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诺贝尔 - 约·马·库切
约·马·库切

约·马·库切

  John Maxwell Coetzee,1940——   南非白人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40年出生在南非的开普敦市。上个世纪60年代他移居英国。  在英国他最初的职位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库切于1969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得英语和语言学博...
展开

约·马·库切

  John Maxwell Coetzee,1940—— 

生平简介

  南非白人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40年出生在南非的开普敦市。上个世纪60年代他移居英国。

  在英国他最初的职位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库切于1969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得英语和语言学博士学位。

  在1983 年以前,他曾在布法罗的纽约州立大学教书。1984年他任南非开普敦大学英语文学教授。

  库切是芝加哥大学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主要培养学生获得文学、哲学、历史、神学、艺术或者政治学博士学位。据称,库切已在该大学任教数年,最初是作为访问教授在校任教的。2002年他移居澳大利亚,并同时在阿德莱德大学教书。此前曾在数所美国著名大学任教,包括哈佛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约·马·库切

  库切同时还发表过各种翻译作品,并曾经担任过《纽约书评》的文学评论家。但库切本人平常却不大喜欢抛头露面。在他第二次获得英国布克奖(Booker Prize)时,他自己当时拒绝前往伦敦领奖。

  库切1963年结婚,但上个世纪80年代他与妻子离婚。他有一子一女。但他的儿子在23岁的时候不幸意外去世。

  库切在国际文坛上曾两次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一次是1983年因长篇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一次是1999年因长篇小说《耻》)因而享有盛誉,

约翰·迈克尔·库切写作生涯

  是一个在某些人眼里多少有些“另类”的作家

  在南非这样一个政治色彩特别强烈的国家里,他作为一个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一个非常“入世”的作家,人们却很难用“左翼”作家、“右翼”作家,“进步”作家、“反动”作家,“代表多数利益的”作家、“代表少数利益的”作家,一类的概念来界定他。库切出生在南非开普顿市郊区一个白人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则是个教师。他曾经就读于开普顿大学,1963年在那里取得了数学和英语的硕士学位,而后,他移居英国伦敦,在那里作为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为美国国际商用机械公司(IBM)工作,同时在业余时间在大英图书馆研究英国作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的著作,从事诗歌创作,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的这段生活后来被他写入2002年出版的他的第9部长篇小说《青春》。那部小说中的年轻男主人公——约翰,和库切本人有着同样的名字,更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经历、爱好和思想。这部小说反映了20 世纪60年代南非白人青年中出现的“愤怒与不满的一代”的生活与思想。在那一时期里他是南非种族隔离和白人至上的主流社会的一个公然的反叛者。人们甚至认为他是南非国民大会(后来的国大党)和南非共产党主张的亲近者。

  后来库切又前往美国进一步深造。1969年,他毕业于得克萨斯大学英语系,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他积极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曾被美国当局看作是一个“问题分子”。从美国回到南非以后,他在母校开普敦大学教书,同时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昏暗的国度》(Dusklands . 1974)。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对战争与暴力问题的道德思考。此后他又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来自国家的心脏》(From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977),《等待野蛮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 1980),《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 , 1983),《仇敌》(Foe , 1986),《铁器时代》(Age of Iron , 1990),《圣彼得堡的主人》(Master of St. Petersburg , 1994),《动物的生活》(Lives of Animals , 1996),《耻》(Disgrace,1999),《青春》(Youth,2002),《伊丽莎白·科斯特洛》(Elizabeth Costello,2003)等共10部长篇小说。应当说库切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至于他的“主业”,除了在南非开普顿大学任文学教授外,他还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所以他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

  瑞典科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员会的一位委员称库切的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可读性,认为这是他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世界上众多的畅销书作家写出了众多比库切的作品可读性强得多的作品,他们为什么却没能够获奖呢?可见,好故事不能决定一切。我们竖看库切的小说,特别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不难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他的作品故事固然流畅可读,但是读后总是给人一种沉重的情感压力,让人不得不再三回味。他的绝大多数作品所描写的都并不是引领时代潮流的英雄人物,而恰恰是一些“反英雄”、“非英雄”,是一些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物。他关心的是他们的命运。而且有力量使读者也不得不关心他们的命运,并且能使读者从对这些人个人命运的关切中感受到了历史潮流的涌动,使读者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产生深入的联想。他总是情不自禁把自己放进自己的小说。比如他的第一部获得布克奖的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所描写的故事是,在被战争搅得天翻地覆的南非,一个名叫迈克尔·K 的白人(这里主人公的名字又使读者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K就是“库切” 的声母),带着他的生病的母亲动身回到她在乡村的家去。但是在半路上她却不幸去世了,把他孤零零地留在一个充满了残暴的军队的混乱世界上。他被关入监狱,他无法忍受监禁的生活,于是越狱逃跑。他决心过一种具有人的尊严的生活。在这部小说和这一时期他的其它小说中,人们从他的作品中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中却强烈地感受到那时实行种族隔离制的南非国家是南非黑人和白人的共同的精神炼狱。那时库切的作品由于并没有直接主张黑人执政而为愚蠢的南非当局所容忍,然而他作品中拂荡的鼓吹人类精神自由的晨风却为向往解放的进步人士所察觉,所以被人称为“南非的良心”的纳丁·戈迪默在谈到此书时说:“人们在纷纷议论这是一个多么杰出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在南非经过国大党人多年的流血牺牲和南非原执政的白人国民党中的有识之士的合作努力之下,终于推翻了反动的种族隔离制度,实现了黑人多数执政。这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在世界上消灭最后一个公然鼓吹种族隔离的政权而欢呼的时候,在人们都在歌颂南部非洲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式的时候,库切在 1999年却出版了一部在文坛广受赞扬,但却被许多“有政治头脑的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作品,这就是长篇小说《耻》。《耻》的故事发生在今日的南非。故事的主人公戴维·卢里是一个52岁的中年白人,他是南非一家大学的教授。他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多少兴趣,他总不断地寻找性宣泄来使自己的生命保持活力。

相关作品及简介

  《尘土地带》(1974)

  《内陆深处》(1977)

  《等待野蛮人》(1980)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纳丁·戈蒂默称这本书的出版是“一桩了不起的成就 ”。小说描绘了内战爆发后一片荒凉的战争场景下的大南非,一方面谴责了种族主义,一方面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了质疑,力图表现人在混乱环境中内在的精神生活以及人和他所生活的外部世界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充满了卡夫卡式的寓意。

  《仇敌》(1986)

  《白人写作》(1988)非常能表现库切文学批评素养的散文集。库切用批评家的眼光讨论了南非白人作家对非洲风光的描绘、外来的旅行者和移居者对非洲的记录、农场小说以及南非文学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铁器时代》(1990)

  《双重视角:散文和访谈集》(1992)

  《圣彼得堡的大师》(1994)一本以陀斯妥耶夫斯基为主人公的小说。采用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生平中的大量史料。当年《纽约时报书评》的题目为“《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开普敦:J.M.库切的小说〈圣彼得堡主人〉》”。库切选择这样一个文学人物来作为小说的素材是耐人寻味的。

  《论书籍审查制度》(1996)主题是种族隔离制度下的书籍审查制度,他从一个作家兼学者的角度讨论了“当代的政治沉默”问题。

  《童年时代:外省生活场景之一》(1997)库切的童年自传。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小说的主人公是如何带着罪恶感和恐惧感在一个乡下的小镇里成长的,他第一次接触文学时的激动,最初的性觉醒,对父母的逆反,以及对种族隔离制度的逐渐认识。

  《耻》(1999)1999年获奖作品。小说写一个52岁的大学教授一段不太光彩的人生经历,大学教授戴维·卢里先是与应召女郎苟且,接着勾引了自己的女学生,名誉扫地,被逐出学界后,到了女儿的乡下农场。在目睹了黑人的暴力行为后,对自己的生活作了一番反省。该书中译本已于2002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动物的生活》(1999)

  《陌生的海岸:1986-1999散文选》(2000)一本文学论文集。开篇库切即问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什么是经典?”在30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生涯中,库切对经典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书中库切讨论了笛福、理查逊、伊文斯、里尔克、卡夫卡、穆齐尔、陀斯妥耶夫斯基、布罗茨基、博尔赫斯、A.S.拜厄特、拉什迪、奥兹、马哈福兹等一系列作家,这些文学随笔先后创作于1986到1999之间,散见于欧美的各大报刊。辑成集子于2002年出版,是了解库切文学思想的重要材料。

  《青春:外省生活场景之二》(2002)一本用小说的方式追溯自己青年时代经历的书,颇有自传性质,发表于库切62岁的那年。小说回顾了一个1950年代的青年人在伦敦寻找自己的文学梦想,又在无比的失意中重返南非的一段经历。书的副标题为“外省生活场景之二”,和《童年时代:外省生活场景之一》构成一个完整的成长故事。

  《伊丽莎白·科斯泰洛》(2003)库切获奖前两个月新出版的一部小说。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