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诸侯 - 姬友(国君)
姬友(国君)

姬友(国君)

  郑桓公(-前771),西周末年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或郑伯友,史称郑桓公。为周司徒,封于郑(今陕西 华县东),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代国君。周幽王时期,郑桓公身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今河南 嵩山以东),号称新郑(今河南新郑一带)。后死于犬戎破镐京之战。
展开

简介

  郑桓公(?—前771),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封于郑(今华县东),居械林(又名咸林),后徒于拾,深得百姓爱戴。周幽王八年(前774),任王室司徒,对周民能和协安抚。周幽王昏庸腐败,政治大坏,天下动荡。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遂听从太史伯的建议,于周幽王九年(前773),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东迁到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以东,东虢(在今河南省荥阳)和郐(今河南省密县东南)两国之间,并在商人的帮助下在此地奠定了建立新郑国(都今河南省新郑)的基础。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攻破西周,郑桓公和周幽王一起被杀死于骊山之下。

桓公受封

  周宣王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自己的异母兄弟姬友分封到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姬友,史称郑桓公,又因为郑国是三等诸侯国,国君为伯爵,郑桓公也叫郑伯友。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姬宫涅即位,因为郑桓公是他的亲叔叔,就封他为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

桓公寄孥

  却说周幽王为人粗暴残酷,喜怒无常,每天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并闹出“烽火戏诸侯”、“千金买一笑”的荒唐故事。郑桓公见周幽王一意孤行,国家他日必将陡起祸患,自己只好另作打算,早思退路。一日,他把掌管王室书籍的太史伯请到府上,问:“老大夫见多识广,侍奉过好几位天子,依您看这周室的江山还长得了吗?”太史伯长叹一声:“当今天子残害忠良,宠信小人,周室恐有累卵之险!”郑桓公点点头,又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老大夫您为我筹划,怎样才能躲过这场灾祸呢?”太史伯沉吟片刻,说:“司徒不如趁早离开这是非之地,找一个安身之所。”郑桓公忙问:“老大夫您看到哪里去比较合适呢?”太史伯说:“依我看,只有洛阳东面,黄河和济河的南面可以居住。这个地方,临近虢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和郐国(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这两国国君都是贪财好利之辈,百姓们不归附他们。您身为朝廷司徒,又是天子叔父,朝野上下都很爱戴您,只要您张口向他们借地,他们不敢不给。日子一长,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子民啊!”郑桓公说:“虢郐之地,地面平缓,是四战之地,子孙恐怕不易安身,到江南一带怎么样?”太史伯说:“以往祝融曾经作帝喾 高辛氏的火正之官,功劳很大,然而他的子孙在周代都没有很兴盛的部族,只有楚国还有兴起的可能。周衰,楚必兴;楚国兴起,对郑国不利。”郑桓公说:“那么我到西方怎么样?”太史伯说:“那一带的人贪财好利,性好争斗,不能久居。”郑桓公又问:“周代衰落,哪国又将兴起呢?”太史伯说:“可能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是太公望的后裔,太公望曾经辅佐周文王 周武王;秦国,是伯翳的后裔,伯翳曾辅佐舜帝怀柔百物;楚国的先辈祝融曾创下盖世功勋。而唐叔虞到晋地,地势险奇雄壮,又治理得井井有条,也肯定会兴盛。”郑桓公说:“老大夫对天下大事真是了若指掌呀!”就暗地开始筹划东迁事宜。

  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郑桓公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郑桓公是当朝司徒,天子的亲叔父,位高权重,哪敢得罪!又贪图礼品丰厚,好处多多,两君一合计,各献五座城池:鄢、补、历、华、丹、田柔、蔽、苑、函、依。郑桓公闻讯大喜,这样,郑桓公便有了立国的基础。不久,就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今荥阳 京襄城),史称"虢郐寄孥"(或桓公寄孥)。为以后武公东迁、开辟郑国400多年基业打下了基础,也为荥阳 郑氏家族扎下了根基。

郑桓公墓

  ★公 元前771年,犬戎叛乱,杀了周幽王,西周灭亡。司徒姬友则在"犬戎之乱"中,为保护幽王而战死疆场,以忠臣的形象而名垂千古,死后葬在陕西骊山脚下。

姬友

  郑桓公墓位于陕西华县西关螺钉厂后院中西侧。长20米,宽15米,总面积300平方米。

  墓地原有3间郑桓公祠及一座功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1月23日)农历腊月十二日,为发生在以华县为震中的8-8.3级,列度为11度的强烈地震(华县地震)所毁。明万历年间,郑桓公祠及功坊修复,将原功坊上所题“ 缁衣遗爱”四字,改题为“ 周宗忠贤”。明末时祠与坊又废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县长吴至恭修葺。1957年,郑桓公墓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1972年战备时略有破坏。1988年县文管会与螺钉厂将残留土冢四周用砖砌封,顶部用水泥抹盖,周围栽植树木花草,现墓周长10米,高2.1米,保存完好。

郑氏始祖

   郑姓是中华五大郡姓之一,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据统计,郑姓历代名人入《二十五史》者达443位之多。百家姓中,郑姓的来源不象其他姓氏那样复杂,其血统源流也较单一和纯正。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汉族郑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姬姓、子姓、姜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派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不久,大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在京(荥阳)建了初都,后又迁都到郑(新郑)。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郑,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布于陈宋之间。姬姓郑氏2800多年的历史,国亡之后始普遍使用郑姓,这也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子姓。子姓郑氏出自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奠、郑古为一字,奠国即郑国,子奠亦称王子郑。子姓郑国最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郑,今河南濮阳西南古帝丘之地,后来为防周、羌之敌,西迁到商朝西疆的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子姓郑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这支最古老的郑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

  第三支出自姜姓。姜姓郑氏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这支姜姓郑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后来史书上未见这支郑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了。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郑姓家系比较单纯,直到宋朝前没有发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后在郑姓人群中的外族混同的主要事件有:北宋金国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汉姓郑,清朝满洲八旗 舒穆禄氏、郑佳氏等氏族均改汉姓郑。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后逐渐被同化为当地的汉民。

  当然,今天的郑姓人除此以上所述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郑愔本姓鄚,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

  诚如上述,姜姓和子姓郑氏因为姬姓郑氏的强大,而淹没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郑国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族人便以国为姓,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郑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郑桓公不仅是一千二百万郑氏子孙的 太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中国历史上东周王朝的兴起,是和郑桓公的深谋远虑分不开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绩,代代相传。

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於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

  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於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