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社会学家 - 孙本文
孙本文

孙本文

孙本文(1892一1979)字时哲,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展开

生平经历

  孙本文(1892一1979)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1926年留学美国,1922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获纽约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复旦公学教授, 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师范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26-1928年在复旦大学讲授社会学;1929-1949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并长期兼任社会学系主任。1928年与 吴泽霖、吴景超等发起成立"东南社会学会"。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社会学社,任理事一职,并主编《社会学刊》。1928年国立中央大设社会学系后,孙本文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长期在南京大学任教,1979年2月21日逝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教授。毕生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

研究领域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社会学理论体系,文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孙本文既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也是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到中国的主要学者。

主要著作

  《社会学上之文化论》(1927)

  《社会问题》(1927)

  《社会学ABC》(1928)

孙本文

  《人口论ABC》(1928)

  《社会学的领域》(1929)

  《社会变迁》(1929)

  《社会学原理》(1935)

  《现代中国社会问题》(4卷,1942-1943)

  《社会思想》(1945)

  《社会心理学》(1946)

  《近代社会学发展史》(1947)

  《当代中国社会学》(1948)

研究相关

  孙本文先后受教于美国社会学家F.H.吉丁斯、R.E.帕克、W.F.奥格本等人,深受心理学派和文化学派的影响。他侧重于社会文化因素与心理因素的研究,着力阐释文化与态度的交互作用,运用文化与态度二因素(积极活动的要素)剖析社会现象,说明社会问题。他以“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观点研究个人行为所受的社会影响和个人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认为人类心理特质是在文化环境中陶冶而成的,是文化的一种反映,文化达何种程度,心理即生何种变化。强调无文化即无社会,欲改造社会即在改造文化,并力主用文化社会学的观点来具体解释人口现象。认为文化是人口现象的基本因素,人口发展的状况,须视文化的状况而定。他综合国内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综合学派的社会学体系,即从社会整体的观点、结合的观点、有机的观点、演进的观点综合观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认为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或社会中个人的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为则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社会学体系的出发点。社会行为大致包括:①人与人之间性质最单纯的社会行为,即基本的社会行为,如交互行为、集体行为;②人与人之间性质复杂的社会行为,即复合的社会行为,如团体行为、社区行为。他认为,从社会行为出发,可引发出有关社会行为的 5类重要的问题,即:①社会行为的因素问题(或社会因素问题);②社会行为表现的过程问题(或社会过程问题);③社会行为表现的机构问题(或社会组织问题);④社会行为表现的功能或控制问题(或社会控制问题);⑤社会行为变迁的内容与方向问题(或社会变迁问题)。前4类为静的问题,最后一类为动的问题。从上述5类问题出发,可展开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他借鉴社会学创始人的分类法,依各种科学的性质,分一切科学为物质科学、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每类科学又各分具体与抽象两类。具体科学中又分为普通、特殊、叙述、应用4小类。他把社会科学分为普通的与特殊的两类,认为社会学研究社会的共通现象与共同原理,所以是一种普通的科学,而研究社会的特殊方面的则为特殊的科学。后来学术界把这种分类称为折衷的科学分类。孙本文的研究领域还包括经济学、人口学等学科,曾提出过8亿人口是中国“适度人口”的主张。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