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冯·克鲁克
亚历山大·冯·克鲁克全名:亚历山大·亨利希·鲁道夫·冯·克鲁克(1846-1934)1846年5月20日生于明斯特,早年参加过1866年的“七周战争”(即普奥战争)与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克鲁克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1915年3月,克鲁克的小腿受了重伤。经过战火的历练后,1913年成为第七军区的总督察官。1916年10月克鲁克退出现役。1920年他出版了关于巴黎战场的回忆录(被译作《三月份的巴黎》和《马恩河战役》)1934年10月19日,克鲁克去世。
亚历山大·冯·克鲁克 - 个人简介
亚历山大·冯·克鲁克1846年5月20日生于明斯特,早年参加过1866年的“七周战争”(即普奥战争)与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经过战火的历练后,1913年成为第七军区的总督察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克鲁克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1914年8月,德军按照“史里芬计划”,长驱直入,直抵巴黎城下。萨拉热窝的枪声,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好了周详的计划。德军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完善、装备最好的军队,早在1905年,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已经由当时的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拟订好了,称为“史里芬计划”。
根据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阐述的思想,史里芬把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作为德军作战的最高原则。他设想未来的战争中,德军将要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在东线同俄国作战。为了避免两条战线同时作战,史里芬准备先把百分之九十的兵力放在西线,采用闪电战方式,在四至六周内击溃法军。然后迅速把主力移往东线,全力打击行动一向迟缓的俄军,在三至四个月内征服俄国。为了完成德军主力的迅速调动,德国还在国内修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铁路网。
在史里芬计划中,德军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时,应该把打击的重点放在右翼,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从不设防的比利时,卢森堡攻入法国,从侧翼切割、包围法军,一举歼灭其主力。而德法边界的左翼只负责牵制。史里芬在临死前还一再叮嘱:“切勿削弱我的右翼。”
克鲁克是一名冲动的将领。但由于他的莽撞(应第二集团司令比洛的要求,为了不失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过大的缺口,克鲁克命令部队转向东南,打算从巴黎的东面和南面——而不是计划中的西面和北面——发起攻击),加上德军高级将领的内讧和英法联军有力的进攻(即马恩河战役),最终导致了“史里芬计划”的失败。
克鲁克原本的任务是指挥右翼的德军进攻左翼的法军并包围巴黎,从而迅速结束战争。自8月20日攻占布鲁塞尔后,克鲁克一路乘胜追击,先头部队一度打到离巴黎只有13英里的地方。但1914年9月6-9日的马恩河战役(也称作“第一次马恩河战役”)阻止了这一切。他的部队之前在蒙斯(8月23日)和勒卡杜(8月24日。此地是“野兽派”著名画家马蒂斯的家乡)已经打了两场消耗极大的仗,他再也无力发动进攻了。随着德军的攻势的停止,战争进入了“堑壕战”阶段,基本上持续到战争结束。
1916年10月克鲁克退出现役。1934年10月19日,克鲁克去世。
亚历山大·冯·克鲁克 - 参战经历
马恩河会战
1914年9月4日英法军队撤过马恩河。9月5~12日,英法联军以6个集团军66个师约108万人进行全线反攻。英法联军在宽达200千米的地带上,向前推进60千米,从而使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在这次会战中,德军伤亡约21万人,法军约14万人。这是一次高度机动的会战,是西线1914年战局中有利于联军的转折点。
1914年8月法国边境之战后,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准备实施反攻。德第1、第2集团军为追歼法第5集团军,偏离原定进攻方向前出到巴黎以东地区,暴露了第1集团军的右翼。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获悉法军即将反攻后,于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以东转入防御,第3、第4、第5集团军南下,协同从东面进攻的第6集团军合围凡尔登以南的法军。但德第1集团军司令A.H.R.von克鲁克拒不执行命令,继续率军南下,形成有利于联军反击的态势。同日,霞飞命令法第5、第6集团军和英远征军对德第1、第2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法第9、第4集团军牵制敌第3、第4集团军,法第3集团军在凡尔登以西实施辅助突击。此时,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联军66个师108.2万人对德军51个师90万人;在主攻方向上,联军兵力是德军的两倍。
9月5日,法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与德第1集团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法军首次使用汽车(共1200辆)把第6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亚历山大·冯·克鲁克发觉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后,命令所部于8日全部撤至马恩河北岸,遂与第2集团军之间出现宽50公里的防御间隙。6日,法第5集团军和英远征军从德军防御间隙地带穿插,8日逼近马恩河,构成对德第1集团军的包围态势。同时,德第2集团军业已暴露的右翼也面临被围的危险。9日,德第1、第2集团军被迫后撤。德军在其他地段虽略占上风,但鉴于第1、第2集团军所面临的态势,毛奇于10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5万人,德军损失30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1915年3月,亚历山大·冯·克鲁克的小腿受了重伤。1916年10月克鲁克退出现役。1920年亚历山大·冯·克鲁克出版了关于巴黎战场的回忆录(被译作《三月份的巴黎》和《马恩河战役》)1934年10月19日,克鲁克去世。
亚历山大·冯·克鲁克 - 相关条目
约翰·约瑟夫·潘兴 |
莱茵哈特·舍尔 |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
威廉·米切尔 |
亨利·哈利·阿诺德 |
马克斯·霍夫曼 |
亚历山大·冯·克鲁克 |
安德鲁·坎宁安 |
威廉·丹尼尔·莱希 |
冯·法尔肯海因 |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
穆斯塔法·基马尔 |
欧内斯特·约瑟夫·金 |
奥斯卡·冯·胡蒂尔 |
雷蒙德·埃姆斯·斯普鲁恩斯 |
伊恩·汉密尔顿 |
康拉德·冯·赫岑多夫 |
戴维·贝蒂 |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 |
约瑟夫·斯大林 |
亚历山大·冯·克鲁克 - 参考资料
(1)http://www.qxwar.com/simple/t28294.html(2)http://www.todayonhistory.com/9/5/d4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