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托·布特
简介
维克托·布特(Viktor?Bout),现年43岁(2011年)。
18岁时布特参加了前苏联空军,担任导航员,之后他被送往莫斯科军事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他能流利使用俄罗斯语、乌兹别克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等语言,据说还粗通中文。此外他还获得了经济学学位,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来闯天下奠定了基础。
1992年,25岁的布特开始了他贩卖军火的生涯。他利用非洲和阿富汗来圆自己的发财梦。布特的经历极具传奇色彩,他经营着一个遍及全球的私人航空运输公司。他的飞机不断往返于阿富汗、比利时、南非、斯威士兰、阿联酋以及东欧等地,货物从钻石到剑兰,应有尽有。好莱坞著名电影《战争之王》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布特。?
2008年3月,美国毒品管制局特工伪装成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员,在曼谷一座五星级酒店内将他诱捕。美国情报显示,身家数十亿美元的布特拥有50架军用飞机,全世界战乱频发的地区都有他的身影,他还通过间接途径向基地组织出售军火,被西方媒体称为“世界头号军火商”。布特在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军火交易中赚了50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他的客户还包括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
布特在泰国被捕后,美国和俄罗斯都提出要引渡他,从而引发了一场两个大国之间的角力,令泰国政府骑虎难下。2009年8月,泰国法院驳回了美方提出的引渡申请,随后美方提出上诉。2010年8月20日泰国上诉法院判决,应该将布特移交给美国。
审判
2011年10月11日,绰号“死亡商人”的俄罗斯军火大亨维克托·布特在纽约受审。他的罪名包括与他人共谋杀害美国人、向联邦特工出售军火未遂、通信欺诈以及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等,国际安全专家认为,这还只是布特所犯累累罪行中的一部分。?但布特否认这些指控。
2011年11月2日,美国纽约联邦地区法院做出裁定,俄罗斯籍军火商维克托·布特图谋向恐怖分子贩卖军火等罪名成立。法院定于2012年2月8日宣判,布特面临至少25年、至多终身监禁处罚。
性格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甚至联合国都租用过他公司的运输机。他曾多次运送过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的物资。布特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重要捐款人。?
此外,布特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和生态主义者,他的信念是保护热带雨林。布特在非洲工作了10年,他的飞机可以将货物运往非洲丛林的任何角落,他同时也用相机记录了他所见到的各种珍稀动植物,并研究了大量与世隔绝的非洲部落。?
对非洲布特还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是西方国家的援助害了非洲,是西方国家破坏了非洲的社会和生态平衡。布特非常推崇非洲丛林中的矮人部落,因为他们完全与环境融为一体,既没有战争也没有艾滋病的困扰。
电影
布特的故事甚至曾被拍成电影,2005年好莱坞巨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Lord?of?War),就是根据布特的故事改编的。
世界头号军火贩子浮沉记
“他什么都不懂,不懂口径,不懂系统,也不懂武器”
维克托·布特是个企业家。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布特凭借通晓多国语言的优势左右逢源,很快组建了一支小型航空队,并成立了航空货运公司“塞斯航空”。那时,布特26岁。
据美国《纽约客》杂志报道,塞斯航空的生意不错,尤其是在非洲。布特手下的飞行员经常把电视机、空调、价格不菲的家具空运到非洲。
布特跟阿富汗时任国防部长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过从甚密。马苏德为塔利班势力的扩张担忧,一次,他的副手问布特“能不能搞到枪”。
经朋友牵线,布特来到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和名叫彼得·米尔切夫的军火商见面。
在1995年的这个宜人的夏日,28岁的俄罗斯企业家维克托·布特第一次涉足军火。
米尔切夫是个老练的军火掮客,冷战末期他便意识到,保加利亚的武器制造商游离于全球市场之外,于是瞅准机会进入这个“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诱人领域。
米尔切夫比布特年长几岁,对布特颇有好感。交谈了一阵子,他吃惊地发现,布特对军火领域一无所知。“他什么都不懂,不懂口径,不懂系统,也不懂武器。”
经过一番讨论,米尔切夫提出,供货问题由他解决,运输则由布特负责。布特同意了。
同阿富汗政府做的这笔武器交易,规模大得让人吃惊。对布特来说,这笔生意只是个开始。5年之后,他将成为世界头号军火贩子。
在非洲“灰色市场”寻找商机
与米尔切夫成为生意伙伴两年后,布特举家搬到南非约翰内斯堡,进入“灰色市场”寻找商机——当武器从合法购买者手中转移到受到制裁的国家或军事组织时,军火交易便进入了“灰色市场”。
安哥拉是布特涉足的“灰色市场”之一,他向受到联合国制裁的安哥拉反政府武装“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走私火箭弹、AK-47、迫击炮等。米尔切夫透露,布特与“安盟”首领乔纳斯·萨文比签订的合同中,有一份价值高达1亿美元。
除了安哥拉,布特还在1998年秋开始向卢旺达贩运军火,并将其中一部分军火空运至刚果(金)的反政府军手中。虽然当时国际社会还未对刚果(金)实施武器禁运,但布特和米尔切夫的活动加剧了这场最终波及8个非洲国家的冲突。“我一生中从没做过让自己担心的事”
布特的行动引起了美国的注意。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管理委员会把一份份情报送到时任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惠特尼·施耐德曼的办公桌上,布特由此成为施耐德曼口中的“邪恶化身”,华盛顿的官员开始把布特视为跨国犯罪的典型。
1999年,英国也觉察到了布特的行径,因为在布特的“帮助”下,塞拉利昂反政府军使用的武器由大砍刀“升级”为AK-47,让驻扎在那里的英军吃尽苦头。2000年11月,英国外交部非洲事务大臣彼得·海因在下议院的讲话中将布特直呼为“死亡商人”。
?在海因讲话前,联合国已派员到安哥拉调查“安盟”的武器来源,结果发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武器”正从保加利亚运往多哥,而运送武器的就是布特的公司。
2001年10月,联合国披露了布特的公司违反武器禁运条例,向利比里亚运送武器的进一步证据。
为了暂避风头,布特回到俄罗斯,在莫斯科郊外买了一栋大房子,时常在媒体上露面。
?2002年,比利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以洗钱罪对布特发出逮捕令。在逮捕令发出后不久,布特便现身俄“莫斯科回声”电台:“我有什么好怕的?……我一生中从没做过让自己担心的事。”
?2005年,好莱坞影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上映,影片的主人公——一位无良军火商——的原型据信便是布特。
?关于布特,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惊人说法,比如,他的飞机在美国2001年秋轰炸阿富汗后载着“基地”组织的储备黄金飞出阿富汗。
美国特工引诱布特上钩
?2007年夏,美国执法部门准备抓捕布特。由于在俄罗斯境内很难下手,美国特工扮成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员,假意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军火,引诱布特出境谈判,暗中拍下谈判过程,然后将其抓获。如果布特赞成交易,那就说明他在贩运军火,涉嫌犯下图谋杀害美国公民、图谋向美国认定的海外恐怖组织提供物资支持等4项罪名。
经布特在南非结交的空运公司老板安德鲁·斯穆里安的穿针引线,布特答应做这笔军火生意。起初他“不跟毒品贩子做生意”,斯穆里安劝他说,对方虽然也走私可卡因,但主要进行政治斗争。
?此后,双方面谈。美国特工起初把地点定在罗马尼亚,因为当地政府允许他们监听电话,但狡猾的布特觉得“那地方不安全”,坚持更换地点。双方为此僵持了十几天。负责此事的美国缉毒局特工路易斯·米略内决定接受布特的要求,在泰国会面。
?2008年3月5日,布特带着一名保镖,连夜飞往泰国曼谷。第二天上午,在布特入住的曼谷索菲特酒店会议室里,双方开始谈判。在谈判结束时,泰国警察和美国缉毒局特工破门而入,“死亡商人”落网。
“他们想关我一辈子,可我总会回到俄罗斯的”
2008年12月22日,布特在被捕9个月后出庭受审。他说,斯穆里安让他去见几名打算购买他两架旧飞机的外国人。“我们根本没谈到军火交易这件事。”
布特被捕后,俄罗斯政府曾严厉谴责对布特的指控,并向泰国驻俄大使抗议;布特在俄罗斯的支持者也动用金钱与人脉,阻止布特被引渡至美国。
美、俄、泰三方的“司法口水仗”打了两年多,最终,泰国法院批准引渡。
2010年11月16日清晨,布特被押上飞机,飞赴美国。为了避免在去机场的路上出现意外,美国执法部门“瞒天过海”,先是安排一个假目标赴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几分钟后,一支车队载着布特前往曼谷廊曼机场……10多个小时后,飞机在纽约降落,布特第一次踏上美国领土。
2011年10月12日,布特在美国出庭受审。当年11月2日,纽约联邦地区法院裁定,布特涉嫌的4项罪名全部成立。
在过去15个月里,布特一直被单独关押在大都会惩戒中心的“特别牢房”里,这种牢房有树脂磨砂玻璃的窗户、水泥床,还有桌子、淋浴喷头和马桶。他很少被允许出去放风,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来自“俄罗斯之声”和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此外,他被允许阅读家人和律师为他买的平装书。
今年3月12日,布特在狱中度过了45岁生日。在这之前的半个月,他被转往普通牢房,生活环境有了改善,但“前路”依然漫漫——关于他的刑期,至今没有宣判,他可能面临25年的刑期,甚至终身监禁。
“他们想关我一辈子,”布特说,“可我总会回到俄罗斯的。我不知道是哪一天,不过我还年轻,你们的帝国终会垮掉,那样我就会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