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武侠 - 张丹枫
张丹枫

张丹枫

张丹枫是梁羽生笔下最著名的人物,梁羽生武侠名著《萍踪侠影录》的男主角,是瓦剌右丞相之子、大周世子;《散花女侠》中是“四大剑客”之首;《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中则尊为“天下第一高手”。他既是“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的名士,也是“难忘真情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的情痴。他还是一个了解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苦生民数十年”的真英雄。他是离家多年的游子,他是满怀仇恨的复仇者,他还是一个有凌云之志却当不了野心家的人,最后,他还是一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佳公子。横向的多元化的性格冲突与纵向的发展变异特征,赋予张丹枫一种一般武侠文学人物难以逾越的深度。
展开

词条概要

张丹枫,梁羽生笔下人物。《散花女侠》中是“四大剑客”之首;《联剑风云录》中则尊为“天下第一高手”。他是一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佳公子。横向的多元化的性格冲突与纵向的发展变异特征。

个人资料

姓名:张丹枫

人物形象:白马书生

身份:瓦剌右丞相之子,《散花女侠》中四大剑客之首,《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中的天下第一高手

父亲:张宗周(张士诚后人)

张丹枫

师傅:谢天华

师祖:陈玄机

师叔伯:董岳、潮音和尚、叶盈盈、云澄

妻子兼师妹:云蕾

岳父:云澄

大舅子兼同门:云重

儿女:曾在《散花女侠》书中有一女,后续小说中未提及

弟子:于承珠 、张玉虎、陈石星、霍天都

记名弟子:沐燕、沐璘

隔世弟子:孟华

忘年之交:上官天野(知己)、于谦

朋友:澹台灭明、黑白摩诃、张风府、毕道凡、乌蒙夫、云重、澹台镜明、周山民、石翠凤、段澄苍、龙腾

武器:《萍踪侠影录》一书中是白云剑,《广陵剑》一书中是白虹剑

武功:狮子吼、一指禅、玄功要诀、百变玄机掌法、须弥掌法、万流朝海元元剑法、十八式「无名剑法」

出场作品:《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

提到作品:《武林三绝》 《云海玉弓缘》 《冰河洗剑录》《游剑江湖》 《牧野流星》

初次登场:《萍踪侠影录》第三回,时年约二十出头

最终谢幕:《广陵剑》第七回逝世,时年约七十余

人物造型

白马书生

(云蕾)行到一处酒家,见门外扎着一匹白马,四蹄如雪,十分神骏。

张宗周的儿子一个人闯进关来,扮成书生模样的白马少年,骑着一匹白马,极是神骏……

(云蕾)心道:“久闻照夜狮子马是蒙古最罕见名马,以前乃是贡物,纵出千两黄金,也难求得。想不到那书生的白马,竟然就是照夜狮子。”脑海中不觉泛出那书生似笑非笑,一副懒洋洋的神气来……

——《萍踪侠影录》第三回

羊脂白玉

云蕾面色发青,举起手掌,劈面打他耳光,忽见他羊脂白玉般的脸蛋,吹弹得破,想道:“这一掌打去,岂不在他脸上留下五个指印,那多难看。”手掌拍到了中途,又收了回来。

——《萍踪侠影录》第三回

玉树临风

云蕾呆呆地望向擂台,只见张丹枫白衣飘飘,脚登粉底鞋头戴白方巾,衬着粉雕玉琢的面庞,笑吟吟地纵身上擂台,姿态美妙之极,真有如玉树临风,梨花飘雪,端的是人物俊秀,潇洒出尘。这一登台,满场武士都给他比了下去,尚未出手,已赢得一片彩声。

——《萍踪侠影录》第十六回

潇洒风流

月色澄明,荷塘泛影,只见张丹枫白衣如雪,倚槛沉吟,远远望去,就如人在田田荷叶之中,朵朵莲茶,翠盖红裳,围拥着一个白衣书生,更显得人物俊秀,潇洒风流。

——《萍踪侠影录》第十八回

人物描述

出场描写

一路无话,第三日来到阳曲,这是汾酒集散之地。入到城来,只见处处酒旗招展,云蕾腹中饥渴,心道:“久闻山西汾酒的美名,今日且放怀一喝。”云蕾行近去看,忽见墙角有江湖人物的记号,云蕾好奇心起,步上酒楼,只见一个书生,独据南面临窗的座头,把酒低酌。东面座头,却是两个粗豪男子,一肥一瘦,披襟迎风,箕踞猜枚,闹酒轰饮。云蕾旁观者清,只见这两人貌作闹酒,却时不时用眼角瞥书生。

谢幕描写

张丹枫低首冥思,往事一幕幕从心头揭过,有多少欢乐,有多少哀伤……“蕾妹,为了不负你的期望,练成无名剑法,我让你久等了。其实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就算练成了绝世武功,又有什么欢乐。”

琴声戛然而止,陈石星抬起头来,只见张丹枫俨似老僧入定,仍然是动也不动。

陈石星叫道:“师父。”不见张丹枫回答,吃了一惊,大着胆子,走过去将他扶起来,这才发觉张丹枫已经死了。

一代武学宗师,在人间难得一闻的琴声之中去世,死得十分“洒脱”,可是陈石星却不禁伤心欲绝了。正是:

入门方一日,洒泪悼师亡。

线索事迹

《萍踪侠影录》:阳曲酒楼破庙戏云蕾;黑石庄夜访石英取宝图;晋王墓双剑合璧胜黑白摩诃;获鹿化敌为友毕道凡,惺惺相惜张风府;青龙峡调虎离山解救张风府,双剑合璧胜点苍二老;京城面见于谦剖析敌情,暗助云重夺得武状元;苏州快活林豪赌赢名园,太湖西洞庭山泛舟寻宝藏;孤身被困地底获奇书,双剑扬威石阵除奸邪;献宝藏共抗外敌,护地图北上京城;土木堡劝说正统帝,解救张风府;助于谦保卫京城,探瓦剌再出边关;阳曲城紫霞报讯,六樟山群魔大会;雁门关再战乌蒙夫,紫竹林初谒萧韵兰;太师府舌战也先,石塔上保护正统;愕罗部结盟共抗也先,故居诀别云蕾;唐古拉山结识上官天野,师徒四人合斗魔头;巧计助云重,泥沼陷敌骑,存心解恩怨,假手托医书;也先兵围丞相府,云重舍命抗金牌,脱不花拼死解救,张宗周服毒自/杀。结局:恩怨了了,与云蕾同隐江南。

《散花女侠》:收于承珠为徒隐居太湖;夺门之变后远走大理;沐王府打败阳宗海,点苍山大战众魔头;送波斯公主到京城,赴英宗鸿门宴;指点霍天都,解救毕擎天,最后把于承珠许给了叶成林。

《联剑风云录》:京城教铁镜心诈死脱身,打败乔北溟,入宫迫使皇帝不再追究贡物劫案;崂山正邪巅峰对决,再次击败乔北溟。

《广陵剑》:秒杀三大魔头,收陈石星为徒,当夜逝世。

人物分析

当一切都成了历史的云烟时,有多少人会追问:“历史是什么”

史学家们当然关注历史,但他们的精力聚集于王朝的命运和帝王的世系中,芸芸众生的渺小事迹提不起他们的真正兴趣。

哲学家们也关注历史,他们会说:“说历史是历史的判断还不够,必须补充说,每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或简言之,就是历史。”(克罗齐)“历史意味着一种贯穿u2018过去u2019、u2018现在u2019与u2018将来u2019的事件联系和作用联系。”(海德格尔)但他们的思想烛照的,也是历史所包含的某些重大范畴。

文学家们亦时常被历史的光圈所迷惑。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历史的谦恭仆人,为历史补白。“史诗”之称已很能显示文学与历史的最初渊源,而“讲史”乃是宋代“说话”之中最负盛名的一个家数,明清时代的演义小说中,历史故事更成了基本情绪。在今天,林林总总的历史小说更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文学部落。

只是一般的读者不会想到,在他们拿来轻松一下,消遣一下的武侠小说中,以往分量非凡的“历史”一词,会跟他们猝不及防地打了照面。

特别是在梁羽生的小说中。

将武侠小说的传奇故事与中国历史的具体真实背景结合起来,是梁羽生的首创。他的新派武侠小说,每部几乎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从盛唐到晚清,千多年浩瀚历史风云,在他笔下都曾波翻云涌,扑朔迷离。既有正史的不朽,更多的是野史的传神。他着眼的是江山,着重的是江湖。在描绘社会动荡,外忧内患,改朝换代,诸强纷争的特殊历史阶段,诸如“安史之乱”(唐朝)“土木堡之变”(明朝)以及金元对峙,元明之交,明末清初……等等风云翻滚的时代江湖儿女的可歌可泣,无人能出其右。

金庸开始走的也是这条路子,但没有那么纯粹;古龙到了最后,压根就不再跟历史打招呼了。

只有梁羽生,既是始作涌者,又是“坚持就是胜利”的坚定卫道者。

这不仅是因为他曾经治过史,在史学家简又文先生门下接受了较长时间的熏陶,更因为他和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知识分于那样,秉承的是“经国济世”的文化价值观念,具有着强烈的社会道义感与责任感。而这种历史责任感几乎是与生俱来,深藏于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的。

据说,儒家是把世间社会问题和人的私人生活、人身修养联系起来的,不同于西方的文明,是信奉“造物主”起家的。

许多西方人认为,上帝(即造物主)高踞在人类的头上,暗暗主宰着人的灵魂;当它心情愉快的时候,它就能够把社会安排得井井有条,使统治者圣明而又谨慎,老百姓安定而又富足,整个世界都显得风平浪静。可是,当它一旦大发脾气,用一连串的战争和灾难,煽旺人类的卑劣习性,使统治者失去理智,老百姓丧失良知,社会就会一片黑暗,苦难无边无际。因此,此好彼坏,全都是上帝的一意孤行,人类哪里能主宰自己

中国的儒学所倡导的正好相反,尤其是宋朝之后的儒学更是认为每一个人都该懂得,一个国家内的历史进展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趋势,都是以各种个人的内在观念为依据的。所以,就算是梁羽生他们那一辈人,在启蒙时所读的第一课,内容必定也有着下列的这一段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进道矣。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因而在历史重大关头,当个人感情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且不可得兼时,无论怎样痛苦,怎样艰难,感情总要让位于道义,这已成了许多中国人的共识。

但悠长的三十二年过去了,梁羽生依然要以张丹枫为傲,说明他也没能超越自己,最难灿的光华似乎只凝聚在张丹枫头上了。这对于一个责任感特别强的作家来说,是不是一种遗憾,甚至是悲哀

梁羽生封笔也十年有余了,纵观他的新派武侠小说,张丹枫这个人物,依然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所以,我们也依然有话可说。

张丹枫所处的朝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有人曾怀疑地问梁羽生,作为那个时代的贵族子弟,张丹枫能具有那么多进步思想么

梁羽生当时的回答是商量式的,并不是那么断然肯定。张丹枫这个形象,除了作者过于钟爱,赋予他的性格过分纯粹之外,其他的都是有着真实的可能性存在的,作者的本身条件和时代的环境都给这种可能性提供了相当好的机缘。

从梁羽生本身的师承来看,他除了酷爱中国文学,熟悉中国历史之外,对十九世纪的西方文学也有很大的兴趣,涉猎较多。虽然他自喻说自己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才是现代的洋才子,但西方小说的影响在梁羽生作品中还是处处有迹可寻的。且听他的夫子自道:

……可以看到在厉胜男的身上有卡门的影子,卡门不顾个人恩怨,要求爱情自由,甚至死去也在所不惜;在金世遗身上有约翰·克利斯多夫的影子,金世道在未受谷之华的影响转变之前,那种情世嫉俗,任性纵情的表现,与克利斯多夫宁可与社会闹翻也要维持自己的精神自由,不也是如出一辙玉罗刹的大闹武当山,敢与武当五老冲突,这与托尔斯泰创造的安娜·卡列尼娜,不能忍受上流礼会的虚伪,敢于和它公开冲突,两者在精神上也接近得很……

如此说来,梁羽生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实在是中国名士气与欧洲十九世纪文艺思潮的结合。

按梁羽生对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的这么深刻的了解,他当知在贵族阶层里,清醒者绝不是寥若晨星的,何况中国也还有一个纳兰容若(性德)

所以,也有人认为,张丹枫的原型,实在是清代的第一词人、相国公子纳兰容若。

是否如此,当是见仁见智吧

不过,梁羽生对纳兰容若情有独钟,在另一部作品《七剑下天山》中,专门以很大的篇幅,很深的功力,刻画了另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过去,往往只是对纳兰词稍有认识,因为几乎所有的古代中国文学作品选里,都会选到他的这一首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镫。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但纳兰容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着如何的精神面貌,是否就如他词中所自况的“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相信许多读者是在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中才第一次窥见这个一生享尽富贵,却极厌恶由富贵生活所派生的虚伪无聊的贵族子弟的心灵与才情的。从这个层面上说,梁羽生除了是一个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个历史学家,因为他在尽情地想象个人的悲欢离合时,又尽可能将个人命运提升到历史的高度予以认识。

所以,喜欢梁羽生作品的读者,有许多都是为他所杜撰编造的优美的政治历史童话所吸引而沉醉其中的。

张丹枫既是梁羽生的理想,也是他们的最爱。

他挑起了他们蕴藏已深的爱国情怀,以及日渐被凡尘掩盖的高洁情操。

梁羽生是把张丹枫放在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家族称霸雄心的尖锐矛盾中描写的。他的先祖,其实和明太祖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都曾逐鹿中原,张家先祖以私盐贩子而崛起,却败于叫化子出身的朱元璋,被朱元璋沉尸长江。所建立的大周,也已风流云散,仅在苏州留下了快活林旧居和一个藏宝点。

张家的后代,直到张丹枫的父亲张宗周也以复仇为念,远避蒙古,数代帮助瓦剌整军经武,欲借瓦剌兵力与明朝再争江山。为此,不惜恶待明朝派去的使者,又闹出了一场苏武牧羊二十年的新公案。云靖一家家破人亡,全是拜张宗周所赐……正所谓,国仇未报,家仇又添。

张丹枫作为张家第三代,肩上所负的重担当是苦不堪言:明朝天子固然要防范他,云家后代亦要追杀他,而瓦剌国王也不见得会重用他。何况瓦剌国中还有一个居心叵测、凶残毒辣的太师也先在处处设梗,事事刁难张丹枫可谓是步步惊心,时时留意。

在读者和观众心目中,张丹枫首先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所被大众看重的,也是他的侠骨,而不是柔肠,虽然其实他二美兼备。

如此,云蕾等人的形象岂不成了陪衬

人物点评

超级名士

相国公子张丹枫,雍容潇酒,才调风华。他的身世和品格,集中了作者所神驰的一切内心和外表的美。“那时我刚结婚,三十来岁,正是意气风发;也许有点希望自己是张丹枫罢。”梁羽生大笑道。瞧那神情,当年作者真是把从少年时就激动自己的理想,倾注到这浊世奇男子身上去。

梁羽生武侠小说的特点,是“兼有历史小说之长”。当中最好的一部我认为是《萍踪侠影录》。全书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写于谦对蒙古抗战事迹,相当忠于《明史》。其间穿插张丹枫与仇家后代云蕾之间一段深沉凄怆的儿女之情。张丹枫的先祖,乃是曾与明太祖中原争霸的张士诚。以私盐贩子而崛起,在苏州建立大周,欲得天下;末了却败于叫化子出身的朱元璋,被朱沉尸长江。张朱两家有血海深仇,张士诚遗孤远走蒙古,几代帮助瓦刺整军经武,欲借瓦刺兵力与明朝再争江山。

张士诚的第三代,却出了张丹枫这样一个心连广宇、高瞻远瞩的“逆子”。他看穿父辈为一家一姓争天下,不惜借助瓦刺的作法,是糊涂狭窄违反百姓利益的。在内忧外患的深重危机下,凭一身惊人武艺、滔滔辩才;肩负国家民族重任,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间,屡建奇功……。

他胸有丘壑,却从不矫情饰俗。“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活脱脱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他善哭能饮,教人想起同样善哭纵酒的魏晋名士阮籍;然而绝不似阮籍稽康的消极避世。他甘愿抛却富贵荣华,把祖传宝物地图献给于谦,以作“捍卫国家的义兵军饷”。情节似脱胎于虬髯客献资产以助李世民的故事。但虬髯客为的是“真命天子”不可抗,张丹枫为的却是人间正义,苍生安宁。梁羽生是有意写得比虬髯客境界更高了。

张丹枫与云蕾经受的情感磨折,教人想起纳兰词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这段沉挚蕴藉的感情,和家国命运又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这就比一般的儿女缠绵超脱了。

只是在塑造这古代型知识分子方面,梁羽生似乎仍未能自我超越,岂不可惜?(节选自《梁羽生的武侠文学》作者:司马中原等 本文原载于一九七七年四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八日的香港《新晚报》)

侠中之侠

在梁羽生看来,张丹枫是最完美的侠。

在新派武侠小说园地里坚持了三十二年之久,创作了长篇武侠小说三十多部计一百余册之后,有人问梁羽生:刀光剑影三十二年,笔下涌出的人物,何止百千,其中塑造得最好的是谁?“还是张丹枫。”

那时的梁羽生,必定是带着笑意说的,有一分从容和几许满足。惟有《萍踪侠影录》中的相国公子张丹枫,志向远大,满腹经纶,才调高华,潇洒不羁,“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最能表现梁羽生治国安邦的抱负,抒发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这毫不奇怪,没有一个作家,会在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中,没有留下自己的思想的痕迹,生活的原型。正如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张爱玲写出了《倾城之恋》,巴金写出了《家》。

梁羽生很自然就会写出《萍踪侠影录》和张丹枫。他既秉承了儒家文化的血缘——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又有着江湖儿女的豪迈洒脱——视功名利禄为浮云。所以,他除了是一位才调高华的名士外,还是一个胸怀安邦志,铲除世间不平的快客,更是一个心连广宇襟怀坦荡的的民族英雄。这当然值得梁羽生骄傲,试问,在数量浩繁的新派武侠小说中,还有那一位人物能集张丹枫的美德于一身,再进行超越?

再从当时梁羽生写作武侠小说的处境来说,开始他写《龙虎斗京华》时,固然是偶然加匆忙,其中的缘起,许多看武侠小说的读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说,一开始时梁羽生并没有要重振武侠小说雄风的野心,要开创一门”教派”的宏愿,那么,到了他的第八部作品《萍踪侠影录》,之前的《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既已奠定了他的新派武侠小说鼻祖的地位,那么,张丹枫这个超级侠士的脱颖而出,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

他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具有着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当是预想中的事。

他是读者崇尚的民族英雄,若没有进步的思想,不俗的所为,何来让人景仰?

他的侠士风度正是在这种蒺藜满布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在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中,在残酷的现实提醒下,他渐渐看穿了父祖辈们为一家一姓争天下,不惜借助外族的做法,是狭窄自私、不顾百姓死生存亡和国家社稷利益的。为此,在明朝内忧外患的深重危机下,他帮助曾留下一代英名于世的于谦抗击蒙古军的入侵。凭着一身惊人武功,滔滔辩才,肩负国家民族重任,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间,屡建奇功。

他的名士风格也是在刀光剑影中确立的,在作品的第三回中,他才显身,显身之后有好长时间又神龙见首不见尾。他胸有丘壑,却从不矫情饰俗;能歌善饮,却不见轻浮;侠骨柔肠,却充溢浩然正气。

他的不拘性情,让人想起了同样善哭纵酒的另一典型——晋时代的名士阮籍,但他又绝不似阮籍以及稽康等人的消极避世。

他的才调高华,让人想起了长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才子李白,但他又没有李白的过于恃才傲物。

他的心胸见识,让人想起了《虬髯客传》中的那位见李世民即“推抨敛首”的真汉子。但虬髯客献资产助李世民,是迫于“天命不可违”,张丹枫的献出藏宝,却是为了社稷平稳,苍生安宁。

所以,熟知梁羽生的龙飞立才在他的《剑气萧心梁羽生》中对此大加赞赏,说梁羽生的张丹枫要比虬髯客境界更高一筹。

所以,当七十年代的香港佳视首播《萍踪侠影录》连续剧时,千万观众都为陈强所扮演的张丹枫着迷。(摘自《梁羽生传奇·萍踪侠影录》)

第一狂侠

张丹枫是让梁羽生受定位为「名士风流派」的经典人物,也是羽生笔下第一狂侠。他虽然生在塞外蒙古、却还是长得一副山温水软的样子,并且博学多才、饱读诗书。有趣的是,他虽然常做书生打扮,却非腐儒酸丁,反而是一个慷慨激昂的狂歌之士,志节可比陆游、辛弃疾。他虽然时露狂态、桀傲不驯,却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一则是因为命运的锁炼层层缠绕,让他根本喘不过气;二则是与云蕾的一段感情波折不断,若有似无。只有借着狂歌痛哭、佯癫卖狂才能把愁怀抒发于万一,若非如此他早就精神崩溃了。

张丹枫内在最强烈的戏剧冲突,就是在于他不顾自己宿命安排,取得先祖藏珍之后反其道而行,把它捐给仇敌大明朝用做军饷,就此放弃了争夺天下的志业。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确实是一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行为,但是反过来说,也只有张丹枫如此「狂人」才做得下手。如果用正常人的思考逻辑来看,天时、地利、人和全在掌握之中,不搞革命欲待何时?所以说张丹枫最伟大的「侠行」,其实也是一种超乎想象的「狂行」,这让他「狂侠」的称号无意中又多了一层更深的意涵。

如果说张丹枫的成就只在于大我的,排除省藉情结安邦定国有功,我看这部作品大概也是叫好不叫座。张丹枫的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第二个原因就在于他的浪漫情怀:大明朝九万里河山说不要就不要,这是何等英雄气概。可偏偏云蕾一个仇家之女,可以教他魂牵梦萦爱到发疯。张丹枫在会见云蕾父母之前,所展露的狂态都是可理解的,因为他年少风流、因为他身娇肉贵、因为他书剑双绝、因为他睥睨天下。

从入关寻宝到拔剑护仇,多少困难多少阻碍都未将他挫败,怎么一个娶不到云蕾就让他丧心失忆、痴傻成狂(这回是真狂)?这岂非太荒谬、太不合乎逻辑了吗?

关于这点,可以用武侠小说的公式来做解释:「如果一个主角人物各方面都非常顺遂,作者必会安排他在个性上有所缺陷,再不就是感情上遭遇挫折。」因为情之一字伤人至深,不管你武功炼得再高深、心志锻炼到再坚强都没有用,想不开就是想不开。所以说张丹枫痴恋云蕾这码子事正好是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张丹枫的人物血肉与历史元素紧紧相连,塑造出他「狂侠」的基本形象,但是他之所以栩栩如生,引起观众共鸣,却是因为他是青春少男为情所困啊。

羽生笔下有两位经典狂侠:张丹枫与金世遗。让张丹枫抡元当「大狂」,因为他气度恢宏、胸怀广阔,经典到不行。金世遗虽然也颇狂,却只能算是「小狂」,因为他的狂态基本上是不知天高地厚,比较小家子气。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比较令狐冲和杨过,就可以知道大狂小狂的区别。(车田小美)

侠义个性

《萍踪侠影》的主人公张丹枫形象,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理想人格的简单的化身,即是一种公式化的人造神,实际上,不可轻易下结论。在张丹枫形象的理想化的轮廓中,却又有真实的血肉及其独特的风骨,不可不察。

首先,从整体上说,小说的叙事,是在两重矛盾冲突中来表现张丹枫这一人物的性格。一方面是在前文中提及的,他作为张士诚的后人,即作为一个“复仇者”,来到故国中原,本意在复仇兼复国,因遇非常时刻(民族危亡、国家大难)及非常之变(包括回故乡、遇云蕾、经风雨、见世面而造成的情感、心理、观念及思想态度的变化),反过来帮助朱明王朝抗敌御侮,保民卫国,从而使张丹枫成为真正的侠之大者。这一点,我们在前文中已说过了。

另一面,张丹枫又是作为云氏的仇家、云蕾的复仇对象,而出现的。这使他有了另一重身份、另一层磨难,同时,在形象上又展示出另一层意义。如果说前一点是“江山之仇”,则这一点是“江湖之仇”,从而使小说两相交织;如果说前一点表现了张丹枫的“阳”面,即大节、大义、大侠、大公的一面,则这一点则表现为其“阴”面,即个人的、隐私的、情感的一面;进而,在前一种仇恨矛盾中,张丹枫是主动的复仇者,是可以自由抉择的,而在这一矛盾中却是被动的、别人的复仇对象,无法自由抉择。有了这样的“阴阳”合一,则张丹枫的形象自然呈现出真实的血肉,并且 成为一种立体,而非一纸扁平的理想化身。

面对云蕾,张丹枫陷入了尴尬的处境,矛盾极为复杂:(1)云家与张家确实有血海深仇,而此仇的结成,又确实是张家之罪,使云靖无辜在异域艰苦忍辱20年之久。虽则张宗周最后转变态度,敬服云靖并内疚于心,颇想补救,奈云靖至死不领其情、不明其理,而将张氏一家视为血海深仇。(2)倘若仅是如此,张丹枫或抗或避,倒也并不为难,为难的是,他与云蕾邂逅,倾盖如故,而后发展为双双钟情,难以解脱,两人都在情仇之间,痛苦不堪。想打又有情伤,想避又有恋想,真正是好不得、坏不得;打不得、避不得;哭不得、笑不得,矛盾重重,情难自己。(3)张丹枫当然不想与云家为仇,云蕾也慢慢地觉得此仇不报也罢,此情绵绵难消,算是渡过了一重难关;岂知云蕾的哥哥云重出现,又将一对恋人生生拆开,要做仇人论,后来,云重虽不再将张丹枫当成仇敌了,但要想他将云蕾许配给张丹枫,却是万万不能;更何况,就算云重同意许婚,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云重和云蕾的未死的父亲云澄又何能答应?云澄在救父一役中,虽幸得未死,但却从此伤残,受尽磨难屈辱,又怎能不把这个账记到张家头上?

面临这一切,张丹枫俱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再大的英雄,碰到这样的矛盾,只怕也没啥办法。于是,只有焦灼、痛苦、忍辱、期待、佯狂,乃至,到最后,真的无法自己、情不自禁,陷入了癫狂之中。——“难忘恩怨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老魔上官天野为自己写下的这一副对联,仿佛正是张丹枫情感痛苦乃至陷于癫狂无党的写照。而有了这条线索,可以说是看到了另一个张丹枫,即无可奈何的张丹枫和孤独无依的张丹枫,这与以前的胸怀远大、义薄云天、英雄盖世的张丹枫简直判若两人。而合二为一之后,一物两面,便使理想化的超级侠模,变成活生生的真人形象。“只为情痴只为真”,写张丹枫“情痴”的一面,正是塑造这一人物成“真”的不二法门。作者深明此理,是以写起来得心应手,人物也就栩栩如生了。这是一层。

另一层,更具体的,作者笔下的张丹枫,英俊潇洒,文武全才,穿白袍,骑白马,宝剑名驹,只身单骑,饮酒吟诗,能歌能哭,亦侠亦狂,真不似人间之士,而似洒脱神仙。这当然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格形象,及其理想的行为方式。但在这一外表之下,还是慢慢地看到他的火热的心肠及其真实的人性、心理。并且能反溯出张丹枫之所以如此的缘由:(1)须知张丹枫是瓦剌丞相张宗周的儿子,家庭高贵,教养不差,江南人种,北地开花,所以他的英俊、才华、名马、宝剑,自是毫不稀奇;(2)进而,张丹枫虽不是纨袴子弟,甚至也没多少纨袴习气,但毕竟是年轻气盛,识天下为无物,不知愁苦滋味,所以有种种潇洒乃至狂傲之态,自不稀奇;(3)又何况,张丹枫既非一般武林豪士,亦非赶考的白马书生,甚至也不仅是瓦剌丞相的公子,而是张士诚的后周王朝的下一个雄心勃勃的复辟者、接班人,一心要与朱明王朝争夺天下的张家“少主”,其气概与作派,自然格外不同,雄心大志,奇才佳性,当会溢于言表。

进而,张丹枫虽身负复仇复国的大任,且具非同一般的大志雄才,但他一无历史上的王权争霸者的阴鸷、残忍、凶狠;二无儒家“王道正统”的“君子”之风,而是至情至性,个性鲜明,正所谓“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这就与正宗的霸道、王道及侠道都拉开了一段距离,而突出了个人性情及其性格风采。张丹枫的狂、侠、歌、哭,在书中都见到了,其情其境,其行其遇,莫不自然。这有两个意思,一是,梁羽生个人虽然坚持传统侠道,做正格文章,但却具名士风度,尤重名士理想,所以在这部书中要塑造这样一位名士型的侠义英雄。二是,在写这一名士型侠士之时,虽然有明显的理想化的痕迹,但这理想,却不是一般性的或公式化的侠道理想,而是具有独特人文色彩及个性基础的人格理想。这使张丹枫成为了“这一个”,而非某种理想的简单的化身。

试想,若非张凡枫如此超凡脱俗、潇洒出群,拿得起,放得下,至性至情、见识深广,又怎能做得出将千万珍宝视若粪土,将君侯将相不当回事,而以天下苍生为重,抑一己之私仇而帮助累世仇家抗敌御侮、安邦定国?若不是这样一位张丹枫,又如何能让朱明皇帝垂首,名臣于谦喜爱敬重,天下英雄折服,美女云蕾钟情至深,且让固执如牛的云重及仇深似海的云澄最后改变印象、又改变不让云蕾与之相爱的决定?

最后,再具体一点,抹掉一切概念的框架,不要做什么概括,譬如什么理论都不懂或都不管,胸无成见,来看张丹枫这一人物。不难看到,张丹枫这位年轻人,活泼机智、心肠火热、为人直爽、谈吐幽默,有一股热情奔放的生命活力和一种让人欣赏的个性风度。(《萍踪侠影》赏析 陈墨)

武侠地位

梁羽生小说《萍踪侠影录》主人公。明代大侠,瓦剌右丞相张宗周之子,武林怪杰玄机逸士门下弟子谢天华之徒,后与玄机逸士门下的另一位弟子叶盈盈的徒弟云蕾结为一对武林侠侣,张丹枫是一个集传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诗意与浓郁的青春气息于一身的文学形象,也是梁羽生笔下最独特、最成功的武侠人物之一。

元代末年,张丹枫的先祖“大周皇帝”张士诚曾与明太祖朱元璋争夺天下,苏州一战后兵败自杀,张士诚的后人也被迫远走塞外,定居瓦剌。张丹枫出生于塞外异域,自幼便在官拜瓦剌丞相的父亲张宗周熏陶教导下立下灭明复周的志向,但他的受定恩师谢天华却是一位侠肝义胆的中原武林高手,张丹枫受其影响,又是一个极重民族大义富有爱国爱民精神的热血青年。

这一切形成了其性格的第一重矛盾——国恨家仇与爱国爱民精神难以协调:若不借助于瓦剌军队,其灭明复周的抱负永远是一场梦;若借瓦剌军队进攻自己的父母之邦、屠杀自己的同胞又与其从谢天华那里受到的侠义教育格格不入。这种矛盾压迫着张丹枫那诗人般的敏感心灵,使他不得不于学艺初成后出走瓦剌。

出师以后,与仇家之女云蕾铭心刻骨的相恋以及因此受到云蕾父兄的反对形成张丹枫性格的第二重矛盾——家仇与涌现纠结难解:舍弃爱情固然非张丹枫所愿,而要化解两家的数代深仇又是千难万难。为张丹枫陷入人生最深重、最难以自拔的矛盾漩涡之中,他歌哭无常,徘徊歧路,以至纵酒狂醉,游戏风尘,想借此来逃避生命深处的创痛。瓦剌大军南侵加重了张丹枫的性格危机,但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彻底解脱个人精神冲突的机遇。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终于挺身而出,放弃了个人家庭的灭明复周念头,主动献出了准备用于复周的宝藏和极富军事价值的天下地形图,并亲身投入到明朝军民抗击瓦剌入侵的事业中,最终将有生以来即郁结于心头的矛盾危机消除,与自己热爱的仇家之女云蕾结合。

表面看来,张丹枫最后的抉择只是出于他个人的带有偶然性的一念,但实际上都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张丹枫武功盖世,为一代武林领袖,身后威名历三百余年而不衰,但他从其本质上来说却是一个温和的和平主义者,与一般快意恩仇、流血见红的武林人物不同,他深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仇怨、敌视和战争,他也想灭明复周,但正像他对云蕾所言,这一切并不仅是为了称王称帝,也不仅是为了报复家仇,而是想借自己之手实现一个“天下万邦,永不再动干戈”的太平人间。这当然是张丹枫的一个美好梦想,同时它也实在是张丹枫心灵深处的真实呼唤,是他性格发展与完善的最原始的动力。多元化的性格冲突和纵向发展变异的特征,使他成为作者特定的人道主义理想——爱国爱民的武侠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也使他成为了梁羽生武侠文学创作乃至整个中国武侠文学创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形象。(《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鉴赏·抱雪)

经典情节

(1)、好为人师

云蕾面红过耳,低声道谢,书生道:“谢什么?我教你一个秘诀,你下一次喝酒时多穿两件衣裳,结帐时就不怕了。”酒气扑人,摇摇晃晃,不理云蕾,下楼自去。云蕾好生着恼,心道:“好个不知礼貌的狂生,刚才若不是我去救你,只怕你的东西早已被人抢去了。”

(2)、妙手空空

云蕾也走过去,双掌一推,道:“你们闹酒怎么闹到别人的座位?”顺手一摸,把两个汉子的银两都摸了过来,云蕾身手轻灵,在喧闹之中偷窃银两,竟无一人知晓。那两个汉子给她一推,胸口发痛,吃了一惊,不敢再闹,嘀嘀咕咕地言道:“谁叫他赖我偷东西?”旁边的人劝道:“好了,好了。你们先撞人家总是不对,回去好好喝酒吧。”那书生举起酒杯道:“老弟台,你也喝一杯。”酒气喷人,云蕾道:“多谢了。”回到自己座位,看那两个汉子如何。

(3)、模仿能力强

云蕾大怒,一掌将芋头拍飞,道:“谁和你开玩笑呢,喂,我问你,你姓甚名谁,从哪里来的?”那书生一瞪眼睛,忽然学足云蕾的神气,戟指喝道:“喂,我来问你,你姓甚名谁,从哪里来的?

(4)、不识好人心

云蕾送他日月双旗,实是一番好意,不料那书生面色一变,拿起日月双旗,忽然冷笑道:“大丈夫立身处世,岂能托庇匪人?你读过孔孟之书吗?”双手一撕,竟把威震胡汉的日月双旗撕成四片。

(5)、善于笑

云蕾心中一动,道:“你是从雁门关外来的吗?”书生仰天一笑,吟道:“浮萍飘泊本无根,落拓江湖群君问。”笑得甚是凄凉。

(6)、善于哭,且收发自如

云蕾心道:“古人云狂歌当哭,听他这歌声,真比哭还难受。”想不到那书生一歌既终,当真哭了起来,哭声震林,哭得树叶摇落,林鸟惊飞。云蕾手足无措,不知其悲从何来,何故痛哭如斯?

(7)、爱,缘起于至情至性

书生诧然说道:“你看我不像汉人吗?”书生剑眉朗目,俊美异常,莫说在蒙古找不到这样的人物,即在江南士子之中也不可多见。云蕾瞧他一眼,面上又是一红,道:“你就是死了变灰,也还是汉人。”话说之后,忽感失言,那书生眼睛一亮,放声说道:“对极,对极。我死了变灰也还是中国之人。咱们喝酒。”拔开塞子,又把那蒙古酒倾入口中。

(8)、爱,因为信任而深厚

云蕾自猜自想,心中释然,忽然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大哥,我相信你。”

张丹枫脸色舒展,现出无限欣悦之情,低声说道:“贤弟,你是我生平第一知己。好好用功吧,今晚我给你说第一个故事。”

(9)、善施催眠术

丹枫暗暗偷笑,黑暗中但见云蕾一双眼睛有如黑夜明星,闪闪发亮。张丹枫柔声说道:“小兄弟,你该睡啦。”给她低唱催眠小曲,云蕾本觉疲倦,吃饱之后,听他柔声催眠,睡意顿浓,眼皮慢慢地阖了下来。

(10)、精灵古怪

山坳那边追杀之声越来越近,张风府将头颅包好,挂在马鞍,背向张、云二人。张丹枫突然抽出宝剑,刷的一剑刺去,云蕾惊呼道:“你干什么?”但见张风府痛得哇然大叫,回过头来,眼中神色,惊骇之极。

这一剑只削去了张风府左臂一片皮肉,并无大碍。张风府又惊又怒刚说得一个“好”字,只听得张丹枫低声说道:“快拾起缅刀,与我交手。”张风府恍然大悟,立即拾起缅刀,与张丹枫打作一团,左臂鲜血,一点一点地滴在地上,也顾不得止痛包扎。

张丹枫边打边低声笑道:“你适才砍我一刀,没有砍着,我刺你一剑,却把你刺伤,你服了我吧。”张风府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刀法散漫,不料张丹枫真真假假,剑法一紧,竟如狂风暴雨般的杀来,张风府左臂受伤,险险被他刺中要害,迫得认真抵敌。

(11)、偶失小节

张丹枫歌声一停,忽见那少女在嶙峋石笋丛中冉冉出现,笑靥如花,轻轻向他招手。张丹枫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

(12)、偶失分寸

云蕾哪知厉害,一阵激动,忍不着又道:“哥哥你怎么啦?大--丹枫,他的伤厉害么?”她以前叫惯了张丹枫做“大哥”,这两字几乎冲口而出,到了口边,才改唤“丹枫”,脸上不觉泛起一阵红潮,张丹枫道:“没--没什么,但还是让他歇歇的好。”

(13)、荷塘月色

月光如水,从树叶缝间遍洒下来,两个少女的手紧紧牵在一起,两个少女的心也在各自跃动。隔着荷塘望去,碧纱窗上现出人影,澹台镜明笑道:“张丹枫还没有睡,他正在等着你呢。”云蕾“呸”了一声,面上登时发热。

(14)、情敌之间

云蕾昨日露了庐山真相,索性换回了女子的衣裳,周山民一见,颇是惊奇,与众人打了招呼,又向云蕾瞥了一眼。云蕾笑道:“我托你的事情,我已经自己说清楚啦。”云蕾换了女装,一笑之下,梨涡隐现,有如初开的百合花,在周山民眼中更增美丽,周山民不觉心中一动,但见张丹枫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又不觉爽然若失。

(15)、门前伤别离

张丹枫叫了一声,只见云蕾头也不抬,左手拖着父亲,右手拖着母亲,走进柴门,接着是“砰”的一声,柴门也关上了,两扇破门,将两人分开,门里门外,已隔绝成两个世界。张丹枫绝望之极,云蕾走进门内,将他关在门外之时,竟然没有回头望他一眼。

(16)、一画卷河山

张丹枫自言自笑道:“天地之间哪还有人比得上我的小兄弟,画中少女虽美也难及她万一。”不知不觉拿起书案的纸笔,画了一张又一画,画的都是云蕾的肖像,有含羞的云蕾,有带笑的云蕾,有薄怒的云蕾,有佯嗔的云蕾,有惹怜的云蕾,种种神情,种种体态,一一描绘在纸上,兴犹未已,又画了一幅她和自己并马奔驰的图画,题上一首小词道:“掠水惊鸿,寻巢乳燕,云山记得曾相见,可怜踏尽去来枝,寒林漠漠无由面。人隔天河,声疑禁院,心魂漫逐秋魂转,水流花谢不关情,清溪空蕴词人怨。”

(17)、舍得下的江山,舍不下的你

寒风飒飒,张丹枫与云蕾相对而立,各自无语,各自凄凉。澹台灭明摇了摇头,轻轻叹息,忽在张丹枫的耳边低声说道:“你抛得下大明九万里的锦绣河山,难道就抛不开一个女子?”张丹枫心头一震,道:“什么?”澹台灭明道:“你的父亲指你重光大周,你为了不让中华九万里的锦乡河山沦于夷狄,冒了多少艰危,献宝献图,挽救了大明天下。你帝王之业尚自可弃,还有什么恩怨不能抛开?”张丹枫怔了一怔,道:“我视帝王如粪土……”澹台灭明紧接着道:“祖国河山待你回。”张丹枫面色倏而一变,由白转红,澹台灭明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如在他的心上响起了一个焦雷,这霎时间,他想起了自己从漠北赶往江南,又从江南重回漠北,历尽万水千山,经过无穷劫难,所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一番壮志,为了保全中华的锦绣河山,为了要使中国和瓦剌永息干戈,四邻和睦。这番理想而今即将实现,自己却这样颓唐。张丹枫本是聪明绝顶,极能分辨是非之人,如此一想,顿觉胸中热血沸腾,不能自己,神志立即清醒,咬一咬牙,忽而说道:“澹台将军,多谢你来接我,咱们走吧。”

(18)、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

古城如画,景色还似当年的浅笑的轻频,不住地在眼前摇晃,张丹枫禁不住低低地叹了一声:“小兄弟,一切都太迟了啊。”

忽听得一声娇笑,张丹枫的耳边就似听得云蕾说道:“谁说太迟?你怎么不等我啊?”张丹枫回头一看望,只见一匹枣红马上,骑的正是云蕾,浅笑盈盈,还是当年模样。张丹枫如在梦中初醒低声说道:“小兄弟,你也进城么?”

人物对白

亦狂亦侠,能哭能歌,情痴不悔

1、书生服饰华贵,似乎是富家公子,他独自饮酒,一杯又复一杯,身子摇摇晃晃,颇似有了酒意,忽而高声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摇头摆脑,醉态可掬,咕嘟嘟又尽一杯。

2、那书生忽然摇摇摆摆走了出来,吟道:“四海之内皆朋友,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位小哥的帐我会了。”摸出一锭银子,足有十两,抛给掌柜道:“多下的给你。”

3、那书生吟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呀,呀。我不和你喝酒,不和你喝酒。”醉态可掬。云蕾给他弄得不知应付,正想扶他,忽见他双腿一夹,那匹白马飞一般地奔跑。

4、那书生咬一口芋头,摇头摆脑,自言自语道:“黄酒可醉,汾酒亦醉;鱼肉固佳,芋头亦妙。好香呀,好香。”云蕾怒看他一眼,别过头去。那书生叫道:“喂,吃白食的,给你一个芋头。”

5、那书生翻了个身,咿咿唔唔的呻了两声,云蕾叫道:“强盗来啦。”那书生睡眼惺松,懒洋洋地坐起来,吟道:“大梦 谁先觉,平生 我自知。”

6、云蕾送他日月双旗,实是一番好意,不料那书生面色一变,拿起日月双旗,忽然冷笑说道:“大丈夫立身处世,岂能托庇匪人?你读过孔孟之书吗?”双手一撕,竟把威震胡汉的日月双旗撕成四片。

7、书生摇了摇头,忽而仰天叹道:“一掷乾坤作等闲,神州谁是真豪杰?沙家父子在黑道上也有点虚名,谁知却是如此不成气候。”意兴萧索,一派失望的神情。

8、书生面色略变,却微微一笑,掩饰神情,又摇了摇头,说道:“金刀寨主与沙家父子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只是要说他就是真豪杰嘛,也还未见得。”云蕾气道:“好,普天之下,只有你才是豪杰。”一怒冲出树林,忽见眼前人影一晃,只听得书生笑道:“小兄弟,慢走,我说你才是豪杰。”

9、书生仰天一笑,吟道:“浮萍飘泊本无根,落拓江湖君莫问。”笑得甚是凄凉。云蕾心道:“这人想必也有一段伤心身世,与我一样。我的伤心身世也不欲人知,那又何必去盘问他?”如此一想,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道:“好,那我不再恼你了,咱们就此分手吧。”书生忽又笑道:“小兄弟,你今日做我的保镖,我该请你喝一杯酒。这回你是有功受禄,我不说你白食了。”

10、只见那书生走近摩挲,看了又看,忽而高歌道:“谁把苏杭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古愁。呀,牵——动——长——江——万——古——愁。”唱到最后一句,反复吟咏,摇曳生姿,真如不胜那万古之愁。云蕾心道:“古人云狂歌当哭,听他这歌声,真比哭还难受。”想不到那书生一歌既终,当真哭了起来,哭声震林,哭得树叶摇落,林鸟惊飞。

11、书生哭个不停,云蕾给他哭得心烦意乱,对方是个陌生男子,想上去劝解,又觉不好意思;若离开他,又似不近人情。书生越哭越哀,云蕾也觉心酸,忍不住陪他哭了。书生瞥她一眼,忽而以袖拭泪,哭声顿止。猛又抬起头来,仰天狂笑。

12、书生纵声大笑,吟道:“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当哭便哭,当笑便笑,何必矫情饰俗。你我俱是性情中人,哭哭笑笑,有何足怪?”双手把画缓缓卷起,吟道:“长江万古向东流,立马胡山志未酬,六十年来一回顾,江南漠北几人愁?”

13、只听得书生又缓缓说道:“今日笑得痛快,哭也痛快,可惜酒已没有了。”“卜”的一声,把葫芦掷到地上,碎为四片。书生行径虽然怪异,云蕾却觉得他别有一种强烈的感人之处。

14、张丹枫说道:“意气相投,结为知己,又何必问是男是女,是女是男。嗯,小兄弟,难道你也有世俗之见么?”

15、张丹枫大笑道:“你是说雁门关外的那位周少寨主么?他们父子也还算得是个人物。会合石英传下绿林令箭,不利于我,此事亦早已在我意中。我生来不惯求人,而且借势力压服下来,我面上亦无光彩。再说实话,我若是怕他们传什么绿林箭,适才我一出去,就可以结果你的义兄,我偏要让他们试一试。

16、门外白马欢跃嘶鸣,张丹枫手抚剑柄,俯腰一躬,道声:“多谢老伯。”飞身上马,朗声吟道:“中州风雨我归来,但愿江山出霸才,倘得涛平波静日,与君同上集贤台。”眼光一与云蕾相接,立刻纵马奔驰,诗声摇曳之中,白马已闪电般奔出数里之外。毕道凡双目闪光,呆然远望,忽而翘起拇指,大声赞道:“好气概,果然胜似前人,不枉石英替他守了几十年。”

17、只见张丹枫神色仓惶,满头大汗,一跃下马,抢着叫道:“世伯快走。”毕道凡双眼一翻,冷冷说道:“好呀,你还有什么花招?”张丹枫怔了怔,面色倏变,仰天狂笑道:“悠悠苍天,知我谁人?毕爷,此刻我也不愿多费唇舌,要你信我。我只求你快走,官军离此已不到十里了。”

18、张丹枫道:“我入关之后,细察情形,明朝其实已是腐败到极,要报仇我看也不很难,我若找到地图宝藏,重金结士,揭竿为旗,大明天下不难夺取。”云蕾吃了一惊,问道:“你想称王称帝?”张丹枫笑道:“皇帝也是常人做,一家一姓的江山岂能维持百世?不过我抢大明的江山,也不只是就为了做皇帝……”云蕾道:“就为了报仇吗?”张丹枫道:“也不只是就为报仇,若然天下万邦,永不再动干戈,那可多好。”顿了一顿,忽然一阵狂笑,吟道:“人寿有几何?河清安可俟?焉得圣人出,大同传万世。哈,哈,若能酬夙愿,何必为天子?”

19、张丹枫叹了口气,骑上白马,缓缓走出山谷,马蹄踏着零落的花瓣,放声歌道: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20、只听得张丹枫又道:“我此次入京,冒险谒见,承大人深信不疑,异日若有所需,粉身碎骨,无以为报。”于谦道:“为了莽莽神州,世兄报国即是报我。”张丹枫道:“男儿当报国,何必再叮咛。夜已深,大人也该安歇了,晚生告辞。”

21、张丹枫忽地一阵狂笑,重复吟道:“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晚生无酒亦醉,请大人恕我狂态毕露。后会有期,请大人不必送了。”

22、张丹枫将九头狮子的财产散尽,哈哈大笑,忽然俯身在莲塘里摘了一朵荷花,吟道:“还我名园真面目,莲花今日出淤泥。”眼中簌簌掉下泪来。

23、这时张丹枫已是一叶轻舟,逍遥在太湖之上。他右手划桨,左手拿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锁匙,放目湖山,高声吟道:“太湖三万六千顷,难洗英雄今古愁。”吟声掠过湖面,把芦苇中的沙鸥白鹭惊得卜卜飞起。

24、张丹枫生性豁达,再翻读那本《玄功要诀》,忽而笑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也是孔子说的。我而今得此异书,如闻一代宗师,亲传大道,可窥武学不传之秘,获前人未有之缘,那还不心满意足,却还斤斤计较自己能活多少天,胸襟如此滞而不化,岂不为古圣先贤所笑。”

25、张丹枫吟道:

金锁重门荒苑静,倚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这是五代时后蜀词人鹿虔扆的《临江仙》。澹台镜明心道:“虽是借词寄意,却正切合此时、此地、此景、此人的身份。隔湖南望,便是苏州,苏州张士诚当年的宫殿,而今已大半沦为荒园废壁,蔓草苍苔,难怪他有此感慨。”又想道,“他如此眷怀故国,却肯将地宝藏,都献与祖先的对头——明朝的天子,这种胸襟,更是古今罕有。”

正自思量,忽听得张丹枫又轻拍阑干,低声吟道: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

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吟声悲苦,吟到后来,竟是如泣如诉,呜咽不能成声。澹台镜明只知道张丹枫善笑,却不知道他也善哭——“亦狂亦侠,能哭能歌。”听他哭得悲苦,心也酸了。忽而哭声一止,张丹枫又笑了起来,反复吟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既然甘心憔悴,始终不悔,那又有什么可以伤心?呀,小兄弟,小兄弟,你就是再将我狠狠折磨,我也绝不会对你埋怨。”

26、云蕾往前疾跑,只听得后面一声长叹,张丹枫的声音说道:“见了你惹你伤心,不见你我又伤心。呀,你伤心不如我伤心。小兄弟,你好好保重,去吧,去吧。”云蕾心中一酸,强忍着泪,也不回头。只听得后面诗声断续,随风飘入耳中,听清楚了,却是“相见争如不见,有情总似无情”两句。云蕾十七岁有多,从未想过男女之情,听了诗声,面上一红,细细咀嚼这两句话,心道:“难道我真是陷入情网中了?”陡觉神思飘忽,一片迷惘,从面上红到耳根。脚步却是不敢停留,转眼之间,又跑出数十丈,再回头时,张丹枫的影子又不见了。

27、张丹枫叫了一声,只见云蕾头也不抬,左手拖着父亲,右手拖着母亲,走进柴门,接着“砰”的一声,柴门也关上了,两扇破门,将两人分开,门里门外,已隔绝成两个世界。张丹枫绝望之极,云蕾走进门内,将他关在门外之时,竟然没有回头望他一眼。

28、但还有人比云蕾更要可怜,那是张丹枫。云蕾此际,尚有父母在身旁抚慰着她,可是张丹枫的满怀凄楚,却连找一个人诉说也不能够。他绝望到了极点。如痴如狂,天地茫茫,孤身只影,竟不知该走到何处?

29、张丹枫迷迷糊糊,眼睛也不睁开,竟不知自己做过何事,一有知觉,便即嚷道:“小兄弟,小兄弟。”上官天野倒了一碗茶放在他的口边,只听得张丹枫又嚷道:“呀,呀,小兄弟,你不欢喜马奶酒,我也不喝这马奶酒。”

上官天野心道:“这人神思纷乱,怪不得脉象之中,有心火郁结之象。”说道:“好,你不要马奶酒,用酸葡萄酒来送乳酪吧。”另外取过一奶酪,仍将那碗香茶移开了又再拿回给他,张丹枫迷迷糊糊,将奶酪和香茶全都一齐喝了,叫道:“小兄弟,小兄弟,这才是我的好兄弟,我踏进门来,你不再赶我了?哈哈,你不再赶我了。”蓦地向长椅一倒,呼呼熟睡,他委实是太疲倦了。

30、张丹枫重读联语:“难忘恩怨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如醉如痴,只觉云蕾的影子在眼前浮晃,紫竹林中的少女突地化成了云蕾,好像要从画图中跳出来,转眼之间又消失了。张丹枫自言自笑道:“天地之间哪还有人比得上我的小兄弟,画中少女虽美,也难及她万一。”不知不觉拿起书案的纸笔,画了一张又一张,画的都是云蕾的肖像,有含羞的云蕾,有带笑的云蕾,有薄怒的云蕾,有佯嗔的云蕾,有惹怜的云蕾,种种神情,种种体态,一一描绘纸上,兴犹未已,又画了一幅她和自己并马奔驰的图画,题上一旨小词道:“掠水惊鸿,寻巢乳燕,云山记得曾相见,可怜踏尽去来枝,寒林漠漠无由面。人隔天河,声疑禁院,心魂漫逐秋魂转,水流花谢不关情,清溪空蕴词人怨。”画完掷笔长笑,忽地又呜呜痛哭起来。

31、忽觉有人在自己肩上轻轻一拍,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相貌虽然凶恶,眼光中却似乎对自己透露着无限的同情与关切,只听他微笑道:“你是谁?你哭什么?”张丹枫道:“你是谁?你又笑什么?”那老头哈哈大笑道:“真想不到天地之间,竟然还有你我两个痴人。”两人相对,哭了一阵,又笑了一阵,那老头道:“你昨晚叫了一晚小兄弟、小兄弟,你的小兄弟在哪里?”张丹枫不理不睬,拿起自己所画的十几张云蕾的图像,逐一细看,又呜呜地痛哭起来。

那老头笑道:“哈,这就是你的小兄弟吗?”张丹枫嚷道:“你怎么敢瞪着眼睛看我的小兄弟,哼,哼,我要打你这个没礼貌的糟老头子。”一掌扫去,那老头竖起一指,轻轻一点,张丹枫的金刚掌力,被他指头轻轻一触,全都消解,忽地又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对着一张云蕾的图像哭道:“呀,呀,我不许别人瞪着眼睛看你,为什么你却瞪着眼睛看我?”那一张正是云蕾发怒的图像。

32、那老头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几十年前,若有人敢多看我的芝兰一眼,我也会打他的。”这一瞬间,只觉眼前这少年,就是自己当年的形象,不觉问道:“你的小兄弟为什么离开你呢?”张丹枫瞪了老头一眼,道:“你都知道了,还问我作什么?”老头诧道:“怎么?”张丹枫吟道:“难忘恩怨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这不是你写的么?你若不知道我和云蕾的事情,又怎么写得出这副联语?”

那老头听他这话,也不觉痴了,心道:“原来恩怨难忘,相思情孽,都是一般。”忽地拍案大笑道:“三十年前是我,三十年后是你,彼此彼此,且让天下情痴同声一哭。”笑声未停,就与张丹枫抱头痛哭,这一哭声传林野,惊得石室中的侍者面面相觑,个个奇怪,他们都以为上官天野会杀了那个少年,哪料到他们竟像多年的知己,一见面就哭呀笑呀地闹个不休。那几个侍者服侍上官天野多年,虽然都知道他喜怒无常,但却从无今日之怪绝。

33、张丹枫在心中重读了这封信一遍,另一个影子又泛上来,这是云蕾,是父亲希望他能够与之结合的云蕾。可是经过那一场伤心惨痛的事件之后,此生此世,只恐已是相见无期,还说什么谈婚论嫁?张丹枫这两月来愁肠寸断,几乎又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这次归来,本欲借江南景色,聊解愁烦,哪知不到江南,还自罢了,一到江南,却不由自己的更想起云蕾,想当年并辔同来,也正是这个梅子黄时,榴花初放的季节,一路上曾留下多少笑声,多少泪痕,到而今却真像李清照词所说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更伤心的是:“柔肠已断无由断”,“泪已尽,那能流。”

相关诗词

七绝三首

长江万古向东流,立马胡山志未酬。

六十年来一回顾,江南漠北几人愁。

中州风雨我归来,但愿江山出霸才。

倘得涛平波静日,与君同上集贤台。

谁把苏杭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花卉无情物,牵动长江万古愁。

五言

人寿有几何?河清安可俟?

焉得圣人出,大同传万世。

若能酬素愿,何必为天子?

洞庭月下长歌

君歌且休听我歌 此峰突兀撑天河

世间亦有奇男子 顶天立地剑横磨

王侯珠宝皆粪土 但欲一画卷山河

踏莎行

掠水惊鸿,寻巢乳燕,云山记得曾相见。

可怜踏尽去来枝,寒村漠漠无由面。

人隔天河,声疑禁院,云魂漫逐秋魂转。

水流花谢不关情,清溪空蕴词人怨。

浣溪沙 卷首词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情倩谁传

清平乐 卷尾词

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赶上江南春未了,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连绵,今朝丽日晴天。愁绪都随柳絮,随风化作轻烟。

散句集锦

1、一掷乾坤作等闲,神州谁是真豪杰?

2、浮萍飘泊本无根,落拓江湖君莫问。

3、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

4、岂有佳人甘作贼,深宵却与鬼为邻。

5、世人偏爱宝,我意独怜才。

6、微躯原可归尘土,其奈恩仇未了何。

7、数代交情已可贵,相知一面更难能。

8、尚有江湖本色在,将军亦是可人儿。

9、一片苦心君不识,人前枉自说恩仇。

10、堪笑世人多白眼,莲花原自出污泥。

11、还我名园真面目,莲花今日出淤泥。

12、太湖三万六千顷,难洗英雄今古愁。

13、太湖奇胜甲东吴,水色山光赛画图。

14、人间不少坎坷路,冒雪冲寒上旅程。

15、我醉欲眠君且去。若然不去再三杯。

16、但得两心如白雪,不教半点染尘埃。

17、那堪重过伤心地,黄叶西风总断肠。

18、我视帝王如粪土(张丹枫),祖国河山待你回(澹台灭明)。

19、天道无常人事改,江山历劫剩新愁。

20、柔肠已断无由断,泪已尽,那能流。

涉及小说

小说

《还剑奇情录》说张丹枫的师祖陈玄机,是“前传”

《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讲的张丹枫和云蕾的徒弟于承珠 、张玉虎等。

《广陵剑》是写张丹枫临终时收的弟子陈石星与云蕾之侄孙女云瑚

《牧野流星》是写张丹枫的隔世弟子孟华

介绍

除了以上直接提到的以外,梁羽生的小说里还间接提到过张丹枫,如《云海玉弓缘》中,厉胜男战胜天山派掌门唐晓澜,就是为前代一雪败招之耻——张丹枫曾指点剑法于霍天都(《散花女侠》),此人最后创天山剑法,并在徒弟晦明禅师手中发扬光大而创天山派;而厉胜男是厉抗天之后,学习的是乔北溟的武功,此二人在《联剑风云录》中败于张丹枫。这应该是梁羽生的小说里最后提到张丹枫的了。

影视演员

播出年份

片名

注释

演员

制作发行

地区

1963/03/23原野奇侠传邵氏电影,根据《萍踪侠影录》改编赵 雷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1976年萍踪侠影录电视连续剧陈 强香港佳视版电视剧中国香港
1985年萍踪侠影录又名,儒侠剑客行刘松仁香港亚洲电视版电视剧中国香港
2003年萍踪侠影电视连续剧黄海冰北京青红德博影视文化传播中国大陆
2010年新萍踪侠影电视连续剧潘粤明中国大陆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