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德 - 简介
叶绍德,男,粤剧编剧家。广东东莞人。
叶绍德 - 生辰
出生于1929年,农历己巳年;逝世于2009年4月4日,农历己丑年三月初九日。享年八十岁。
叶绍德 - 生平
1949年参加音乐社,认识林家声。1951年开始写曲,1952年追从王粤生游,代写电影插曲,几年间深受磨练。
后由王氏介绍,拜识唐涤生,从此在粤剧班中行走浸淫。1956年薛觉仙去世,在上海妹之兄颜耀林指引下整理薛氏名剧《花染状元红》。1960年为何非凡创作《红楼金井梦》。是年正式与白雪仙合作,整理《帝女花》唱片版本,1961年任《白蛇新传》编导组成员,并负责执笔写成初稿。1962年整订《再世红梅记》,1966年整订《紫釵记》。1971年转为正式编剧。
自言追随唐涤生、白雪仙,于编写剧本、中文古典修辞各方面,获益良多。叶氏多年来效力于“雏凤鸣”、“颂新声”、“庆凤鸣”等剧团作编剧一职,作品甚多。
2009年在香港播道医院病逝。
叶绍德 - 活动年表
2006年5月5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八日:香港特区政府2006至2008年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组成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公布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任命,以进一步促进这个流行于广东、香港和东南亚一带的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叶绍德、尹飞燕、龙贯天、杜韦秀明以及吴国亮等5名香港粤剧界专业人士成为委员会的新面孔。
新一届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除了16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委员外,还包括民政事务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教育统筹局、香港演艺学院、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旅游发展局和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协会等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代表。
民政事务局发言人表示,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为香港粤剧发展作出不少努力,如成立粤剧发展基金,为粤剧发展提供具体的支持,并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粤剧的合作和交流,以及保护粤剧艺术传承等。
叶绍德 - 徒弟
有李名亨、方文正、温志鹏、高润权等。
叶绍德 - 词曲创作
叶绍德,不但精于编写粤剧曲本,对于填写粤语流行歌曲词,也有心得。 叶绍德说,流行歌曲和粤曲,创作的过程都是十分艰难的,先谈粤语流行曲,这类歌曲流行是香港的光荣,可以将流行曲的地位提高,但在创作过程中会有不少困难出现,由于粤语流行曲地方性浓厚,字音难摆得正,个个字音要准确,反之会听得很不顺耳,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位中要谱写出全剧的中心意思,很是困难,就以长剧《三国春秋》为例,在短短的五十六个字当中,要说明当时魏蜀吴的形势,有时真会考起作词家。在众多作品中,德叔认为陆小凤中《悼薛冰》一曲,写得比较合自己心意,歌词内容掌握得比较好。
一首粤曲的构成也非常艰难,粤曲有传统的写法,用字困难,又要限韵。德叔表示非常欣赏唐涤生的作品,认为唐涤生词藻很美,在创作粤剧的时候,他也承袭了唐涤生的作风,务求达到歌曲旋律优美,词藻秀丽。要写好一部粤剧,多看点古典文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德叔举了一个例子,创作《李后主》之一曲《去国归降》,他曾经参考了《五代十国志》把当时的历史和李后主作了研究,写了这首作品。出了新唱片之后,他还听了很多次,《去国归降》由任姐、仙姐主唱,虽然获得好评,但德叔认为曲词中仍有缺点,例如其中一句“夜来苦将警句研,倩谁填”,把李后主写得太软弱,有损形象,决定改为“断肠景色锁眼帘,乱愁前”。另外,“蝶舞已无多,莺狂惊日短”也不好,以后如再重新灌录这张唱片的话,会改为“日月敛光芒,山河惊变色”。粤曲除了要注意唱词,音律,如果碰上改编历史故事,还要表达出故事人物的性格,要分人物写,边写边改。有错马上指出,才能写出好的粤剧作品。
总的来说,德叔认为粤剧和粤语流行曲,甚至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曲作词家的心血结晶,大家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叶绍德 - 影响
德叔可谓一生都献给粤剧界,从事粤剧编剧超过半世纪,作品众多,最广为人知作品包括《朱弁回朝》、《楼台会》、《郑成功》、《李后主》、《红楼梦》等,德叔并于2007年获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荣衔。据遗孀陈慧玲透露,德叔临终前已接到通知获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颁发“音乐成就大奖”,遗憾的是他未能亲往现场领奖。她语带伤感地说:“德叔今年都80岁了,人生总有尽头,他一生贡献给粤剧界,临终时心愿都是希望梨园兴旺,八和编剧班的学生可以学有所成!”
德叔生前人缘甚佳,故粤剧界对于他的死讯无不感到哀痛,而他的丧礼会由“香港八和会馆”代为安排于4月24日(星期五)在世界殡仪馆景行堂设灵,25日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