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封建帝王 - 金宣宗
金宣宗

金宣宗

完颜珣(1163-1223年),又名从嘉,原名吾睹社,完颜允恭的庶长子,世宗的孙子,章宗的哥哥,母昭华刘氏。1213年即位,在位12年。1213年,纥石烈执中(胡沙虎)杀卫绍王后,拥立他为帝,史称金宣宗。天兴二年(1223年)病死于宁德殿,终年61岁。金宣宗金宣宗,姓名完颜珣(1163年-1224年)在位1213年—1224年,(汉名完颜珣改完颜从嘉,女真名吾睹补)完颜允恭的庶长子,世宗的孙子,章宗的哥哥,母昭华刘氏。1213年,纥石烈执中(胡沙虎)杀卫绍王后,拥立他为帝,改年号贞祐。
展开

金宣宗 - 金宣宗简介

庙号:宣宗
谥号: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陵墓:德陵
政权:金朝
年号:贞祐1213年—1217年
兴定:1217年—1222年
元光:1222年—1223年

宣宗即位后,蒙古方面在发动强大军事进攻的同时,又不断遣使金朝,逼其投降。金宣宗迫于形势,不得不于贞祐二年(1214年)三月,派尚书右丞相承晖(完颜福兴)向蒙古求和,答应了成吉思汗提出的苛刻议和条件:向蒙古献卫绍王女岐国公主并童男女各五百、绣衣三千件、马三千匹及大批金银珠玉。双方暂时达成和议,蒙古军队退出居庸关。当年五月,宣宗将金朝的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他是金国第八位皇帝(1213年—1224年在位),在位11年,史称金宣宗。天兴二年(1223年)病死于宁德殿,终年61岁。

金宣宗 - 生平

金宣宗在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封温国公,二十六年赐名珣,二十九年封丰王。承安元年封翼王。泰和五年,改赐名从嘉,其后又改封邢王及升王。

至宁元年(1213)八月,权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胡沙虎)与其党发动政变,弑卫绍王。丞相徒单镒等人以升王完颜珣是世宗长孙,劝执中立为帝。于是遣人迎于彰德府。九月,完颜珣至中都即帝位,改元贞佑,复用旧名珣,是为金宣宗。

金宣宗即位时,朝中权臣柄政,蒙古大军又进逼中都。他本人无力整顿朝纲,只能依赖纥石烈执中,拜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封为泽王,使之操纵了国政。十月,蒙古军兵临中都城下,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率军迎战,两次战败。术虎高琪知必为纥石烈执中问罪,乃自率乱军入中都,围执中于宅第,纥石烈执中逃命时被杀。宣宗赦术虎高琪之罪,以为左副元帅,拜平章政事,后官至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为相后,专固权宠,擅作威福,附己者用,不附己者斥。他虽擅权,却得到宣宗的信任,所以宣宗屡称继世宗之志,其结果正是相反,金朝陷入衰乱之中。

面对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金宣宗放弃积极抵抗的主张,而是执行投降、逃跑之路线。他即位后,马上遣使向蒙古厚贿求和。贞佑二年(1214)三月,接受蒙古的条件:献纳童男女各500名,绣衣、御马3000件、匹,大批金银珠玉,献公主(以完颜永济之女为岐国公主归蒙古主)。和议成,蒙古暂时退兵,中都解围。

金宣宗以国蹙财用匮乏,中都不可守,乃决意迁都于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朝中有的官员和太学生力陈不可迁都,以中都是国之根本,弃之南迁,北方皆不能守。若迁都,辽东、关中皆强于开封,恃险备御,可为后图。然而宣宗认为大计已定,不可中止。五月十一日,下诏南迁。十八日金主与六宫仓促离开中都,迁往南京(今河南开封)。南迁,极大地动摇了民心,也增大了蒙古主的戒心。七月,蒙古军再次南下。贞佑三年五月,蒙古军攻克中都,并兵袭南京。至此金朝全境大部分陷于战火之中。

金宣宗

面对蒙古军的进攻,金初骁勇善战的女真军队已变得毫无战斗力,宣宗只得令人组织契丹等乣军和收纳各族人组织“忠孝军”、“忠义军”,作为抵抗蒙古的军事主力。结果是不久乣军叛金,义军无作战能力,又不听从统制。兴定四年(1220),宣宗只得又招纳汉族地主武装,于河北、山西等地封建九公,各有封疆,守土抗蒙,以为南京北部的屏障。金朝抗蒙斗争出现暂时转机,但仍无法避免最终灭亡。

兴定元年(1217),术虎高琪劝宣宗伐宋。宣宗亦欲在南方扩张,以谋立足。于是在兴定元年(1217)四月发兵南下攻宋,至六年(1221),连续多次用兵。西面攻打过大散关及附近州县,遭到宋军及抗金义军的顽强抵抗,虽有小胜但损失很大,结果分散了北面抗蒙古的兵力,反而得不偿失。

金宣宗的南迁,仅以重兵屯驻河南以自固,不顾北方州县的安危,因而大失人心,致使驻守在东北的金朝将领和汉族地主与金朝分裂,他们为了保存自己而降附蒙古。贞佑二年(1214),锦州(今属辽宁)张鲸、张致兄弟聚众十余万叛金,杀节度使自称王,在木华黎率蒙古军攻入东北后也降附蒙古。在此之前,契丹人耶律留哥叛金,与蒙古军联结,自称辽王,成为蒙古军攻占东北地区的帮手。贞佑三年(1215)女真人辽东宣抚蒲鲜万奴叛金独立,建立大真国,改元天泰,称天王。金朝在东北的统治已分崩离析。

遭受蒙古军蹂躏的中原汉族人民,为了抗蒙自保,并反抗金朝的统治,到处团结起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袄军大起义。最初,以山东杨安儿、李全等抗金的起义军为中心,很快扩展到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宣宗调集兵力镇压起义军,但各地起义军前仆后继,连绵不断,沉重地打击着金朝统治集团。

元光二年十二月(1224年1月),在金朝处于内外交困,国势日衰之时,金宣宗忧郁成病而死,终年61岁。死后谥圣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德陵。

金宣宗 - 内政外交

中都之战

金贞佑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五月至三年五月,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今北京)的作战。

蒙古军三路攻金之战后,金宣宗完颜珣以国危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为辞,决议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贞佑二年五月,命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右丞抹燃尽忠奉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自与六宫启行南迁。行至良乡(今北京西南),令契丹降军交还原给铠马还营,激起兵变。契丹军杀其主帅,推举契丹人斫答等为帅,还军向中都进发。完颜承晖闻变,率军于芦沟桥阻截,被斫答军击败。斫答见中都城坚难以骤克,乃遣使降于成吉思汗。七月,成吉思汗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金朝迁都是对和议无诚意作为借口,命撒木台率蒙古军、石抹明安率契丹军,会斫答攻金中都。为切断辽东与中都的联系,成吉思汗命万户木华黎率军向辽东进击。十月,石抹明安率军入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连克景(今河北遵化)、蓟(今天津蓟县)、檀(今北京密云)等州,进围中都;木华黎攻占高州(今内蒙古赤峰东北)、成州(今辽宁阜新西北)、锦州(今属辽宁)。十二月,木华黎克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北)。三年正月,木华黎攻克金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今北京通县)降石抹明安,石抹明安将其置于麾下,率军进驻中都南面建春宫。金中都被围日久,承晖向南京告急。三月,金宣宗遣御史中丞李英率河间、清沧义军数万,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元帅左监军永锡将3.9万人分路运粮援中都。永锡进到涿州(今属河北)将蒙古军击退;李英进至霸州(今河北霸县)遇蒙古军,因军纪松弛,被歼,尽失所运军粮;乌古论庆寿闻之,也溃归;后金廷虽屡遣援兵,终无成效。中都粮尽援绝,陷于孤立。五月,金中都留守承晖服毒自杀;抹燃尽忠弃城南逃,中都被蒙古军占领。成吉思汗得报,遣使劳军,旋以车载府库之实北去。

点评:此战,蒙古军采取分割辽西与中都的联系和围城打援战法,迫使中都金军粮尽自毙,从而顺利地占领中都。金军则因都城南迁,由消极防御变成退却防御,军心涣散,致使屡战屡败。

金宣宗 - 金宣宗陵

德陵

北京昌平区举行了十三陵德陵抢修工程竣工仪式,这座历经300年风雨侵蚀的帝王陵寝又重现其庄严肃穆的原貌。作为昌平区实施文物抢修计划抢修完成的第一座陵寝,为在2007年前全面完成明十三陵陵寝抢修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5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成立了德陵抢修工程领导小组,聘请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国家级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国家级建筑大师张开济、著名古建专家杜仙洲为明陵抢修工程顾问,由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

据了解,德陵抢修工程投资为3800万元,于2002年3月10日开工,2004年6月18日竣工,7月5日通过市文物局竣工验收。修复后的德陵仍实行封闭管理,暂不对外开放。

金宣宗 - 货币改革

贞祐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金宣宗完颜询贞祐年间(1213-1217年)铸,并配合贞佑钞发行。钱文楷收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五三种。光背无文。

金宣宗 - 历史评价

金宣宗答应了蒙古军许多苛刻的要求,从而蒙金签下了和约,使金朝得到了暂时安宁。

蒙古退兵后,金朝乃是热锅上的蚂蚁乱做一团,因为面对此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是一盘残局了。怕蒙军再次围困中都,决定迁都汴京(今开封),宣宗的这一举动,极大动摇了人心。贞祐三年初,蒙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成吉思汗大军开进了中都,至此,金朝灭亡的历史命运已经注定。

面对蒙古军的严重威胁,宣宗又轻信了总揽朝政的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等人的建议,下诏攻南宋。攻宋战争中,金军到处遇到顽强抵抗,宋军咬住金军不放,使金军进退两难。宣宗在他最后的两年里,起用了几位抗蒙有功的将领,使西北地区的抗蒙战争曾一度出现转和,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金朝所处的被动地位。

可见,宣宗在很大一层意义上加速了金朝的灭亡。

金宣宗 - 宣宗南迁

  指金宣宗迁都汴京。又称“贞佑南迁”。金朝自卫绍王允济即位﹐国势日趋衰弱。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军发动对金朝的战争。大安二年(1211)攻掠金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崇庆元年(1212)破金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贞佑元年(1213)进围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同时﹐金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其年八月﹐驻守中都城北的金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弑卫绍王﹐自彰德迎接世宗孙﹑完颜入中都﹐即帝位(金宣宗)。1214年三月﹐金宣宗遣使向蒙古军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金朝优厚的奉献之后﹐退驻鱼儿泊(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金朝元帅左都监完颜弼﹑参知政事耿瑞义等建策金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左丞相徒单镒及宗室霍王完颜从彝等反对。宣宗以金中都缺粮﹐不能应变为由﹐决意迁都。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上书极论迁都利害﹐宣宗以“大计已定﹐不能中止”﹐拒不采纳。五月初﹐判南京留守仆散端与河南统军使长寿﹑按察转运使王质等连上三表﹐请南迁汴京。五月十一日﹐宣宗下诏南迁﹐留尚书左丞相兼都元帅完颜福兴﹑尚书左丞抹捻尽忠辅太子完颜守忠守中都。十七日﹐发车驼载珠宝﹑文书先行。翌日﹐宣宗离中都南逃。次年﹐中都被蒙古军攻陷。宣宗南迁﹐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金﹐蒙古军不断南侵﹐金朝走向衰亡的最后阶段。

金宣宗 - 内政外交

中都之战

金贞佑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五月至三年五月,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今北京)的作战。 蒙古军三路攻金之战后,金宣宗完颜珣以国危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为辞,决议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贞佑二年五月,命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右丞抹燃尽忠奉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自与六宫启行南迁。行至良乡(今北京西南),令契丹降军交还原给铠马还营,激起兵变。契丹军杀其主帅,推举契丹人斫答等为帅,还军向中都进发。完颜承晖闻变,率军于芦沟桥阻截,被斫答军击败。斫答见中都城坚难以骤克,乃遣使降于成吉思汗。七月,成吉思汗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金朝迁都是对和议无诚意作为借口,命撒木台率蒙古军、石抹明安率契丹军,会斫答攻金中都。为切断辽东与中都的联系,成吉思汗命万户木华黎率军向辽东进击。十月,石抹明安率军入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连克景(今河北遵化)、蓟(今天津蓟县)、檀(今北京密云)等州,进围中都;木华黎攻占高州(今内蒙古赤峰东北)、成州(今辽宁阜新西北)、锦州(今属辽宁)。十二月,木华黎克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北)。三年正月,木华黎攻克金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今北京通县)降石抹明安,石抹明安将其置于麾下,率军进驻中都南面建春宫。金中都被围日久,承晖向南京告急。三月,金宣宗遣御史中丞李英率河间、清沧义军数万,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元帅左监军永锡将3.9万人分路运粮援中都。永锡进到涿州(今属河北)将蒙古军击退;李英进至霸州(今河北霸县)遇蒙古军,因军纪松弛,被歼,尽失所运军粮;乌古论庆寿闻之,也溃归;后金廷虽屡遣援兵,终无成效。中都粮尽援绝,陷于孤立。五月,金中都留守承晖服毒自杀;抹燃尽忠弃城南逃,中都被蒙古军占领。成吉思汗得报,遣使劳军,旋以车载府库之实北去。   点评:此战,蒙古军采取分割辽西与中都的联系和围城打援战法,迫使中都金军粮尽自毙,从而顺利地占领中都。金军则因都城南迁,由消极防御变成退却防御,军心涣散,致使屡战屡败。

金宣宗 - 金宣宗完颜珣的“三大误”

“大误”之一:迁都汴京

听闻金宣宗要迁都于汴,左丞相徒单镒马上进谏:“銮舆一动,北路皆不守矣!今已(与蒙古)讲和,积兵聚粟,固守京师,策之上也。南京(汴京)四面受兵,辽东(金国的“北京”)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备御一面,以为后图,策之次也”,金宣宗不听,他留下平章政事都元师完颜承晖、左丞抹捻尽忠奉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自己率后宫及满朝文武苍惶逃往汴京。   休整已毕的“成吉思汗”听闻金宣宗南迁,大怒。他重新找到攻击金国的借口,立刻重起蒙古大军向金国杀来。   金宣宗行至良乡,松了一口气,就下命扈从的乣(音diu)军把先前发放给他们的精甲精骑都还送回来。乣军大怨,谋议后忽然发难,杀掉忠于金朝的主将素温,推斫答等三人为头目,杀人抢物后纵马逃驰。中都的完颜承晖闻变,率兵在卢沟一带阻击这些叛军,却被斫答所率的乣军击败。得胜后,叛军一路往北,投降了蒙古军。   乣军原为辽朝的护卫精兵,在辽朝九个帝王当政期间都跟从皇帝亲征并担当关键扈卫职责。辽国被金人灭亡后,相当多的乣军向北逃亡,或随耶律大石建立西辽。没跑掉的契丹乣军则为金国留用,主要在边境防御蒙古诸部的入侵。所以,金国的乣军,基本上是契丹族群组成。后来,由于女真人自己的“猛安谋克”们逐渐堕落退化,乣军成为金国战斗力最强的兵种之一。早在1204年,净州一带的“乣军杂人”就有不少向蒙古投资,受到“成吉思汗”的大力任用。良乡叛走的乣军投降后,中都守城的许多乣军不堪抹捻尽忠的猜疑杀戮,也发起兵变,冲出中都城与良乡叛军会合,并立成蒙古鹰犬,在中都攻城中担当主力,成为把金国老主子送入坟墓的第一梯队。昔日被女真人征服的契丹人,终于在百余年后反戈一击。后来,随着蒙古战争的扩大,乣军被散编入契丹、女真、汉军之中,作为集体编制的“乣军”才慢慢消失了。   

听闻蒙古军盛,金宣宗大惧,要招自己的太子完颜守忠回汴京。有大臣谏劝,要金宣宗应效仿唐明皇当年留太子在灵武的故事以系天下之心。金宣宗不听。加之术虎高琪窜掇,金宣宗召回了太子。“太子既行,中都(军民)益惧”。   

公元1214年秋,蒙古大将木华黎向金国的北京(会宁府,今内蒙宁城附近)发动进攻。当时金国有二十万大军守卫北京,但主将银青不久被部下所杀,接任的寅答虎连象样的战都没打一场,开城投降。由于金军曾抵抗过,依蒙古的屠城“惯例”,要把二十多万军人和城内人民全部杀死。蒙古将领萧也先劝说木华黎:“北京为辽西重镇,如果他们投降了还要全部杀掉,以后金国哪里还有人敢投降呢。”木华黎当天心情好,就没有下令大屠杀。这招真灵,示范效果特强,金国的金顺、成州、懿州、通州“相继降于蒙古”。   

没过多久,1215年三月,金国中都失陷。城破前,完颜承晖与抹捻尽忠见面,劝他与自己一起“共死社稷”,抹捻尽忠不同意。大怒之下,完颜承晖返回自己家中,仰药自杀殉国。数百留在中都未及撤走的金国前朝嫔妃们听说抹捻尽忠要弃城而走,连哭也来不及,急忙收拾简单行装在通玄门集结,很想与抹捻尽忠一起逃走。这位手中握有大军的守城主师骗她们说:“我领军先出为你们开路,你们随后再行”。“诸妃信之”,傻不几几地都立于寒风中等着出发的号令。“(抹捻)尽忠乃与爱妾及所亲者先出城,不复反顾”,脚底抹油逃个没影。“蒙古兵遂入中都,吏民死者甚众,宫室为乱兵所焚,火月余不灭。”至于那些未及逃跑的嫔妃宫女,自然是要忍受被蒙古军的悲惨命运。花容月貌,一夕凋零。   抹捻尽忠跑到中山才喘口气,他对随从亲信说:“如果那些妃子与我们一起逃,蒙古人肯定穷追不舍,我们哪里有命逃得出!”这样一个败类,安全抵达汴京后,金宣宗竟然“释不问,仍以平章事”。几年后,抹捻尽忠与术虎高琪争权,遭受排挤。郁闷之下,他与其兄又想重演胡沙虎之事弑君,事发,才被金宣宗下诏诛死。

“大误”之二:进攻南宋

南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派来的使人曾由淮水渡入南宋,送来文书及绢画地图等物。当地的宋朝官员羁留这三个人,秘密上报朝廷。宋廷当时不想惹起事端,因为他们对蒙古处于基本不了解对方的状态,只知道蒙古与金国交战正酣。于是,为了保持“中立”,宋朝濠州(今安徽凤阳)官员没有接收蒙古试探性来使的文书,并把几个蒙古使人“驱逐出境”。同时,为了避免金人找借口生事,宋廷下诏诫告边吏,以后有类似蒙古使人到来,应一概“驱逐去之”。   

表面如此,南宋私下已经察觉金国的虚弱,就以战乱阻隔为名,有两年时间没有及时向金朝缴纳“岁币”。金宣宗君臣焦头烂额之际,自然特别在乎南宋应该缴纳给本国的大量银帛。打仗就是拼消耗,眼下最缺的就是经济来源,于是,金国连续几次派特使入南宋促讨“岁币”。   

为此,宋廷内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真德秀为首的“多数派”,一派是以乔行简为首的“少数派”。真德秀本人曾任使节入金国“祝贺”金宣宗登基,因蒙古侵金不得不半途折返。由于他深悉金国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就向朝廷献三策:上策是趁金人疲弱之时出兵灭金,报仇雪恨;中策是停止向金输贡“岁币”,保证南宋内部安全;下策是继续与金国保持“友好”,助其纾灾解祸。   

至于“少数派“乔行简,他以唇亡齿寒之喻,认为应该输“岁币”与金,保证金国的存在,可以使得对方成为宋朝与蒙古之间的缓冲和屏蔽,使“昔我之仇”,变为“今吾之蔽”。从当时形势看,蒙古人把女真人打得连首都都南迁,战斗力肯定非常强。南宋连金国都打不过,又怎么可能在以后面对一个比金国更强的对手呢。其实,乔行简的声音虽然微弱,不乏明知之思。但在南宋当时“愤青”遍国中的情况下,乔行简之议自然被认为“卖国”行径。   宋宁宗折衷之后,采纳了真德秀提出的“中策”,即停止向金人输贡“岁币”。当然,为了试探金方态度,宋宁宗先派贺生辰使到金国,希望金国同意减少“岁币”的数量。金宣宗自顾不暇之余,还特别坚持“原则”,绝不答应减数。   

使节回朝后,宋朝上下很恼怒,就以运河枯涸无法运输为名,断绝了向金国“岁币”的输出。其时,此举也属太早意气用事,果真有远见的话,宋廷大可与金国虚与委蛇,口中应承,实际不给。在不给金人以战争借口的同时,坐观女真、蒙古二虎相争,任其自相残杀。   

金宣宗对南宋停输“岁币”之举十分愤恨,权臣术虎高琪关键时刻添油加醋,劝金宣宗要抓住宋人不纳币为借口,对宋国发动进攻。这样的话,北边损失南边补,可以在南方拓广疆土。经过商议,金国不少将领也认为金军实力比蒙古不足,比宋军却绰绰有余。金宣宗乃一庸主,耳朵根子软,驾不住文臣武将一番“劝说”,便于1217年(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夏天首先发动侵宋战争。   

宋朝对此次金国入侵倒没怎么感到意外和惊惶,宁宗皇帝马上下诏表明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双方开打。   甭说,战争开始,金军依恃从前对宋朝逢战多胜的心理惯性,仗打得英勇,运气也不错。信阳之战,金帅完颜赛不开战取捷,一路连克光山、罗山、兴州等数城,斩杀宋军近二万人。同时,金军数道皆出,在樊城、枣阳、光化军、大散关以及西和、阶州、成州等地对宋军展开猛烈攻势。   

没过多久,战争形势开始对金军不利,许多城池得而复失,宋军从各处开始了激烈的反攻。这时候,见战争过程远远不如原先预想的那样顺利,金国统治集团内部又纷纷冒出与宋国讲和的声音。当时的金国,在蒙古大军的挤压下,势力穷蹙,真正的统治地区局促于河南一地,而且西北的夏国因金章宗时蒙古伐夏金朝见危不救,也开始与蒙古联合,不断在边境地带对金国发起进攻。同时,山东地区由汉人武装势力组成的“红袄军”声势日大,四处开花。除此以外,在金国原先统治比较稳固的辽东地区还有契丹人耶律留哥和蒲鲜万奴的反叛。烽火燎原,烟尘遍地,金国可以说是四面受敌。   

为此,金国又要以战逼和。1218年年底,在对宋取得小小优势情况下,金宣宗主动向南宋伸出“橄榄枝”。出乎意料的是,南宋非常坚决,连金使也不让入境。恼羞成怒之下,不顾自己国内重镇太原城刚刚被蒙古人攻陷,金国在1219年(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二年)春兵分三路,向南宋发动新一轮军事进攻,西起陕西,东至江淮,金军凭恃余勇而来。东路方面,金军打得不错,连下濠州、滁州、兴州、麻城、六合等地,金兵的尖刀部队也经抵至采石杨林渡一带(今安徽当涂)。金军大喜,宋廷大恐。关键时刻,原属金国“国民”的李全率领汉人红袄军斜刺里杀出,四处击杀金军。本来战线就长,金军没料到会有李全插这么一脚,大慌之际,赶忙收缩战线。结果,金军主力纥石烈牙吾塔部军在化湖陂(今安徽怀远以北)被李全打得大败,被迫撤退时又遭追击,损失惨重。西路方面,金军也是先胜后败,在洋州(今陕西洋县)被宋将张威截击,被杀数千人,最后只得狼狈北逃。中路方面,金军大将完颜讹可率数万金军围攻枣阳,大战两个多月,皆被宋将孟宗政击退。金军师老兵疲之余,宋将赵方派出生力军忽然从枣阳城外向金军发起攻击,守将孟宗政又开城出击,夹击之下,金军战被杀三万多人 ,完颜讹可仅以单骑走免。   从此以后,宋廷一扫昔日对金兵的“畏战”、“怯战”心理,双方又撕破了脸皮,你攻我杀,你退我攻,宋金“和平”完全成为“过去式”。特别是金国,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堤内损失堤外补”,岂料损兵折将不说,又多出南宋这么一个一直怀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敌国。

“大误”之三:“封建九公”

      金国自中都南迁汴京后,河北一带陷入了战争连年的境地。当地的汉人纷纷结社组军自保,各择“主人”。这些人乱世不仅想活命,也想趁机割据一方。   蒙古方面,最大的收获在于收降了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和张柔等汉人武装。南宋方面,暂时也把李全的“红袄军”收纳为“官军”。   

金朝思前想后,知道对于河北、山东等地反正再也不能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直接统治,便做顺手“人情”,选出九个势力最大的地方武装头目,全部封为“公爵”,这九个人分别是: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故天作,上党公张开,东营公燕宁。其实,这种分封“诸候”一般的“九公封建”,恰恰暴露了金国统治的虚弱。且不说这“九公”良莠不齐,各怀鬼胎,即使他们当中真有人最终抵拒蒙古成了气候,金国也不一定能控制他们。后来,“九公”之中,真正能起到抗蒙作用的只有移剌众家奴、靖安民、郭文振、张开、燕宁,虽然人数有五个之多,作用却微乎其微。   

至于拥金宣宗继位的权臣术虎高琪,嫉贤妒能,滥权营私,扰乱纲纪,残害忠臣,却一直占据相位。直到兴定三年,金宣宗临死前两年多,才因事把他诛杀。但金国的政局,已经江河日下,再也不能挽回。   

金国的汉人文士刘祁对金宣宗南迁后的政局有过详尽细致的描述和分析。“(金)宣宗喜刑法,政尚威严,故南渡之在位者,多苛刻(好杀)。”大臣徒思忠有“麻椎相公”的外号,因其好以麻椎杀人;雷希颜在蔡州一次就杀当地土豪五百人,有“雷半千”之称;李特立爱杀人立威,外号“半截剑”;冯壁外号“马刘子”,特喜以马裂人为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且,金宣宗宠信宦官、外戚,特别是他最宠爱的三个妃子皆出身低贱,有“头巾王、过道史、白酒庞”之称,这些“穷棒子”出身的外戚家族,阔起来后“奢侈尤甚,权势熏天。”而且,金宣宗南渡班子中,“为宰执者往往无恢复之谋,上下同风,止以苟安目前为乐,凡有人言当改革,则以生事(之名)抑之。每北兵(蒙古兵)压境,则君臣相对泣下,或殿上发叹吁。已而敌退解严,则又张具会饮黄阁中矣。每相与议时事,至其危处,轧罢散曰:‘俟再议’。已而复然,因循苛且,竟至亡国。”上述描绘,如果不看前后文,还以为是南宋末年或明朝末年的汉人朝廷。更可笑的是,“在位者临事,往往不可分明可否,相习低言缓语,互推让,号‘养相体’”,如此昏怯荒唐,真让人不敢相信金国朝堂上这些雍容华贵“养相体”的大人们的祖先是百余年前金戈铁马的女真蛮族!至于金宣宗的身边太监近侍,更是“诌谀成风”,每当有四方灾民或兵败的消息或奏折传至,这些人大多将章奏压下不报,相互“劝慰”道:“不必报知皇上,以免陛下心烦!”结果,茫茫来日愁如海,发昏毕竟当不了死。   

此外,金宣宗时期,与西夏的关系也进入“冰霜”期。在此,简单谈一谈西夏的情况。   

夏崇宗乾顺在金灭辽、灭北宋过程中大捡便宜,开疆拓土,西夏达至其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时期。夏崇宗死后,其子仁孝即位,是为夏仁宗,在位五十五年,是西夏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位。夏仁宗时期,西夏国力完全汉化,开科取士,尊儒尊孔,改革礼乐,完善官制,而且夏仁宗本人也是一位节俭贤明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其父夏崇宗皇后的父亲任得敬(论理也是夏仁宗“姥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势,差点把夏国一分为二,最后在西夏“宗主国”皇帝金世宗的帮助下,夏仁宗才捕杀了任得敬,使夏国“转危为安”。夏仁宗于1193年病死,其子纯佑继位,是为夏桓宗,此人遵其父旧政,附金和宋,可以说是位比较不错的守成之主。可惜的是,十几年后,夏桓宗之母罗太后因与夏桓宗的堂兄安全通奸,竟然废掉自己的亲儿子,立安全为帝,夏桓宗不久就被杀掉。这位篡位的安全,便是夏襄宗。夏襄宗时代,蒙古已经大盛,多次入侵西夏,杀掉夏国精兵数万,并于1209年一度包围了西夏的中兴府。情急之下,夏襄宗向金国求救,当政的金国卫绍王永济却见死不救。幸亏蒙古因气候原因撤兵,蒙夏达成城下之盟。至此,金夏之间长达八十多年的“友谊”因为金国拒绝出兵救援而全然破裂。公元1210年,蒙古兵一走,愤怒的夏襄宗马上发兵,进攻金国的葭州(今陕西佳县)。转年,西夏宗室遵顼发动政变,废杀安全,自立为主,是为夏神宗。虽然金国闻讯马上册封夏神宗为“夏国王”,这位进士出身的夏主野心勃勃,穷兵黩武,仍然四处发兵进攻金国,并发书南宋,相约夹攻女真人。公元1216年,西夏神宗又与蒙古军联合,一度攻克金朝的潼关。1217年,夏神宗又出三万精兵配合蒙古兵猛攻金国的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却被金军打得大败。不久,由于成吉思汗要西侵中亚的花剌子模,他诏令西夏出兵出钱助战。夏神宗见没什么便宜可捞,拒绝了蒙古的“命令”。成吉思汗哪里听得“不”字,立刻发兵进围中兴府,夏神宗着慌,他留下太子德任守城,自己逃到西凉去躲蒙古兵锋。眼见已经和蒙古交恶,夏神宗就写亲笔信要与金国恢复“友好”关系,庸识无远谋的金宣宗竟然“严拒”与西夏讲和。夏神宗更怒,马上约南宋夹攻金国,公元1220年秋,宋夏共同出兵,并攻克金国的会州。金宣宗着慌,马上授议陕西行省与西夏“议和”,这次却遭夏神宗“严拒”。不久,西夏集精兵二十万,与南宋合军猛攻金国巩州。此次金军运气好,把夏宋联军打得大败,夏神宗不得不撤兵。接下来的一年里,蒙古又向西夏征兵攻金,夏神宗不得不出兵相助。在葭州、龛谷柔、积石川等地,夏蒙联军把金军杀得大败。公元1223年,夏军十万配合蒙古大将木华黎围攻金国的凤翔府。不久,见蒙军失利,夏神宗竟然下令夏军在不告知蒙军的情况下先行回撤。夏神宗太子德任进谏,希望父皇与金朝讲和。夏神宗不听,把自己的儿子囚禁,接连进攻金国。成吉思汗方面,也恨夏神宗擅自撤兵,发兵围攻积石川,后因金军的迫近才撤围。所以,西北一带,党项、女真、蒙古这三个野蛮民族毫无道义而言,相互厮杀不停。而夏国因连年战争,国力消耗巨大,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在朝中大臣的压力下,宋神宗不得不在1223年退位,其次子德旺继位,是为夏献宗。这一年,金宣宗也在汴京病死。西夏和金国这两个昔日“友好”邻邦打了十几年,平均每年就有两场大战,互相消耗,互相残杀,最终,凶残狡猾的蒙古人相继给予它们以灭顶之击。

金宣宗 - 相关词条

金章宗 金太祖 金太宗 金世宗
卫绍王 金哀宗 金熙宗 金末帝
金废帝 金后废帝 成吉思汗 金朝

金宣宗 - 参考资料

一、《金史》

二、中国历史网

三、http://wenwen.soso.com/z/q57823766.htm

四、http://www.imwj.com/hcflxx.asp?id=416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