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太极 - 王茂斋
王茂斋

王茂斋

  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师兄。在当时威望极高。吴式太极拳门人中流传着一本《同门录》,第一页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页是吴鉴泉宗师的英照,以后是二位先生的弟子及子侄们的照片。王先生对吴式太极拳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  
展开

人物简介

  是北京东单同盛福掌柜。为人重孔孟之道,忠孝仗义,尊师重道,德高望重。为全佑大弟子和三十年代北方太极拳掌门。早年吴鉴泉在德胜门当差,家境贫寒,王茂斋把折子给吴,没有柴油钱粮可到柜上去取,从而保证了师父和师弟一家的生活。民国后,吴鉴泉没有了俸禄,王茂斋更是极力维护吴氏一门的生活和在武林中的地位。

王茂斋

  杨禄禅的首传弟子中,得其衣钵者除诸子外,尚有万春、凌山、全佑三人,时人谓:三人各得先生一体,称“筋、骨、皮”。由于三人出身低微,备受王公贵胄歧视,便遵师命拜其子杨班侯为师,拳艺仍由杨禄禅传授。全佑在旗营当差,其拳善化劲。全佑传弟子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常远亭、齐格忱、英杰臣等。

人物影响

  王茂斋大师一生对吴式太极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成为吴氏太极拳北派的第一人!

南吴北王

  全佑在京弟子中王茂斋令人瞩目,他与吴鉴泉齐名,素有“南吴北王”之赞誉。“南吴”是吴鉴泉先生,他1928年去上海教拳,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吴式太极拳系。“北王”就是王茂斋先生。至今,以北京为主的我国北方地区习吴式太极拳者,多为王先生的门下。

        少时来京,在砖灰铺学徒,后经营此业。他尊师重教,功底扎实,空松自如,深得全佑大师之真传。与鉴泉师弟情义极深,在拳理认同上十分默契,深研太极拳艺,敢于突破前人,大胆改进教学,成为北方创业奠基的掌门人。吴鉴泉和杨禹延南下在上海,江南各省发展。王茂斋大师留京发展。名声大振,在京宗于吴式太极拳者皆为其传人。王茂斋大师为人忠厚老诚,热心助人, 凡南来北往路径北京的名士,多去拜访交流拳艺,互相切磋。有从学者,也毫无保留,如腰中缺少盘缠,尽在大师家中吃住。常有投学试功试功者,有一位到铺店来买筐,正当王茂斋在柜内支应,给他几个筐他都不满意,一定要架顶上的。王蹬凳拿下,往柜台一放,这位买家扶筐而入劲,王老师在瞬间松空后看他一眼,此人被飞身发放至门外跌于街上,此事在京城传为佳话。

历史事件

  二十年代,王茂斋已名震遐迩。北伐战争后,当时的北平市长袁良让《北平体育研究社》的许禹生先生为自己请位武术名师。许介绍了刘某某(时称快手刘)等几位名师,经过试手,几人均为袁良所败。袁很生气,对许禹生说:“我让你给我请位明师,你给我找些个酒囊饭袋。”许笑道:“不是没有高手,我是怕伤着市长,没敢给您介绍。”袁说:“不然,你只管介绍。如果能赢我,我一定拜他为师。”当时王茂斋、吴鉴泉和杨澄甫等都在许禹生的研究社教拳。许把王茂斋介绍给袁良,并嘱咐:“别打伤袁。”王说:“我有分寸。”两人见面试手,袁良出手间便被发放倒地。再试几次,王说发出几尺就是几尺,说这一掌让你退十步、晃三晃,对方就是退十步,晃三晃。用劲巧妙精微,拳法玄奥神奇。袁良心悦诚服,当即地拜王茂斋为师。一时间,警察局长等官绅巨贾纷纷拜王为师。王茂斋在武林界名声大震,盛极一时。并最终确立了其北方太极拳掌门的地位。这时,一些武林同道和社会名流,包括一些拳友和弟子,劝王茂斋自立门户为王氏太极拳。王说“永远都不能这样做。我师父和师弟靠教拳为生,我有买卖。要立只能立吴家”。王茂斋及其弟子和传人始终遵循这一宗旨。

       王茂斋品德高尚,恩怨分明。其一心回报师恩,弘扬师门。由于先前师父饱受满清王公贝勒歧视,明明是受业于杨露禅宗师,却因王公贝勒认为:你是奴才,我们的师父,你怎么能叫师父?那不是和主子爷们称兄道弟啦?故在杨露禅临终时,全佑、凌山、万春三人遵师命拜小自己三岁的班侯为师。王茂斋对此不以为然,并公开对弟子说,我师父是全佑,师爷是杨露禅。凡是满清皇亲国戚这些人前来投师拜门,王茂斋一概不教。有一次,一位王爷知道王茂斋喜爱兵器,就拿了一把镶嵌珠宝的名贵宝刀作为礼物,前来拜师。王坚辞不受。后来这人转而结交王次子王子英,并把宝刀送给王子英。王茂斋看到子英拿的宝刀,便追问子英。子英说明原委,被王茂斋大骂一顿。但子英已收下人家礼物,出于无奈,才同意由子英收下这人为徒。

  吴氏太极门里没有保镖和看家护院的,非得其人不传,更不教授匪类。1926年前后,会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通过上海精武会辗转赴北平请王茂斋南下到上海教拳。王茂斋推托同盛福生意脱不开身,难以成行,婉言谢绝。关于吴鉴泉1928年南下上海原委,门里口传是:吴鉴泉弟子楮民宜当时在南京国民政府为官,楮邀请吴南下,拟任南京国术馆馆长。吴鉴泉问:“这是什么官?”楮说,“就是管理天下武术。”吴说:“谁来管我?”楮说:“蒋总统管你。”吴说“要是能光教拳,没人能管我多好。” 楮听后大惊,因吴鉴泉是旗人,“企图复辟满清”那可是杀头之罪。何况蒋介石对付政敌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楮作为一个政客,怎肯冒此危险。因此就对吴鉴泉说:“上海比南京更大、更有发展。我写信给朋友,在上海给师父办个拳社。比在这为官自由。”于是吴鉴泉持楮民宜的信到上海。

  待坐火车抵达上海到武馆门前一看,见门口楹联为,上联写着“神拳太极吴鉴泉”,下联写“打遍天下无敌手”,横批为“神拳太极”。当时吴鉴泉站在门前,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进去就是与天下英雄为敌,不敢进去就把一世英名化为流水。吴鉴泉牙关一咬就进了武馆。上午进门,下午就有人来访。从此比武较技络绎不绝,天天如此。转眼就是三个月。直到有位威震江南七省的道人黄道子来访,吴解释说:对联是别人开玩笑写的。黄说: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切磋一下,说别的没用。吴鉴泉只好奉陪。几个回合之后,黄欺身一掌向吴打来,吴乘势将其拿起,一掌发出丈外。黄道子当时倒地,口吐鲜血。两个时辰后身亡。从此以后,吴鉴泉名声大震,前来比武者渐稀。时人谓:吴鉴泉凶狠不亚于班侯。吴遂在上海立足,先在上海精武会教拳,嗣后成立“鉴泉太极拳社”,此前王茂斋在北平太庙开设《太极拳研究会》,开馆授徒。吴式太极拳拳式因人而异,正所谓千人前面,加之每一式拳架又有不同的走法,就形成了某传某架的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其实不同的拳架只是说明不同的传承而已。所谓得其真者是指功夫上身获得太极拳真谛而言,并非刻意模仿某宗师拳架而不走样者。

  1936年,山东掖县县长兼掖县国术馆馆长刘国斌请客,教务长修丕勋和教师林占伶等人在场。席间,刘请王茂斋露露招。王让人抓来一只麻雀,王把麻雀放在手掌上,麻雀光扑棱翅膀,却飞不起来。原来宗师把麻雀脚上的蹬劲化掉,麻雀才无法起飞。可见王茂斋宗师的功夫已臻化境。

  

出师高徒

  王茂斋宗师桃李遍天下,其佼佼者有王子英、修丕勋、杨禹廷、赵铁庵等。其中王子英性情刚烈,拳法凶狠不亚于吴鉴泉。国家领导人罗瑞卿曾师从子英学拳。罗瑞卿曾邀请王子英到北戴河高干疗养院教拳,子英说:我不能去,一来因我是资本家出身,二来我脾气不好,我不能给中央首长教拳。后经王子英推荐,罗瑞卿派李经梧去了北戴河。杨禹廷在北京教拳,七十余载如一日,硕果累累。修丕勋在山东老家代师传艺,后创立山东掖县国术馆,自任教务长。掖县同门尚有张道旭(万秋)、胡万样、张世聚(现仍健在)等人。在吴鉴泉宗师定架后,北京、上海等地吴式拳均改教新架。惟王子英在北京、修丕勋在山东老家仍教吴式老架。当代之杨禹廷宗师再传弟子中出类拔萃者有王培生、李秉慈、战波等人现仍健在。从其武学修为之高深,可见王茂斋宗师武学之一斑。王培生曾说:功夫好的人见过不少,没见过师爷那杆功夫的人。亦可证明王茂斋宗师太极神功之出神入化和无与伦比。

  由于王茂斋宗师尊师重道,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其武学修为博大精深,出神入化,深得武林同道和世人尊崇。其在吴式太极门中和武林界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比拟的。然而后人却很少提及,更有甚者,以为宗帅依靠财力,纳交权贵,沽名钓誉者,则更可悲也。因此,应把吴式门里师传口授之王茂斋宗师轶事白于天下,还历史本来面目。

流传轶事

  王茂斋宗师在京学生,弟子众多,其子王子英,弟子杨禹延为佼佼者。王子英松柔功夫极佳,较技无形无象,以意,气,神赢人。与人交手,对方有泰山亚顶之惧,绝对不知力点在何处,达全身透空直境界。

  传说,王子英全身松空之后,对方站在面前无法伸手,早已跌入他面前的松空的“坑”中。

  王茂斋先生于民国初年在北平开设“同盛福”,经营建筑材料,闲暇时以授拳为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众多,其中不乏高手。如弟子中的彭广义,赵重佑,张实柱,修佩勋,杨禹廷,王子英,刘光斗等,再传弟子中的刘晚苍,王培生,李经梧,马有清等。有些人还有著作流传于世。笔者系王茂斋先生之同乡,又系吴式太极拳的门中人,乡里流传王先生及其弟子们的轶事颇多,故在此略书几件王先生的轶事。

  某年,王先生回乡建房。翌日,见一壮实的石匠在众人面前自炫其力,言能负600近重物而行数百步。王先生上前笑问:“若我以两指按你头顶,你能起身否?”答曰:“慢说二指,一掌按头也可起身!”说着蹲下身,王先生用右手食中二指轻点于那人头顶,石匠猛然向上起身,不料纹丝不动,只觉那二指忽隐忽现,隐似无物,又重如泰山。接连三次起身,石匠都不能如愿,方才心悦诚服。众人问,为何石匠起身不得?先生答曰:“此乃太极拳之粘截劲。你们要练也可学会。”接着,王先生又让石匠抱着他的右腿,看能否将他搬起。石匠依言而行,连搬数次,王先生却似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为所动。待石匠再次用力,先生微微坐身沉胯,轻声道:“起!”石匠应声飞甚而起,向王先生身后右侧跌出,眼看头面即将着地,却被王先生一个转身接住,轻轻放回地上。众人叹服称奇。

  有一日,王先生到张实柱老师家里,见张老师的徒弟们正在推手。张老师是王茂斋先生的外甥,从小随姨夫练拳多年。张老师有一弟子赶大车出身,体重190余斤,臂力过人,外号“铁牛”,推手总用大力胜人,同门兄弟皆走不开。当下被先生看到,先生上前笑问,可否与己试手。铁牛和先生一搭手,混身的力量再也使不出来,反而自身站立不稳。铁牛不服,突以双手猛推先生,先生微微含胸略一转身,铁牛不由得向旁侧抢出数步,方才站稳身形。先生又以食中二指点在铁牛前额,让他将此二指拿下。铁牛双手握住先生手腕往上抬,不仅抬不动,自身反而要跌倒于地;于是他又转而下按,又连连后倒,无论怎样用力都站立不稳,而先生的二指始终点在铁牛的前额。时年先生已七旬有余,尚有此等功力,铁牛等人十分敬佩,即向先生学习此劲。先生道:“这便是太极拳的使彼力还彼身的功夫,你被若想学会此劲,务必要去掉僵力,才能成功。” 接着,先生又和张实柱老师试手。张老师以拳击先生腹部,不料反被弹出丈外。张老师用的是周身一家的整劲,寻常之人足可被击出丈外,可击到先生身上,却被先生的弹簧力弹了出去,恰如以钱投鼓一般。张老师运劲再击,先生微微收腹转身,让过拳锋,沾其侧面,不即不离,张老师竟被沾出数步。先生又让张老师打他一个耳光,劲愈大愈好。张老师后来对笔者说,当时真不敢动手,在先生的一再催促下,张老师照先生脸上一掌,先生不招不架,待手掌刚刚及肤,略一转头,张老师即被旋起摔倒在地。这是太极拳的沾劲,可是有几人对沾劲能运用到这种地步呢?足见先生之太极神功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

  先生又给张老师和铁牛每人一只手,让二人擒拿自己。两人一使眼色,同时用力向里侧擒制先生两臂,不料先生手臂略动,两人便撞在一起;二人又同时向外侧反扭先生两臂,又同时被摔出丈外。

  王茂斋炉火纯青的太极功夫,以轻著称,其挥掌能让人在10步以内晃一晃、晃两晃、晃三晃而不倒,人就晃一晃、晃两晃、晃三晃而不倒。全身无处不发人。发人说要让人跌出10步或20步,就半步不多半步不少。其巧其准,无人堪比。北京市市长,警察局长等人,皆拜其为师学习太极拳。大军阀吴佩孚也是徒弟之一。故以梢绝之拳艺名冠京华。国民党政府曾拟任命其为中央国术馆长。1918年,王茂斋回莱州老家,物色优秀人才,传授吴式太极拳。家人推荐修丕勋。修丕勋学了三年尹振八卦掌,功有小成,方圆数里少有对手。开始不服太极拳,说:“摸鱼的样儿能打人?”要与王茂斋比试比试。修丕勋正值青春壮年;1.8米的个头,宽宽的肩膀。而此时王茂斋已近花甲。修丕勋一个撩掌,王茂斋、抬手粘住,仅此一触,修丕勋晃晃荡蔼跌出十几步,浑身招数化为乌有。修丕勋不解,再来一次,一出招仍被粘住,只这被粘的一触,又身不由已腾腾腾跌出十几步,浑身无力可用,无招可使。修丕勋听过多种多样关于武术名家的故事,没一个像王茂斋这样神,佩服的五体投地,立即拜王茂斋为师。

相关新闻

王茂斋莱州吴式太极:从麻刀铺走向世界

  按照习武人的传统,武术一般是传男不传女的,但在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娘子军练习太极却比男人们更积极。

  傍晚时分,天气好的时候,妇女们便三五成群地在村中健身广场练习太极扇和太极剑等项目。多达50人的太极健身队伍中,年纪最大的75岁,最小的才4岁。在这里,村民们不仅把太极当做功夫,更把它视作强身健体的法宝。现在,她们还学会了通过电脑网络学习新套路,创作了不少新作品。前不久,在程郭镇举行的“三八”节汇演中,她们的太极扇表演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次她们又准备在“三月三”传统庙会上一展拳脚。

  吴式太极拳自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大武官村因出了吴式太极的始祖和第二代传人被尊为“吴式太极拳故乡”。有人开玩笑说,在大武官村,随便拉出一个人都练过太极拳。起初人们练习它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功夫。自从修丕勋将吴式太极引入莱州,这朵武术奇葩就在莱州遍地开花,莱州街头广场随处可见太极爱好者的身影。作为一种百年绝门武功,传统吴式太极的套路和剑枪棍的功夫又传至全国及海外,现在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莱州历来有u2018武术之乡u2019的美誉。吴式太极的始祖王茂斋(1862——1940年)和第二代传人修丕勋(1897——1976年)都是大武官村人。”陪同记者前来的莱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杜旭昌说,“他们两人家里都在北京经营麻刀铺,也就是现在的建材店。”

  清同治年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受聘于端王(载漪)府传授太极拳,同时任旗营武术教师。数年后,得杨露禅真传者有万春、凌山、全佑,三人拳术各有所长,凌山善发劲,万春善刚劲,全佑长于柔化。

  王有林(1862——1940年),字茂斋,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大武官村人,是全佑之徒。王茂斋于十九世纪末在北京的麻刀铺学徒,有幸从学于全佑。他生性忠厚老实,用功最甚,在师兄弟中居长。全佑去世后,王茂斋开设了自己的商号,名曰“同盛福”,经商之余,不忘练功交友。

  辛亥革命后,全佑之子吴鉴泉一家因生活艰难,举家投奔师兄王茂斋。二人按师父的传授参悟拳理,切磋技艺,经过数年的研悟,将师艺提高到新的层次,创编出松柔轻灵、严密紧凑的太极新派(后来被称为吴式太极拳),名扬京城。后来,吴鉴泉南下上海传拳,王茂斋留在北京授艺,吴式太极拳于是形成南北两派,武术界素称“南吴北王”。

  “王茂斋一生弟子众多,遍及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王杰、赵崇佑、杨禹廷及同村人修丕勋等。”杜旭昌说。

  修丕勋,字朱臣,莱州市大武官村人。自幼酷爱武术,20余岁即誉满乡里。后慕王茂斋先生德艺双馨,修丕勋拜入其门入京学艺,八年后终得太极拳之真传而获大成,为王茂斋先生之得意高足。

  “修丕勋学成后回到家乡就致力于吴式太极拳的传播。”一同前来的莱州市文化馆馆长刘茂松告诉记者,“《莱州市志》中有记载:1934年3月,县长刘国斌首倡成立掖县国术馆,自任馆长,此为境内体育机构设立之始。但该馆并非全县体育领导机构,仅招收百余名学员由武术师教练中国武术。在《莱州市志》u2018农民体育u2019中记载:境内民间历来有练拳习武的习惯。清末民初,每到秋收冬藏之后,部分民间武术师就收徒传艺,几乎村村有习武之人。特别是程郭、过西、西由、夏邱一带,武术流传颇广。国术馆成立之后,招收学员100余名,由县内武林高手林占令、修丕勋、殷河清、曹培乐等教授太极拳、八卦拳、长拳、形意拳等。1936年,林占令、修丕勋带领学员到济南参加擂台赛,学员杨其才把某司令的孙子打下擂台,一时传为佳话。国术馆的开设,对民间习武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修丕勋在国术馆收的第一批徒弟共6人,当时王茂斋还专程从北京赶来。在修良家中,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王茂斋与父亲和6位徒弟的合影。国术馆办了3年,赶上“七七事变”后停办了,王茂斋于是回乡务农,十里八乡慕名上门学艺的人聚集到他家,人们在院子里能练到深夜。

  “建国后,修丕勋曾任掖县政协委员,多次协助体委筹办武术赛事,年逾七旬仍亲自出场示范表演,深得乡民的爱戴和弟子的尊崇,为莱州太极拳的发展和武术事业的振兴做出了贡献。”刘茂松说,“修丕勋的太极功夫炉火纯青,一生弟子数百,得其真传者有其长子修良、次子修占及温铭山、孙镜清、周风岐、战波等。”

  在修丕勋大儿子修良家里有一张修丕勋在掖县第五届运动委员会上获得的“体育运动奖状”,上面标有:组别武术、项目太极、名次壹等,时间是1957年5月5日。

  修良是吴式太极拳二代传人修丕勋的长子,自十几岁就开始习练太极拳,如今不仅精通八十八式拳术老架,刀剑枪棍等器械也是样样精通。修良长年收徒授艺,其本人身形瘦小,彪悍的徒弟却都被他轻松放倒,弟子们说起他的功夫都佩服得不得了。

  “麻雀飞不出他的手掌心。”说起吴式太极的始祖王茂斋,修良的徒弟、年已六旬的王瑞池说,“太极拳可以卸劲,麻雀站在王茂斋的手掌心里飞不出去,就是被卸掉了身上的力气。”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修良说,“习练太极拳可以让人感觉灵敏,就像对方还未出手,我已洞悉了他的方向,在对方的手刚想动时先一步出手制住他。”

  修良给记者讲述了父亲修丕勋的一个故事:“曾经在平里店习练外家拳的周逢歧后又跟着我父亲习练太极拳。有一年他到我家里拜年,路上遇到师兄两人推起手来,结果谁也不服谁,就到我父亲面前讲理。周逢歧说这样练不对,应该那样练,我父亲就说那咱俩过过招。结果,周逢歧刚碰到我父亲就向后退了五六步,又翻了个跟头才停下。”

  在修丕勋的传播下,吴式太极发展至莱州各地,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其陷入瘫痪。

  “当时被批为u2018牛鬼蛇神u2019,没人敢练了,只是一些热爱者私下偷偷练。”修良说。那段日子吴式太极拳像被打入了冷宫,雪藏起来,但随着电影《少林寺》在全国的热播,莱州又掀起了习练太极拳的热潮。修丕勋的两个儿子修良、修占得父亲真传,都在家里传授太极拳。

  说起吴式太极的徒弟到底有多少,修良憨憨地笑了:“哪里记得清,只要品行好的上门来学我就教,现在也不止成千上万了。”

  修占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表演武术的武术小子们的武术顾问,而且他本人也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向各国来宾表演了精彩的中华武术。当他在北京表演茂斋老架时,一出手就吸引了太极拳的爱好者。现在街头人们常练的太极多是二十四式,这是迎合现代人的需要而改编的,而传统的茂斋老架有八十八式,要复杂得多,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会,像刀剑枪棍等器械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太极拳是一套“动中求静、静中蕴动、动静相兼、体用结合”的内家拳术,强调在道法自然的状态下掌握随心所欲的攻击和防守能力。在技击方面,它突破了“壮欺弱、慢让快”的传统思维限制,创造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小力胜大力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方法。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着重修炼头脑和心灵,修养心平气和的人生境界。

  吴式太极拳自创始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无论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派还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派,或为了应付一些人赶时髦、不愿下苦功练拳的需要,或为了表演的需要,都对早期的拳架作了很多改动,与初创之时的传统老架相比有很大出入。随着第二、第三代拳师的离世,老架传人已是寥寥。莱州的吴式太极拳虽然被循规蹈矩的传承下来,较好的保持了这一拳种初创时的面貌,但同样也有隐忧。

  “如今,吴式太极始祖王茂斋在大武官村的老宅子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他在村南的坟更是吸引了无数喜爱太极的人前来祭拜,甚至有北京和哈尔滨等地的人前来祭拜。”杜旭昌说。

  谈到吴式太极拳的发展前景,修良还是有些担忧:“习练太极拳可以修身养性,虽然练太极的人多了,但学习百年老架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在器械方面会的人更少了。”

  修良的几位徒弟虽然跟他学习了正宗的老架,但器械方面却只是学了一两样,四种器械都会的并不多。他们向记者展示了吴式太极的刀剑枪棍和老架,太极的招式看似舒缓但却隐含劲力,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徒弟们刀剑枪练下来,修良也抢起棍子表演了太极棍,别看他已经67岁,舞起来依然虎虎生风,引得徒弟们阵阵喝彩。

  修良的徒弟李伟习练的是太极枪,五路枪法他花了3年的时间全部学会,这在吴式太极的传人中是不多见。

  “太极枪抖起来需要很强的臂力。”李伟告诉记者,他从6年前开始练习太极拳,因为与师父同村,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老架到推手再到器械,功夫长进很快,每天他都要练功到半夜。修占的女儿修淑玉在太极刀上的造诣颇深,村里的妇女们每天都跟着她在小广场上练习,女英雄的英姿展露无遗。

  如今,吴式太极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悠久的历史性、厚重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文化性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一百年绝活有望更加鲜活地传承下去。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