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中国现代 - 苏童(作家)
苏童(作家)

苏童(作家)

苏童,男,原名童忠贵,1963年1月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2015年8月16日,其作品《黄雀记》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1月28日,担任湖南卫视2017阅文超级IP风云盛典推荐嘉宾。2018年3月5日,苏童的《万用表》获得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
展开

人物简介

苏童,男,1963年生。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伤心的舞蹈》、《妇女乐园》、《红粉》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城北地带》等。小说《米》《红粉》先后被搬上银幕,《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妇女生活》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后,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现任江苏作协副主席,为中国当代文学先锋代表作家之一,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各种文字。

童年经历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父亲是市里的公务员,母亲在水泥厂当工人。“我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水泥厂当工人。”1966年5月,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对于只有4岁的苏童来说,“意味着我逃脱了许多政治运动的劫难,而对劫难又有一些模糊而奇异的记忆”这样的童年记忆与经验对他后来的“文革”背景说产生了深远而潜在的影响。

学生时代

1969年7岁的苏童开始就读于齐门小学,9岁时患上了很严重的肾炎和并发性败血症,不得不休学在家。生病得痛苦因素挤走了苏童所有的稚气的幸福感觉,使九岁的他便尝到了恐惧死亡的滋味。也正是这种童年时对死亡的体验,才使得苏童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以及人对死亡恐惧的氛围。“我现在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在描绘死亡,可以说是一个惯性,但这个惯性可能与我小时候得过病有关。

1975到1980年间,苏童在苏州39中就读,“功课不错,尤其是作文深得老师赏识。

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个时候苏童开始大量写诗,后来转为狂热地写小说,但是总是被退稿。

苏童

1983年《飞天》第四期发表了苏童生平第一组诗(以本命童忠贵发表)。《星星》诗刊也发表了苏童的一组诗《松潘草原离情》。也是这一年,还在读大三的苏童在《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

踏入文坛

1985年底,苏童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

1987年,苏童与中学同学魏红结婚。这一年苏童的短篇小说《桑园留念》发表在《北京文学》第二期,这篇小说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该年苏童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小说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叙述语言,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198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苏童的小说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同年,苏童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后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89年2月,苏童的女儿天米降生。“我对她爱深得自己都不好意思”。

1990年苏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7月苏童母亲去世。

1998年,36岁的苏童和余华、毕飞宇、莫言等一起参加意大利都灵举办的学术研讨会,题为“为何写作”。

90年代之后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先后发表、出版了《妇女生活》、《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菩萨蛮》等小说。

2003年8月,苏童出席了由新加坡举办的两年一度的新加坡“作家节”,此次参加的还有旅英中国女作家虹影及中国台湾作家焦桐。苏童分别与焦桐和虹影在8月23日和24日开展讲座并发表了演讲。9月,新加坡“金笔奖”揭晓,苏童、虹影任评委。

2004年3月,苏童作为由27人组成的“中国作家团”成员之一,赴法国参加2004年的法国图书沙龙。5月20日,苏童参加同济大学作家周“文学与人文关怀”大型文学对话会,出席者还包括余光中、莫言等。

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碧奴》。

        2006年3月,苏童出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Man香港国际文学节”,出席这次文学节的还有二○○五年布克奖得主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等四十余位国内外作家。8月30日,苏童新作《碧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首发,这是全球首个同步出版项目“重述神话”中的首部中国神话作品,随后在全球十五个国家推出。《碧奴》也于同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六年度杰出作家”提名。9月1日,北京大学召开“苏童新作《碧奴》学术研讨会”,陈晓明主持会议,与会者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苏童也参加了此次会议。12月15日,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苏童以九百万元的版税收入,列作家富豪榜第四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7年7月,苏童参加“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广交流活动。由中国当代文学先锋代表作家苏童和德国知名文学家米歇埃尔·罗斯博士为两国代表,互访两个半月。八月,他应歌德学院邀请去莱比锡做住市作家,在莱比锡生活了三个月,并作有《莱比锡日记》,这次德国行成为了苏童在德国的最美好的经历,而《河岸》也正是在这期间开始动笔的。

2009年出版《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和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被苏童认为是自己2009年之前为止最好的作品。

2013年苏童的新长篇小说《黄雀记》在《收获》 (2013年第3期)发表,囿于篇幅限制,他给小说动了个小手术,删改了约五万字。足本的《黄雀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区别于前一部长篇小说《河岸》,这一次,苏童在知天命之年回到了他为读者所熟悉的“香椿树街”题材。

2015年3月21日下午,作家苏童接过了北师大校长董奇、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的聘书,成为贾平凹、余华、严歌苓之后的北京师范大学第四位驻校作家。

2016年12月04日,中国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苏童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2018年1月28日,担任湖南卫视2017阅文超级IP风云盛典推荐嘉宾。

经典语录

01、北山下的人们思想简单而又偏执,他们只知道信桃君是国王的亲叔叔,出于对高贵血统天然的敬意,他们对那隐居者也充满了景仰之情,至于王公贵族之间仇恨的暗流,无论多么汹涌,他们也是听不见的。

02、陈佐千说,你要什么我不给你?只是千万别告诉她们。颂莲一下子就翻身坐起来,她们?她们算什么东西?我才不在乎她们呢。陈佐千说,那当然,她们谁也比不上你。他看见颂莲的眼神迅速地发生了变化,颂莲把他推开,很快地穿好内衣走到窗前去了。陈佐千说你怎么了,颂莲回过头,幽怨他说,没情绪了,谁让你提起她们的?

03、陈佐千这一手其实自然,但颂莲却始料不及,她站在那里,睁着茫然而惊惶的眼睛盯着陈佐千,好一会儿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她捂住了脸,不让他们看见扑籁籁涌出来的眼泪。她一边往外走一边低低地碎帛似地哭泣,桌上的人听见颂莲在说,我做错了什么,我又做错了什么?

04、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05、到了写女性系列这四部小说之后,其实我的写作的面目已经我自己把这边的脸糊上了那边的脸糊上了,基本上我是蒙面人,基本上我没有一张标签可以完成的文字说明,所以我自己不知道我是什么派了,我只是不停的在所谓的求变化的这么一种,到现在我仍然是这个心态,我不太在意把我归入什么派别,但是我想我写作还是按照我的直觉、和我自己的标准在写。

06、飞浦抓住颂莲的手,翻过来,又翻过去研究,说,我怎么不会看手纹呢?什么名堂也看不出来。也许你命硬,把什么都藏起来了。

07、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不打造十字架,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于是河流就去了。河流奔向大海的时候一路高唱水的国歌,是三个字的国歌,听上去响高而虔诚:去海洋,去海洋!

08、好多年前的一场葬礼出现在无数孩子的夜梦中。老人的回忆冗长而哀伤,就像一匹粗壮的黑帛被耐心地铺展开来,一寸一寸地铺开,孩子们在最伤心处剪断它,于是无数噩梦的花朵得以尽情绽放。

09、很多时候,人所遭遇的不是幸福,也不是愤怒,而是某些灰暗的不适感。无论怎样的倾诉和排解都难以清除这种不适,所以,不妨视其为另一种生命体征,或者是一个隐秘的入口,带你进入思想的通道,最自然地研究我与社会的问题。人的精神财富,不是由幸福或愤怒堆砌,而是将生命的种种不适,写成自己的药方。

10、花园里秋雨萧瑟,窗内的房事因此有一种垂死的气息,颂莲的眼前是一片深深幽暗,唯有梳妆台上的几朵紫色雏菊闪烁着稀薄的光亮。

人物作品

中、短篇小说

80年代创作 
作品题目 发表年份 所发期刊 
第八个铜像1983年《青春》第七期
空地上的阳光1984年《青年作家》第四期
白洋淀 红月亮1986年《钟山》第一期
祖母的季节1986年《十月》第四期
桑园留念1987年《北京文学》第二期
飞跃我的枫杨树故乡1987年《上海文学》第二期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1987年《收获》第五期
算一算屋顶下有几个人1987年《钟山》第五期
蓝白染坊1987年《花城》第五期
故事:外乡人父子1987年《北京文学》第八期
丧失的挂花生之歌1987年《作家》第八期
周梅森的现在进行时1988年《中国作家》第二期
乘滑轮车远去1988年《上海文学》第三期
水神诞生1988年《中外文学》第三期
死无葬身之地1988年《中外文学》第三期
你好,养蜂人1988年《北京文学》第四期
井中男孩1988年《花城》第五期
怪客1988年《作家》第五期
祭奠红马1988年《中外文学》第五期
罂粟之家1988年《收获》第六期
平静如水1989年《上海文学》第一期
杂货店的女人1989年《时代文学》第二期
仪式的完成1989年《人民文学》第三期
舒农或者南方生活1989年《钟山》第三期
1989年《青年文学》第三期
南方的堕落1989年《时代文学》第五期
妻妾成群1989年《收获》第六期
90年代创作 
作品题目 发表年份 所发期刊 
已婚男人杨泊1990年《作家》第四期
棉花地、稻草人1990年《青春》第四期
妇女生活1990年《花城》第五期
女孩为什么哭泣1990年《时代文学》第五期
狂奔1991年《钟山》第一期
我的棉花、我的家园1991年《作家》第一期
吹手向西1991年《上海文学》第二期
另一种妇女生活1991年《小说界》第四期
离婚指南1991年《收获》第五期
像天使一样美丽1991年《小说林》第六期
木壳收音机1991年《人民文学》第七、八期
西窗1992年《漓江》春号第一期
十九间房1992年《钟山》第三期
回力牌球鞋1992年《作家》第四期
沿铁路行走一公里1992年《时代文学》第五期
来自草原1992年《芳草》第五期
园艺1992年《收获》第六期
刺青时代1993年《作家》第一期
烧伤1993年《花城》第一期
一个朋友在路上1993年《上海文学》第一期
狐狸1993年《小说家》第二期
仄呢绒鸭舌帽1993年《小说家》第二期
第五条路1993年《新生界》第四期
1993年《收获》第六期
与哑巴结婚1994年《花城》第二期
什么是爱情1994年《江南》第三期
美人失踪1994年《作家》第三期
小莫1994年《大家》第三期
民丰里1994年《啄木鸟》第四期
肉联工厂的春天1994年《收获》第五期
桥边茶馆1994年《青年文学》第七期
一个叫板墟的地方1994年《青年文学》第七期
一朵云1994年《山花》第十期
饲养公鸡的人1995年《钟山》第一期
那种人(二篇)1995年《花城》第三期
种了盆仙人掌1995年《特区文学》第三期
十八相送1995年《芙蓉》第四期
把你的脚捆起来1995年《上海文学》第五期
蝴蝶与棋1995年《大家》第五期
三盏灯1995年《收获》第五期
亲戚们谈论的事情1995年《大家》第六期
玉米爆炸记1995年《长江文艺》第七、八期
花生牛轧糖1995年《湖南文学》第七、八期
流行歌曲1995年《广州文艺》第八期
棚车1995年《东海》第九期
小猫1995年《东海》第九期
犯罪现场1996年《花城》第一期
霍乱1996年《天涯》第一期
公园1996年《作家》第一期
表姐来到马桥镇1996年《萌芽》第一期
声音研究1996年《收获》第二期
红桃Q1996年《收获》第三期
新天仙配1996年《收获》第三期
灼热的天空1996年《大家》第五期
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1996年《山花》第六期
两个厨子1996年《收获》第六期
天使的粮食1996年《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十一期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1997年《收获》第一期
海滩上的一群羊1997年《上海文学》第三期
神女峰1997年《小说家》第四期
八月日记1997年《雨花》第九期
他母亲的儿子1997年《雨花》第九期
小偷1998年《收获》第二期
过渡1998年《人民文学》第三期
人造风景1998年《十月》第五期
开往瓷厂的班车1998年《花城》第六期
群众来信1998年《收获》第五期
向日葵1999年《大家》第一期
拱猪1999年《上海文学》第一期
古巴刀1999年《作家》第一期
水鬼1999年《收获》第一期
巨婴1999年《大家》第二期
你丈夫是干什么的1999年《大家》第三期
新时代的白雪公主1999年《大家》第四期
肉身凡胎的世界1999年《东海》第五期
独立纵队1999年《大家》第五期
奸细1999年《大家》第六期
天赐的亲人1999年《青年文学》第八期
大气压力1999年《人民文学》第十期
驯子记1999年《钟山》第四期
 2000年以后创作
 作品题目发表年份 所发期刊 
一棵歪歪斜斜的树2000年《短篇小说》第一期
露天电影2000年《科技致富向导》第一期
遇见司马先生2000年《钟山》第五期
白杨和白杨2000年《作家》第七期
七三年冬天的一个夜晚2000年《天涯》第七期
桂花连锁集团2000年《收获》第二期
2001年《收获》第一期
女同学们二三事2001年《花城》第四期
小舅理生2002年《山花》第七期
点心2002年《书城》第十期
白雪猪头2002年《钟山》第一期
人民的鱼2002年《北京文学》第九期
茨菰2007年《钟山》第四期
香草营2010年《小说月报》第八期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作品名称出版年份 出版社 
199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蛇为什么会飞200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红粉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武则天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我的帝王生涯200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碧奴2006年重庆出版社
河岸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黄雀记2013年作家出版社

散文集

 散文集
 作品名称出版社 出版年份 
捕捉阳光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年
寻找灯绳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
河流的秘密作家出版社2009年

获得荣誉

 1992年获庄重文文学奖。

2009年《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茨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2010年短篇小说《香草营》,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

2010年苏童凭《河岸》获“年度杰出作家”。

2012年苏童《香草营》获第二届郁达夫文学奖短篇小说提名奖。

2013年获“江苏省2013中华文化人物”

2014年苏童获首届“腾讯书院文学奖”。

2015年8月16日,苏童获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黄雀记》。

2017年12月8日,苏童的《万用表》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18年1月,苏童的小说《玛多娜生意》在2017收获排行榜短篇小说榜(专家榜)排名第1。

2018年3月5日,苏童的《万用表》获得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

人物评价

           著名作家莫言说:”苏童作品中对女性的把握,我觉得好像是天生的,所以有的作家真的需要天分。对女性微妙的情感把握准确,是我望尘莫及的。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苏童是一个安静的写作者,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平静的心情,平静的生活,他自称是“老农”,像菜农一样种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场上去卖。正因为苏童总是保持着一种静气,使得他的作品也变得平静,使他获取了一种飞跃现实、超越日常生活的跃动和鲜活的想象力,使他对人性、人心、人情能做更深的开掘,有更多的发现。

雷达(中国作协创研室评论家):苏童的短篇小说是他的作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让你快乐却笑不起来,辛酸却哭不出来,展现的是复杂的人性,传达了一种无法言传的心理体验。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苏童的小说非常简单,能用简单的叙事去讲述一个生活中并不简单的事,没有太多的技巧,也没有微言大义,但读后却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让你品味。大多数作家会有意识地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追求尖锐、深刻和力度,而苏童的小说往往在简单的还原中,蕴含了太多东西让你去体会。他用温情的目光看复杂的世界,看人性,这样的作品往往让你忘不了。

著名作家格非说:“毫无疑问苏童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说最高的程度”。但在中长篇上,他判断苏童至今未使出真正的力量:“这么多年,苏童一直没用特别大的力气就把那些非常出色的作品写出来了,所以我觉得他至少还可以写20年,还有更好的作品还在呼唤你去将它释放出来。”

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苏童不间断地创作了200多篇短篇小说,其创作冲动和作品数量均值得肯定。王安忆认为,苏童擅用隐喻的方式,以有趣的“谜面”引导读者去揭开“谜底”。

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认为,多年来苏童笔耕不辍,几乎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尝试在自身变化中寻求突破。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王干说,纵观中国的先锋派作家群,苏童好比是“场上的守门员”,他并未发表过“先锋派宣言”或参加具有标志意义的活动,不如“前锋”般活跃,但值得注意的是,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可谓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文学的集大成者。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知名文学评论人程德培等指出,苏童作品对中国电影文学、女性题材小说的影响固然不容忽视,但更重要的是他坚持了对文学意向表达的探索。

人物影响

         自八十年代成名以来,苏童一直以充沛、稳健的创作姿态活跃于当代文坛,是最受读者欢迎,也是国内外评论界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认为苏童作为新世纪十年,乃至贯穿这三十年文学最为重要的作者之一,研讨交流他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国文学三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有着非常典型的意义。

吴俊认为不同于五十年代出生的对“文革”有过切身经历的一辈作家,苏童的生活和知识体系处于“文革”之后的大环境下,他的出现冲破了前几代作家阴影的笼罩,代表着“文革”之后中国新一代作家的崛起,是主要的标志人物之一。

诗人欧阳江河认为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先锋作家笔下的文本逐渐摆脱了形式的追求,更为尊重个人体验,重塑生动的人物形象,追寻价值意义。他们恢复对人的基本关怀,思考人们的精神困境。对先锋作家们做出的转变,苏童对此贡献极大。

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组委会在给苏童的授奖辞中称“苏童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能在语言中创造世界的作家。他用一种温和的叛逆、典雅的想象和语词的感性之美,为自己建构了一个丰盈、浩大的文学王国,并由此标示出当代中国在文学虚构和精神想象上业已抵达的高度。他的小说散发着纤细的忧伤和一种近乎颓唐的美,那种黯然和心痛,一直令人难以释怀。他在二○○九年度出版的《河岸》,依旧陈述历史和现实重压下的个人记忆,如此荒诞,又如此真实,个人的卑微和高尚在以意识形态为主体的伟大叙事中,渐渐被抽象成了一个无,而权力对日常生活的修改,又让我们看到,在扭曲的时代里根本造不出笔直的人性。苏童以轻逸写繁复,以叙事呼应抒情,以宽恕之心解读历史的专断和个人的欲望,他的写作,是关于灵魂的叙事,也是一门个体生命如何自我展开的学问。”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