、有思路的新一代温州企业家,他不把儒商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把“哲商”定为自己的理想境界。“哲商”概念是他长久的思考。他说:儒商是有文化涵养的经商者的统称,是商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我所提倡的“哲商”,则是从社会责任心层面上衡量和要求自己的。这样的商人,不仅仅是智慧和卓越的创造者,还要是为社会、为民众的贡献者;不仅是利已的,还要是利人的,要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这样的商人必须树立商业诚信,远离坑蒙拐骗,努力创造规范、和谐市场,实现多赢,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的进步力量。这样的“哲商”越多,对国家的贡献就越大。这样的“哲商”越普遍,中国商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日就越近。
黄宣钱还是一个乐天派,他提倡快乐工作、快乐事业、快乐人生的“三快乐”生活理念。他认为,时空无穷而人生有限。有幸能来到人世间,就要异常珍爱这一生,珍爱自己的事业、珍爱家人、珍爱朋友、珍爱友谊,不断总结人生。快乐面对昨天的成功与失败,快乐面对今天的工作和生活,快乐迎接明天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代风华正茂的高素质的浙商代表,他是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获奖情况
他的《技术创新与产权制度》一文获得了“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他的《公共理性市场经济秩序》一文获得了“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习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