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农业教育家 - 段永嘉
段永嘉

段永嘉

段永嘉吉林省四平市人。193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农业生物学科植物病理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展开
段永嘉(1910年-     ) ,吉林省四平市人。193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农业生物学科植物病理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长期从事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研究,在中国内首次发现白叶枯病传染源,筛选出7个水稻鉴别品种和4个菌系;弄清了云南稻瘟病主要生理小种及其分布,并对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及遗传规律的研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他在植物病毒病的研究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是云南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先驱。

段永嘉 - 生平简介

段永嘉,1910年3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家中兄妹共8人,仅靠父亲经商维持生活,家境十分清贫。1923年升入公主岭中学,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年年获得奖学金,借以维持学业。1928年中学毕业后,为经济所迫,缀学在家自修。1931年考取日本北海道大学农业生物学科植物病理专业,1937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此时正植“七七”事变,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离开日本回国。回国后,执教于江苏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任讲师。1938年沿海各省受日寇入侵,大批机关纷纷内迁,段永嘉即随学校迁至广西桂林,并聘升为副教授。1941年转入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授。由于时局动乱,1942年不得不辗转到湖南农业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日寇迫近南岳,他又携眷南迁,在榕江途中,遇匪50余人,所携财物均被洗劫一空。最令人遗憾的是《植物病理学》全部手稿损失殆尽。

1944年底经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张海秋先生介绍到该校任教。当时,云南大学农学院规模不大,校舍、设备、农场都很简陋,条件十分艰苦,教师备课都用灯芯草油灯。但由于云南当时是中国抗战的后方,许多国内知名专家集聚昆明,师资力量很强。而且,当时随清华大学来昆明的植病界老前辈戴芳澜、俞大绂教授见云南大学图书设备很差,慷慨赐借不少书籍,使教学、科研得以甚大助益。另外,全国知名的小麦专家金善宝、生物统计专家汪厥明、林学家郑万钧、蚕桑专家陆星垣教授等都在云南大学农学院任教。他们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也使刚进入而立之年的段永嘉受益不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段永嘉担任云南大学农学系系主任。1958年云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成立昆明农林学院,1970年扩展为云南农业大学,段永嘉一直担任教授。1976年他出任云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系主任,1983年因年高卸职,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段永嘉曾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四、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长期担任过民盟云南省委常委。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顾问,云南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云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90年5月评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段永嘉 - 个人简历

1910年3月6日 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

段永嘉

1931-1937年 日本北海道大学农业生物学科植物病理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37-1940年 江苏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讲师、副教授。

1941-1942年 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2-1944年 湖南农业专科学校教授。

1944-1949年 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系主任。

1949-1958年 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农学系系主任。

1958-1970年 昆明农林学院教授。

1970-1976年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1976-1983年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植保系系主任。

1983年至今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段永嘉 - 学术成就

一、云南植物病理科研、教学的先驱

段永嘉从1944年到云南大学农学院任教后,历经40余年,为云南省高等农业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云集昆明的知名专家纷纷离开云南,滇省高校一时教师奇缺。云南大学聘请段永嘉担任农艺系系主任。于是,他四处奔波,广聘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使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得以恢复和发展。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1947年他编写出版了《植物病原菌学》,这本书在50年代初对植物保护系的大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原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段永嘉担任云南大学农学系系主任期间,成立了植物保护教研室。他组织教师广泛收集云南各种植物病虫标本,整理鉴定,为教学提供了条件。至今许多标本还完整地保存于标本室,已成为教学、科研十分珍贵的资料。此外,在教师培养、农场建设方面,他都呕心沥血全力以赴,因而促使云南大学农学院很快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农业院校。植物病毒学是段永嘉的专长,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从师于日本著名植物病毒学家福士贞吉教授。1962年段永嘉开始讲授《植物病毒学》。这使云大成为国内较早开出该课程的院校之一。他虽然年事已高,但病毒学教学至今仍由他主讲。

段永嘉为解决云南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开展了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1957年发表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农作物病菌的调查初报》,报道了30余种作物70种病原情况。1958年发表了《云南省主要农作物病害名录初报》,这是对云南省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第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调查报告。尽管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搜集的病害不多,但这篇报告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0年代,他结合教学及科研开展了小麦杆锈病生理小种的研究,弄清了云南南部地区杆锈病生理小种为21号,并开展了品种抗病性的筛选工作。此外,对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研究也有突破性的进展。1975年,云南西双版纳水稻发生了一种稻叶发黄的疑难病害,经他深入调查和鉴定,确定为水稻黄矮病毒所引起的病害。为此,他提出了改变栽培制度、治虫防病,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蔓延。他认为在云南植物病毒病的研究有着广阔前途。1986年,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被云南省教委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15个重点学科之一,他也被任命为学科带头人。在“七五”期间,他为了学科的人材培养、设备购置、科研方向进行周密计划并踏踏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一学科逐步形成了合理梯队。而且,真菌、病毒、细菌、线虫、植病各分科齐全,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来植病学科完成国家、农业部和省科研课题多项,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花卉等病害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段永嘉十分重视国际科技交流。1981年受组织委托,聘请日本专家学者到云南讲学。植病讲习班学员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和云南省16个地、州、市的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教学和科技部门,共达244 人。他亲自担任翻译历时23天,圆满地完成任务。多年来,他亲自联系组织的各种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共六次,为中日植病界搭起了友谊之桥。他先后在1976、1981、1987年三次赴日本考察国外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动态。1987年12月4日向日本植病界作了近年云南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北海道植物病理学会作了稻瘟病和稻白叶枯病的学术报告。

二、在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研究上作出了贡献

1959年云南省元江县因引种“台湾200”品种传入了水稻白叶枯病。为了解决生产问题,他发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弄清了白叶枯病稻草、稻种是主要初侵染源,为开展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70年代中期,他在玉溪与年青教师一道开展了白叶枯病杂草带菌传病研究。他们将车前、马唐、双穗雀稗、鸭舌草等田边杂草捣碎,以其沉淀浓缩液接种在水稻上,发现均表现症状。而且用这些杂草与水稻健苗混栽亦可发病。这就证明杂草不仅带菌也可传病,从而揭示了白叶枯病不仅靠种子、稻草传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侵染源——杂草。这是国内首次关于杂草传病的报道。继后在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所进行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从1979年-1986年,他从70多个水稻品种中筛选了7个鉴别品种。明确了有4个菌系是云南省主要菌系,并证明稻白叶枯病菌具有小麦杀锈病菌那样的特异性菌系。在此基础上搞清了云南各地菌系分布,为品种布局提供了依据。由他负责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水稻白叶枯病新鉴别品种的筛选及菌系的研究》已在《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发表后,英国有关科研单位曾来函索取资料,同时也被日本专家引用为课程内容。后又根据已获得的各菌系标准菌株测定了云南省700多个水稻品种抗病性,明确了这些品种在各地区的适应性。有些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发挥了抗病增产的作用。如“滇新10号”品种就是根据这些结果指导在云南新平县种植获得了增产。白叶枯病鉴定工作对云南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育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三、在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研究上的贡献

70年代末,段永嘉与中、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组在稻瘟病生理小种鉴定品种筛选及菌系划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77-年1987年对稻瘟病共进行了10年研究,搞清了云南省稻瘟病主要小种及分布,并用7个不同群生理小种的稳定菌株将云南省近千个品种和杂交高代材料划分为54个品种类群,同时提出30个抗多个小种的广谱抗病品种,供抗病育种部门使用。另外用7个稳定菌株以及云南省各地分离的329个病菌单孢菌株,测定了栽培面积五万亩以上的32个水稻品种,用以判别栽培品种的抗瘟性水平,直接服务于生产。“七五”期间,承担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及遗传规律研究,用近五年的时间,选用89个水稻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用中国和日本的多个菌株对85个组合288套F2系统及13个组合53套F3系统进行了人工接种。结果表明,少数品种受三对基因控制外,多数抗性受一对或二对显性基因控制,在二对以上基因控制中,还存在着基因间的互补、重叠,抑制上位作用。另外,在1986年-1990年间,他与研究生共同完成利用日本9个稻瘟病鉴别菌系和国内7个菌系对300个品种进行抗性分类,鉴定出71个单基因品种,选出19 个分属8个基因型的云南粳稻品种,进一步以日本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作对照,用35个云南菌株测定,筛选出丽江新团黑谷(pi-Ks)等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所筛选的鉴别品种,经使用验证,既具有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同等鉴别能力,又明显优于中国70年代所筛选的7个鉴别品种。在稻瘟病鉴别菌系的研究方面利用日本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把云南的100个菌株划分为32个生理小种。根据品种鉴别能力,菌系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大小,已选出9个小种为一套的稻瘟病鉴别菌系。用这套鉴别菌系可准确鉴定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的抗性基因。研究阐明了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对抗病育种及品种合理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些研究在国内均有较大影响,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段永嘉在植病界耕耘了54个春秋,对中国植物病理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5月,他被评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为群众称誉“云南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先驱”。

段永嘉 - 主要论著

1、段永嘉:《植物病原菌学》,商务印书馆,1947年.

2、段永嘉:《最近在植物病理学科中出现的新问题——菌原质(Mycoplosma)的发现》,《云南农大科技》,1974(2):18-22.

3、段永嘉:《思茅地区水稻黄矮病发生情况及防治途径》,云南农大科技,1974(1):5-15.

4、段永嘉,王英祥:《水稻白叶枯病杂草带菌和传病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79(6).

5、段永嘉,王英祥:《稻瘟病生理分化研究(第二报)》,《云南农大科技》,1979(2):1-7.

6、段永嘉,王英祥:《稻瘟病生理小种的研究(第三报)》,《云南农大科技》,1980(2):1-11.

7、段永嘉,陈海如:《稻瘟病菌生理分化研究续报(第四报)》,《云南农大科技》,1982(1):1-9.

8、段永嘉,陈海如等:《1981年云南省稻瘟病生理分化研究(第五报)》,《云南农大科技》,1981(3):21-32.

9、段永嘉,陈海如等:《1982年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第八报)》,《云南农大科技》,1985(2):24-28.

10、段永嘉,张世珖等:《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分化研究》,《云南农大科技》,1980(2):19-25.

11、段永嘉,张世珖等:《水稻白叶枯病杂草带菌和传病的研究(续报)》,《云南农大科技》,1980(2):26-27.

12、段永嘉,张世珖等:《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研究》,《云南农大科技》,1988 (2):33-39.

13、段永嘉,张世珖等:《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研究》,《云南农大科技》,1983 (1):6-13.

14、段永嘉,张世珖等:《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研究》,《云南农大科技》,1984(1):11-16.

15、段永嘉,张世珖:《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研究》,《云南农大科技》,1985 (1):33-39.

16、段永嘉,张世珖:《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研究》,《云南农大科技》,1986(2):1-7.

17、段永嘉,张世珖等:《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研究》,《云南农业科技》,1985 (3):3-6.

18、段永嘉,张世珖:《云南水稻白叶枯病菌系鉴别品种的筛选及菌系群的划分》,《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2)2:1-8.

19、段永嘉:《关于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杂草传病研究的进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号》,1986:117-122.

20、段永嘉,朱有勇:《稻瘟病抗性机制和遗传规律研究初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2)2:9-19.

21、段永嘉,朱有勇:《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88 (18)4:233-238.

22、段永嘉,朱有勇,刘二明:《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4)4:293-301.

23、段永嘉,朱有勇,张树华:《滇型杂交水稻抗稻瘟病遗传研究》,《作物遗传研究通讯》,1989(1):25-26.

24、段永嘉,朱有勇,王云月:《49个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分析(简报)》,《作物遗传研究通讯》,1989(1):32.

25、段永嘉,李华.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中国农业科学》,1990,23 (3):51-56.

段永嘉 - 参考资料

[1] 人物ABC http://www.rwabc.com/search.asp?sousuo=%B6%CE%D3%C0%BC%CE&Submit=%CB%D1%CB%F7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