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洪皓(1088~1155),字光弼,乐平市洪岩镇岩前村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被留,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始归。迁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寻因忤秦桧,出知饶州。十七年,责授濠州团练副使,英州安置。二十五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忠宣。有文集五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鄱阳集》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行世。事见《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述》,《宋史》卷三七三有传。洪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生平
洪皓曾任宁海主簿、秀州司录。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南京),以避金兵锋芒。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赏识。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金国留不遣返。在金15年,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归。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后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宋高宗于杭州西湖边葛岭赐建国公府。明王守仁《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维洪氏世显于鄱阳。自宋太师忠宣公皓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云:“西湖葛岭下有洪忠宣公皓祠。《钱塘县志》载:u2018忠宣于建炎初使金,不屈,历十五年始放归,赐宅西湖葛岭后。后人因就地建祠。u2019我朝雍正九年,李敏达卫重修,并书一联云:u2018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坟。u2019亦自确切。”
洪皓被派出使金国议和,但金没有议和之意,所以当时的使节非常危险。“凡宋使者如(王)伦及宇文虚中、魏行可、顾纵、张邵等,皆留之不遣。”(《金史·王伦传》)洪皓行至太原,被金人扣留近一年,第二年转至云中(今山西大同),见到金国权臣完颜宗翰。完颜宗翰不许洪皓请归二帝之要求,逼迫他到金廷操纵的伪齐刘豫政权去当官。洪皓严词拒绝:“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宋史·洪皓列传》)完颜宗翰大怒,下令推出斩首。两名壮士“执剑夹承”,拥之以下。洪皓面不改色,从容而行。一位贵族见状,深受感动,不觉失声说道:“真忠臣也。”遂用目光制止剑士暂缓行刑,并亲自跪下请求完颜宗翰免除洪皓一死。完颜宗翰虽然免洪皓死,但把他流放到遥远的冷山(今黑龙江五常境内的大青顶子山)。
冷山气候寒冷,十分荒凉,一年四季多被冻指裂肤的寒冷包围着。那里是女真贵族完颜希尹家族的驻地。洪皓以他渊博的学识和聪明才智,很快得到了完颜希尹的赏识。完颜希尹破例让他教授自己的八个儿子读书。洪皓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一有机会就劝金国贵族与宋议和。完颜希尹最初力主攻宋。曾说:“孰谓海大,我力可干。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洪皓听后,警告他说:“兵犹火也,弗戢将自 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宋史·洪皓列传》)建炎四年(1130年)以后,金强宋弱的形势开始逐步向宋强金弱方面转化。到了绍兴七年至八年间(1137—1138年),宋强金弱的形势开始形成,金人遂有议和思想。以宗盘、挞懒等人为首的一派,主张在交还南宋河南、陕西地的条件下与宋讲和,并于绍兴八年与南宋签订了和议。在议和期间,完颜希尹曾就所议十事征求洪皓意见。洪皓条分缕析,完颜希尹以为洪皓说得实在,并没有诳他,遂于绍兴十年(1140年)带领洪皓赶赴燕京(今北京),意欲遣洪皓归宋进行议和。但在是否需要在归宋河南、陕西地的条件下与宋议和的问题上,金人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以完颜宗弼(兀术)为代表的一派坚决反对交还,后来联合完颜希尹,杀了宗盘、挞懒等人,重新发动了攻宋战争。完颜宗弼杀了挞懒等人之后,又杀了完颜希尹。洪皓因与完颜希尹有过异论,才幸免于难。
在燕京,洪皓见到了昔日好友宇文虚中,宇文虚中被金人扣留后当了金朝大官。见到洪皓以后,宇文虚中劝他留在金朝当官,并积极向金熙宗推荐。金熙宗表示可以任为翰林直学士,洪皓坚辞不就。金人不甘心,换官时仍让洪皓就职。洪皓请求允许他到临近宋的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名(今河北大名)等地“自养”,以便寻机逃回宋朝。金朝参政韩昉看出了洪皓的意图,让洪皓任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副留守,洪皓坚决不允。金人又降其官为留司判官,并催促他尽快起行,洪皓置之不理,誓死不就。金人见高官厚禄留不住洪皓,又想出了新的办法。根据金法规定,虽未任金官,但只要被金人任使,则“永不可归”。韩昉为了留下洪皓,遂令其“校云中进士试”。洪皓深知其意,装病力辞。但韩昉不允,洪皓只得前往云中。到了云中以后,他不履行职责,对院官说:“今取士以诗赋,吾故学经耳。”云中院官和考官没有办法,只好将洪皓送回燕京。在燕京期间,他一直关心宋朝的发展和强大。当听说完颜宗弼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被刘锜打败而宋朝却撤兵的消息以后,写了数万言的秘信,谓:“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魄。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亟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宋史·洪皓列传》)此后又多次送秘信。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熙宗喜得贵子,大赦天下,允许宋朝使者回归,洪皓与张邵、朱弁等都在被赦之列。
洪皓知识渊博,于“书无所不读,虽食不释卷”,不但精通经学、史学,也精通诗文词赋。留金期间曾经写下上千首诗词,金人“争抄诵求锓锌”,后来大部分散逸。今《鄱阳集》所存数十首,皆清新朴实,含义深远。洪皓又曾同张邵、朱弁写诗唱和,集成《轩唱和集》三卷,今已不存。洪皓还“善琴奕”,“能别三代彝器”,识书画。留金期间,他通过言传身教,将汉文化向北传播。著名的故事如“无纸则取桦叶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传之,时谓u2018桦叶四书u2019”(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炎兴下帙66引《金虏节要》)。他通过教授金人读书和其他接触方式,与许多女真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女真人把洪皓视为知心朋友,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婚礼、礼佛、生产等活动。他每到一地,人们“争持酒食相劳苦”。在涿州,过鞑靼帐,“其酋闻洪尚书名,争邀入庐,出妻女胡舞,举浑脱酒以劝”(《容斋五笔》卷三)。
洪皓对金国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礼仪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物产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松漠纪闻》原书为洪皓留金时所记金国杂事,及归宋时,惧为金人搜获,悉付诸火。回宋后乃复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纪闻》。书未刻而秦桧有私史之禁,其书遂秘而不宣。后其长子洪适于乾道初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时,厘为正、续二卷。又后,次子洪遵根据洪皓生前谈及的往事,整理为11条,称《松漠纪闻补遗》。这就是今天所见的《松漠纪闻》。洪适《松漠纪闻续》云:“先君衔使十五年,深阸穷漠,耳目所接,随笔纂录。闻孟公庾发箧汴都,危变归计,创艾而火其书,秃节来归,因语言得罪柄臣,诸子佩三缄之诫,循陔侍膝,不敢以北方事置齿牙间。及南徙炎荒,视膳余日,稍亦谈及远事。凡不涉今日强弱利害者,因操牍记其一二。未几,复有私史之禁,先君亦枕末疾,遂废不录。及柄臣盖棺,弛语言之律,而先君已赍恨泉下。鸠拾残稿,仅得数十事,反袂拭面,著为一篇。”“松漠”是“千里松林”和“平地松林”之意。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宗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设置松漠都督府,由契丹酋长充任都督。因洪皓流放的地区就在古松漠都督府之北,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广大的塞北地区,因此取书名《松漠纪闻》。
人物词集
点绛唇(咏梅)不假施朱,鹤翎初试轻红亚。为栽堂下。更咏樵人画。
绿叶青枝,辨认诗亏价。休催也。忍寒郊野。留待东坡马。
点绛唇(腊梅)
耐久芳馨,拟将蜂蜡龙涎亚。化工裁下。风韵胜如画。
鼻观先通,顿减沈檀价。思量也。梦游吴野。凭仗神为马。
减字木兰花(和腊梅)
蜂房余液。写就南枝凌正色。折干垂芳。点缀如生秘暗香。
寿阳妆样。纤手拈来簪髻上。恍若还家。暂睹真花压百花。
蓦山溪(和赵粹文元宵)
鳌山凤阙,多少飞琼侣。颙俟翠华临,庆新春、金波盈五。莲灯开遍,侍从尽
登楼,簪花赴。传柑处。咫尺聆天语。
厌厌欲罢,宣劝犹旁午。扶上玉花骢,更踟蹰、梨园四部。追思往事,一夕九
回肠,皇恩溥。归期阻。引领江南路。
木兰花慢(中秋)
属三秋正半,暮云敛、月舒圆。误警鹤鸣皋,栖乌绕树,魑魅惊旋。寻常对三
五夜,纵清光、皎洁未精妍。须是风高气爽,一轮绝后光前。
无偏。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但陟屺瞻驰,高楼念远,宁不凄然。天涯
更新雁过,□哀嗷、出塞影联翩。空俾骚人叹羡,向隅耿耿无眠。
木兰花慢(重阳)
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正卉木雕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东篱有黄
蕊绽,是幽人、最爱折浮觞。须信凌霜可赏,任他落帽清狂。
茫茫。去国三年,行万里、过重阳。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凭栏
处空引领,望江南、不见转凄凉。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
浣溪沙(排闷)
丧乱佳辰不易攀。四逢寒食尽投闲。踏青无处想家山。
麟殿阻趋陪内宴,蓂堂遥忆侍慈颜。感时双泪滴潺潺。
浣溪沙(闻王侍郎复命)
南北渝盟久未和。斯民涂炭死亡多。不知何日戢干戈。
赖有兴王如世祖,况闻谋帅得廉颇。蔺卿全璧我蹉跎。
临江仙(怀归)
冷落天涯今一纪,谁怜万里无家。三闾憔悴赋怀沙。思亲增怅望,吊影觉欹斜。
兀坐书堂真可怪,销忧殢酒难赊。因人成事耻矜夸。何时还使节,踏雪看梅花。
忆江梅
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众宾皆退,独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忆江梅(江梅引·四之二)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
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
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访寒梅(江梅引·四之二)
春还消息访寒梅。赏初开。梦吟来。映雪衔霜、清绝绕风台。可怕长洲桃李妒,
度香远,惊愁眼,欲媚谁。
曾动诗兴笑冷蕊。效少陵,惭下里。万株连绮。叹金谷、人坠莺飞。引领罗浮、
翠羽幻青衣。月下花神言极丽,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
怜落梅(江梅引·四之三)
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笑坐雕鞍歌古曲,
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
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已零散、沈谢双飞。不见娇姿、
真悔著单衣。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雪欺梅(江梅引·四之四)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开。月飞来雪月光中、无处认楼台。今岁梅开依旧雪,
人如月,对花笑,还有谁。
一枝两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笺烂绮。孤山外、目断云飞。坐久花寒、
香露湿人衣。谁作叫云横短玉,三弄彻,对东风,和泪吹。
渔家傲(重九良辰,翻成感怆,因用前韵,少豁旅情)
臂上萸囊悬已满。杯中菊蕊浮无限。纵使登高宁忍看。昏复旦。心肠似铁还须断。
岁月川流难把玩。平生万事思量遍。但对割愁山似剑。聊自劝。东坡海岛犹三见。
渔家傲
圃蕙庭桐雕大半。西风不借行人便。不用留题明月观。西园宴。颜酡浪说觞无算。
万斛羁愁推不远。千杯鲁酒何曾见。却羡南宾凫与雁。行不乱。哀鸣直到翻江岸。
渔家傲
侍宴乐游游赏惯。今兹吊影难呼伴。欲上望乡台复倦。愁满眼。琵琶莫写昭君怨。
满目平芜无足玩。南冠未税徒增叹。万里庭闱安否断。形魄散。此身何暇穷游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