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社会 - 刘思敏(学者)
刘思敏(学者)

刘思敏(学者)

刘思敏,著名旅游专家、社会学者,“移动社会”理论、“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和观光旅游“照相指数”理论创立者,假日改革黄金周存废之争“挺黄派”代表人物;社会学博士;职务: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高级记者,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旅游卫视特约评论员,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旅游招标评审专家。
展开

研究领域

刘思敏博士长期致力于对中国旅游产业运行的观察与研究,从社会视角密切关注中国旅游业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原创“移动社会”理论、“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古建筑“风貌价值优先”理论、“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和观光旅游“照相指数”理论;提出“天津中央商旅休闲区”、“德天国际瀑布城”、海南“东亚地中海”等战略构想,“摈弃创汇导向,树立旅游业科学发展观”、“走出u2018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u2019的误区”、“西湖免费模式的实质及其可复制性分析”、“景区门票涨价问题的现实解决之道”、“中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理念革命及其路径选择”、“凤凰变乌鸡之忧”等具有前瞻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论点在业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在《北京社会科学》、《旅游学刊》、《社会科学家》、《城市问题》等核心期刊及中国社科院《旅游绿皮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旅游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中国报道》、《南方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专业观察性文章数百篇。

同时,经常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旅游卫视、辽宁卫视、天津电视台、上海第一财经电视台、北京交通广播等,就旅游热点问题发表独到的专业见解,频繁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旅游卫视、北京电视台、《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东方早报》及香港《南华早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内外主流媒体专访(其中,2012年8月26日、201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要闻)先后两次发表对刘思敏博士的长篇专访),对旅游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评论,被誉为“旅游评论家”、“旅游思想家”。

重要贡献

1、根据多年对黄金周制度的跟踪研究和深入思考,积极投身黄金周存废之争,成为“挺黄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周刊》、《新世纪周刊》、《南方日报》、《法制晚报》、《新京报》、《中国报道》、《扬子晚报》、《新文化报》、《厦门日报》、搜狐网、和讯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的采访,并加以大量报道。特别是2009年2月、3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和讯网与《人民政协报》合办的“两会访谈:问路中国经济”中,作为“挺黄派”的代表,与“废黄派”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论战产生了极大的全国性影响,《扬子晚报》、《潇湘晨报》、《厦门日报》、《新文化报》等多家媒体以半版的大篇幅转载。同时在《中国新闻周刊》、《东方早报》等媒体发表大量有关黄金周存废之争的文章。

2、2011年1月,《中国旅游报》在第二版开辟新栏目“话题汇@关于创设旅游恩格尔系数”,连续发表4篇专文,探讨刘思敏提出的“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被业内专家学者称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构想”,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相关研究正在深入进行中。2012年1月11日,在《中国旅游报》理论视野版,发表《移动生活:旅游创造人类新文明》一文,引起关注,被一位知名教授称为具有类似《第三次浪潮》的“里程碑式意义”。搜狐博客首页、华声在线等网站给予了推荐、转载。1月18日,《新京报》又在专栏刊登了删节改写的精华版《常态旅游生活将创造移动文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华侨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及北京大兴、密云、海南“国际旅游岛”讲坛等地做有关学术讲座,“移动社会”(移动文明)理论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刘思敏

3、2004年5月、7月,先后在《北京社会科学》、《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社科院《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又称《旅游绿皮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摒弃创汇导向树立旅游业科学发展观》(与杜江博士合作)及其摘要,视角独到,深刻反思了旅游产业政策,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竞相转载,客观上推动了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调整。

4、2005年在《旅游学刊》第四期发表的《“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一文独创的“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引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方网站、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等众多机构的关注,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入围《中国学术年鉴》。2011年,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编的《旅游规划与设计》一书收入其《照相指数》一文,提出观光旅游的”照相指数“理论。这两大理论,正成为指导旅游实践的重要理论。

5、2007年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的《走出“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的误区》一文(2008年收入《21世纪中国旅游》一书),深刻剖析了在旅游界谬种流传了10年的“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这个论断的理论误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应对之策。景区门票问题、杭州西湖免费模式问题、凤凰古镇旅游发展路径问题,观察深刻,观点独到,并创造性地提出“国家公园预备清单”制度,建立分类分级的公益型景区管理体系,成为这些领域研究的佼佼者。

6、2007年以来,其《假日制度变革需要制度设计想象力》、《印象能否总结“兵马俑模式”》、《民主时代,谁来册封泰山》、《神奇花开,创意死亡》、《黄金周与中国式旅游》、《带薪休假无法强制落实的现实逻辑》、《景区门票涨价问题的现实解决之道》等文章被搜狐、新浪等众多主流网站和《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转载,在业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规划参与

规划编制

参与编制了《河北省怀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以课题组组长/副组长身份主持了《河北省云梦山概念性详细规划》、《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区总体规划》、《婺源县大江湾旅游区总体规划》等的编制工作。

规划评审

2001年以来,应邀以评审组成员的身份,先后参加了《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大学编制)、《山东省汶上县中都佛苑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联合编制)、《内蒙古乌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川省绵阳市旅游产业提升规划》、《河北省保定市天生桥旅游区总体规划》、《四川德阳罗江白马关旅游区规划》、《内蒙古赤峰市宁城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山东威海昆嵛山旅游区规划》、《山东枣庄市市中区旅游规划》、《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广东省旅游发展纲要》、《湖南大湘西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浙江楠溪江石桅岩5A提升规划》等100余个旅游规划的评审或论证工作。

旅游传道

媒体问答

2000年以来,多次应邀以专家身份,先后在北京电视台名牌节目《北京热线》、《北京特快》、《首都经济报道》、中央电视台一套《中华民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西部论坛》及旅游卫视《大话天下》、美国CNBC与上海第一财经联合制作的《决策》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直播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天315》和《经济视点》、广东电视台《现象72辩》、云南卫视《财富天下》、山东电视台《开评天下》、东南卫视、旅游卫视《看天下》等节目中出任嘉宾,探讨旅游专业热点问题。

活动策划

参与策划了2001年度中国旅游风云人物评选活动,担任评委并兼任评委会办公室主任;还是2001/2002孔子文化节中国旅游热线推介会、2003中国景区与旅行社合作论坛、2003“首都百名抗非天使三峡行”、2003华夏旅游商品博览会、2004中国古城镇旅游发展论坛、2006中国著名旅游区论坛·市场营销等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活动以及把全国首创的“风景区开发三权分立模式”(“四川碧峰峡模式”)推向全国的主要策划人之一。

学术交流

1、2003年9月,出席了由广西自治区社科联、人民日报华南分社、广西自治区旅游局、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广西发展论坛”,提交论文,并作了题为《把握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契机 对症下药全面提升广西旅游形象与地位》的专题发言(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社会科学家》杂志);2003年10月21日,应邀出席“2003天津旅游资源深度开发高层论坛”,并担任论坛嘉宾,同时向此次论坛提交了论文——《天津“中央商旅休闲区”构想及其实践初探》(刊载于《旅游学刊》2003.6百期专号);2004年9月,在2004中国古城镇旅游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共同打造中国古城镇旅游第一方阵》的演讲;2004年10月,出席“中国(广西)—东盟国际旅游合作论坛”,做了主题发言;2006年11月,出席中国—东盟“魅力之城”合作论坛,提出“仿效美加尼亚加拉,联手打造中越德天瀑布城”的战略构想,引起较大共鸣。此构想正在国务院确定的以凭祥—德天为核心的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逐步落实。

2、出席2004中国峨眉山旅游营销战略研讨会、中部五省区旅游目的地营销实战论坛、2004中国经济论坛“古镇保护与经济发展”(人民日报社主办)、2005四川广元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首届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论坛、首届中国旅游论坛、第四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广西崇左市旅游文化发展研讨会、中国景区品牌保护与拓展论坛、中越跨境旅游研讨会、首届海洋旅游论坛、2011长三角自驾车旅游产业发展论坛、2012海南绿色崛起论坛、2012粤沪港“三江论坛”、第六届北方旅游资源展示会、2014首届文创产业发展论坛等多种类型的学术盛会并作专题发言。

3、先后为国家旅游局人教司主办的全国旅游区(点)管理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班讲授了《旅游区(点)的策划与营销》专题课程以及为西藏旅游干部培训班、新疆旅游干部培训班、福建龙岩旅游干部培训班等做专题讲座;2006年,两度为广东旅游文化协会主办的“广东省旅游行业新闻策划研讨班”讲授“新闻营销”;2007年以来,先后为天津、河北的旅游行业信息员通讯员培训班授课;近几年,先后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重庆旅游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天津工商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旅游专业师生举办了学术讲座,受到好评。同时,应邀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讲坛”(海南省委宣传部与海南省社科联共同主办)、河北“张家口大讲堂”、北京密云处级干部“周末大学堂”等做了多场专题讲座。

其他著述

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山水文化大观》(曾获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奖)的编委及主要撰稿人之一;合作编著了 “世界之旅热线丛书”——《南非之旅》(广东旅游出版社);参与编著了《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还先后担任了大型旅游画册《宝鸡》(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副主编、《中国当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特约编辑。

人民日报专访

景区免费,能否大范围实现(深阅读·关注景区免费(下))

——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

本报记者 崔 鹏

《 人民日报 》( 2012年08月26日 04 版)

西湖免费模式为何会出现?

西湖模式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记者:您如何评价西湖免费模式?

刘思敏:西湖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区。然而,部分公众对西湖景区免费模式,有三方面误读:

第一,岳王坟、灵隐寺、虎跑寺都在西湖边上,至今不免门票;第二,西湖本来就是与杭州城区融为一体的开放式景区,没有围墙;第三,西湖景区免收门票,实际是西湖周边的柳岸闻莺、花港观鱼等城市公园免收门票。作为游客,如果不去这些城市公园,围着西湖走一圈,景区的核心价值也完全可以体验到。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西湖模式的进步意义。其实,西湖模式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所谓天时,就是10年,休闲度假旅游在中国方兴未艾;地利,就是西湖所在的杭州位于客源输出地长三角,西湖更适合开发为度假休闲产品,而度假休闲目的地最好与客源输出地靠近;人和,就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看到了这个趋势并率先做出了这个决策。

免费模式可否复制?

复制需具备多个条件,要因地制宜,避免机械行事

记者:如何理解“免费也会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刘思敏:西湖免费,其实是一种“免费+周边消费”的商业模式。免费旅游的举措促进了杭州城市旅游在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发展,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

“免费”政策的实施,直观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游客逐年增加,逗留时间延长,使杭州市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都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

记者:既然西湖免费开放模式获得了成功,该模式能否在其他地方复制?

刘思敏:西湖免费开放的成功模式,为国内其他景区的免费开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每处景区都有各自特点,在借鉴西湖模式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避免机械模仿。复制杭州西湖免费模式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免费景区应与城市融为一体,城市风景湖泊最适合;免费景区要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利于城市品牌营销;免费景区所在地要具备良好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免费景区所在城市的政府要有较强的财力支持;免费景区要距离休闲度假客源地较近,可进入性较好;免费景区所在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免费景区所在城市居民要具备与游客和谐相处的素质,等等。

不少景区门票屡屡涨价原因何在?

成本上涨,以及地方政府有盈利冲动

记者:对于来其他景区门票不断涨价现象,您怎么看?

刘思敏:来,中国旅游景区门票确实存在涨价的趋势,也备受责难。简单来说,涨价基于三个因素,第一是通胀背景下成本的显著上涨,第二是地方政府无法抑制的盈利冲动,第三是现有体制下科学公平管理的缺失。

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的诉求,各地呈现很大差异。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在意于能够树立地区品牌、改善投资环境、升级经济体系,因此对景区门票涨价没有过多诉求。而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只能通过景区门票涨价这一方式,直接谋求经济收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这是旅游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属性。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制约,大多数人的刚性需求则保证了这些景区门票涨价较强的市场可行性。

记者:针对体制机制,您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遏制景区门票上涨?

刘思敏:我建议,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将景区分为公益型、市场型、混合型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景区的门票价格需要区别对待。公益型景区,应由国家全额或差额补贴,实行免票或者低门票价格;对市场型景区,门票进行市场化定价;对混合型景区,则应由政府实行市场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管理。

景区全免费能否实现?

建议实行国家公园制度,使一批公益型景区实行免票或者低票价

记者:据了解,西湖实现了沿湖免费开放,但仍有部分景区是要收取门票的。您认为能否实现完全免费的方式?

刘思敏:旅游景区实现完全公益化的零票价或低票价,实际上是一种旅游福利。但在医疗、养老、科教文卫等诸多方面都未实现福利全覆盖的情况下,全民旅游福利短期内实现还不现实。

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制定《国家公园法》、国家公园预备清单,并明确在条件成熟时由中央政府实行国家公园制度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使一批公益型景区实行免票或者低票价。

对于市场型景区,即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旅游要素产生市场价值的“无中生有”的景区,应当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门票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开发方自负盈亏,承担门票价格涨落带来的结果。

拓展阅读

1、《发挥制度设计想象力,增加传统节日和黄金周》

2、 《长假之痒:黄金周存废之争》

3、 《刘思敏:恢复“五一”黄金周究竟是灾难还是福音?》

4、《刘思敏:尽快设立中国旅游日、增设“春夏黄金周”》

5、《假日改革的四大疑问(全文版)》

6、《广东曲线恢复“五一长假”引发专家争论》

7、《景区门票问题年度报告(直面景区门票涨价问题的根源)》

8、《走出“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的误区》

9、《创汇导向与旅游业科学发展观》

10、《天津中央商旅休闲区构想及其实践初探》

11、《“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12、《张艺谋:能否终结“兵马俑模式”?》

13、《圆明园防渗与北海仿膳去留》

14、《中越联手打造德天国际瀑布城”主题演讲》

15、《立足“东亚地中海” 眼睛朝上找准北》

16、《你的幸福与旅游有关(创设旅游恩格尔系数)》

17、 《旅游创造移动文明》

18 、《杭州西湖景区免费模式的实质及可复制性分析》

19、 《景区免费,能否大范围实现?》

20、 《黄金周与中国式旅游》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