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岭
对话媒体
2011年7月,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工商部门目前正联手对“达芬奇”各种经营行为展开调查。产品质量、原产地、出口转进口等诸多疑问拷问着“达芬奇”及在中国的洋品牌。针对“达芬奇”事件究竟是中国家具市场的乱象,还是仅仅是个案的疑问,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国内所卖的进口家具都是以假乱真。大家的质疑存在常识问题,其实,国际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地,只要标明产地即可。产品从中国出口,再进口到中国,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是可以的。”伪造产品原产地、保税区“一日游”之后身价摇身一变、质量与国际品牌身份不符,这些负面的关键词,成了达芬奇这个品牌身上无法抹去的烙印。有媒体报道说,重庆的一名消费者在购买了达芬奇餐桌椅、落地钟等大件家具不到两个月后发现,餐桌椅油漆脱落严重,落地钟报时不准。消费者气愤地说:我们现在工作繁忙,时间根本就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天天陪着那口钟去校对时间呢?
那么,现在出现的“出口再进口只要合法就行”的说法,有没有道理?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认为,“一日游”虽合法,但隐瞒生产地、误导消费者就是违法,消费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对于“达芬奇”先出口再进口的质疑,朱长岭表示,其实,不光是家具,现在很多其他商品都是这样一个路径。整体来看,达芬奇事件涉及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是否为意大利本地生产。二是产品质量究竟有无问题。三是没有告知消费者家具的产地,欺骗消费者。
关于洋品牌家具的观点
“达芬奇”事件会对在中国的洋品牌产生影响,包括信誉和销售量可能都会降低。但我国家具进口的量只是很小一部分,这其中还不都是民用家具,还包括医用座椅等。2010年,我国家具业出口额达337亿美元,进口只有12亿美元。买进口家具的人也比较少,不是大众消费,价格比较高。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品牌的价值;第二是国外劳动力成本比国内要高很多;此外,还有运费成本,进驻豪华商场的费用等等。
这一事件也提醒监管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让假冒伪劣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对破坏行业规则的“害群之马”严肃查处,对夸大宣传决不姑息,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家具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目前我国有6万多家家具制造企业,从业人员有500多万人。我国第一大家具生产基地在广东,占国内家具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占国内家具出口额的35%左右。第二大生产基地是浙江,产值大概占比20%,出口占17%。其他的基地也在建,但是和这两地相比,还都有一定差距,比如四川等地。 2010年是经济衰退之后家具行业总体恢复的年头。2010年,我国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是4487亿元,同比增长32%。
中国是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2006年中国家具出口总值首次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家具出口第一大国。2010年,中国家具出口额337亿美元,约占世界家具进出口总值的30%。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占总出口额的62%。可以看出,国际市场方面,中国家具的占有率还是很高的,国际竞争力也比较强。
我国家具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家具产品品种齐全,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
在新的形势下,为保证家具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家具产业升级,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发展,近日,我会向全行业提出“关于依法诚信经营的倡议”,其中,就包括“执行产品标志规定,要求明码标价,明示产品用材,正确介绍产品”,“坚决反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
“十二五”期间,对于家具行业来说,面临的就是产业调整和产业提升。也是我们由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向生产强国、出口强国迈进的时期。当前,家具行业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一是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一些相对落后的情况,劳动生产率不够高;三是受通货膨胀影响,各种成本上升,如原材料、运费、能源等;四是家具销售卖场增长过快,有一些卖场属于低水平建设。
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家具生产增长15%,出口增长12%。尽管家具行业各方面的能力都已经具备,但在管理、品牌、营销上还是有一定差距,产品质量还有待改进,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媒体专访
2013年09月04日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接受了中国艺术网的专访,当记者问到:“首先请您谈谈今年家具行业的情况”他回答说:“我们家具行业持续十多年,一直保持着一个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从去年开始就适应形成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那么今年上半年,我们行业增长应该保持在百分之十八左右。出口出保持在百分之十五左右。这个行业还是在一个稳中求进的形势下发展的态势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