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腾伯格
基本资料
出生日期:
1949年12月8日
职业:
心理计量学家
毕业院校:
耶鲁大学 斯坦福大学
信仰:
主要成就:
智力三元论 爱情三角理论
Sternberg, RobertJeffrey 1949 u2013
介绍
斯腾伯格1972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美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分会和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兼任《心理学学报》、《美国心理学杂志》、《教育心理学杂志》、《人类智力国际通讯》等刊物的编辑。
斯腾伯格思维敏捷而且极富创新,迄今为止,他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重理论。与传统的智力测量理论侧重智力的结构方面有所不同,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是一种智力的认知理论,智力的的认知理论主要关心智力的加工方面或过程方面,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信息加工成分。斯腾伯格区分了三种信息加工成分。第一种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元成分是执行计划、实行监控,以及对个体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的高级控制过程。第二种信息加工成分是操作成分(performance-components),操作成分是指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时执行各种策略的较低水平(与元成分相比)的过程。第三种信息加工成分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知识习得成分是指学习和掌握新信息并将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过程。斯腾伯格认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即认知中的这些成分总是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元成分始终处于调节控制地位,只有它能对其他成分进行直接和间接反馈,也就是说,它可以指挥其他成分完成一定的活动,同时,也接受其他成分的信息反馈,从而了解这些成分的活动情况。而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同一成分中不同具体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必须以元成分为中介。无疑,斯腾伯格的三重结构理论为我们对智力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框架。此外,斯腾伯格还致力于人类创造性、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领域的研究,还提出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与概念,如成功智力理论、创造性投资理论等。
他提出了智力三元论、成功智力理论、爱情三角理论等。他和托德·陆伯特(Todd Lubart)共同提出创造力的投资理论,该理论指出在理念世界里面,有创造力的人低买高卖。
代表作品:
《超越IQ:智力的 三元理论》、《成功智力》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
较高级的心理能力,包括智力和创造力
思维方式
认知改变
领导力
爱与恨
爱与战争
他提出了 智力三元论、 成功智力理论、 爱情三角理论等。他和托德·陆伯特( )共同提出创造力的投资理论,该理论指出在理念世界里面,有创造力的人低买高卖。
智力三元论
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
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二是执行成分(performance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三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
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
斯滕伯格的理论得到了对大脑前额叶受损病人的研究结果的支持。例如,有一位以前很成功的物理学家,因为偶然的事故前额叶受损,痊愈后他虽然仍有很高的智商分数,却不能继续他的工作。他能按指示程序进行工作(如开车),但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显然,这种人的行为缺少了智力中的一些重要成分,而这些成分却没有被大多数智力测验测量出来。
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智力理论的代表之一。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相契合,并将传统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概念扩大了。因为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商只是智力三元论中的成分智力。同时,该理论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智力状况。
爱情三角理论
主要作品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
《心理学:探索人类的心灵》(Psychology:InSearch of the Human Mind)
《智力风格的本质》(The Natureof Intellectual Styles)
《丘比特之箭——穿越时间的爱情历程》(Cupid’sArrow: The Course of Love through Time)
《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Beyond IQ: A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爱情心理学》(ThePsychology of Love)
《思维方式》(ThinkingStyles)
《爱情三角:亲密、激情与承诺》(The Triangleof Love: Intimacy, Passion, Commitment)
《领导力的本质》(The Natureof Leadership)
爱情三元论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人爱情平静似水,有的人爱情澎湃如潮;有的人爱情亲密无间,有的人爱情若即若离,有的人爱情天长地久,有的人爱情昙花一现。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爱情表现呢?
对这一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教授提出了爱情三元论。他认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其基本构成成分不外乎动机、情绪和认知三种。
动机成分是产生爱情行为的驱动力。人类爱情行为动机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性动机包括异性身体容貌特征的彼此吸引是爱情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情绪成分是爱情满足人的身心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如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喜怒哀乐的爱情情绪。
认知成分是爱情的理性认识,对情绪和动机有着控制作用。 有人形象地把爱情动机视为电流,情绪视为火花,而把认知看作是开关,它可以调节爱情之火的热烈程度。
以爱情的三种成分为元素,斯腾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为激情、亲密、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充满激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其中,激情是指爱情关系趋于浪漫、身体吸引和完美的驱力或一种状态;亲密是指在恋爱关系中亲近、融合,结成亲密私人关系的感觉;承诺是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恋爱关系担负责任。这三种爱情成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爱情类型。斯腾伯格用三角形来表示三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亲密、激情、承诺单独作用的结果分别是喜欢、迷恋、空洞;亲密和激情结合而无承诺时,产生的是浪漫爱情;亲密和承诺相结合而无激情时,产生的伴侣式爱情;承诺和激情结合而无亲密时,产生的是愚昧的爱情。当三种成分相结合时,形成圆满的爱情。斯腾伯格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
非爱。这三种成分都没有。
喜欢。由于长期相处,异性间产生了相知感,彼此了解对方的经历、兴趣爱好,有一种朋友般的默契感,这种关系只能称作亲密,缺乏激情与承诺。
迷恋。某一特定时空不期而遇,由于强烈的性吸引,既无了解也无承诺,身体上的亲密之后,行同陌路。
承诺之爱。双方既无生理的吸引,又缺乏相互了解,仅由于某种承诺结合在一起。
浪漫之爱。性的激情与深刻了解,但不能做出承诺。
伴侣之爱。既亲密又有承诺。
闪电之爱。尽管无深刻的了解,但由于强烈的性吸引而闪电般地结为夫妻。
圆满之爱。相知的亲密、生理的吸引以及对婚姻的追求与承诺。
斯腾伯格爱情三角形理论:爱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