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清朝)
简介
杨本[清]字根堂,号小梧,浙江海宁人。工诗、画,尤长於山水。《墨林今话》杨本,生卒年不详,县城人,祖籍中牟县。年轻时入太学,精通擒拿逃遁之阵法。建文元年(1399),本应募,授锦衣卫镇抚使。时,吴王朱橚视察军伍。
履历
杨本请吴王观兵,王登台,见大水淼茫淹没台阶,不见一兵一卒。本说:“此即水遁法也。”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本随大军北伐燕军,常持一铁棒,重30斤,临阵驰突,燕军披靡不敢前。自南北交战以来,其他将领皆败,惟有本与平安有战功。曹国公李景隆忌,不向朝廷奏报战功。
历史记载
二年四月,朱棣与李景隆率领的60万在白沟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野战。本请为阵首,率领孤军出战。李景隆按兵不救。致全军覆灭,被俘,囚于北平监狱。后朱棣攻打济南失利,赵王高燧恐本为内应,赶回北平,将其杀害。朱棣知后大怒,说:“本有才略,予且欲用本,奈何杀之?”本戎马生涯,力战有功,直到死于忠节,而得不到赏赐。
红楼梦版本之一
基本介绍
又称梦稿本、杨藏本、全抄本。因系杨继振原藏,故名。题“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存百二十回,全。十回一册。共十二册。每半叶七行,行三十八字,皇皇巨册,在各本中开本最大。
具体资料
此本前八十回中有十五回是据程高本抄配。另各册起首或末尾佚去数页,由杨继振抄配。杨抄据程甲本。余六十余回根据早期脂本过录后,又用墨笔删改,文字与程高本同。后四十回中有二十一回据程乙本,另十九回文字简练而通畅,非删节而成,当据另一个初稿本,后以程高本校改。故此本来源不一,是个百衲本。至少有四个底本。
此本前八十回原钞本所据底本相当早,不少异文可以订正他本之讹误或提供新的研究线索。前七回公认属己卯本系统。最明显之处是王熙凤眉目描写,此本与己卯本为“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无“三角”“掉稍”数字。故可补己卯本首三页半缺文。
此本第七十八回回末有朱笔写的“兰墅阅过”四字。兰墅,高鹗字。故有人认为此本即为高鹗付印前稿本,现已倾向于否定。
梦稿本原为杨继振道光己丑年(一八二九)收藏。一九五九年春北京文苑斋收得此书,后归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题《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一九八四年六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谈杨本
简介
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是一部特色颇著的《红楼梦》写本。这个本子不仅存在大量的旁改文字很象一部手稿,而且它的正文也自有特点。因而,一九五九年春此本一被发现,即引起《红楼梦》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出了一系列研究它的著作。这些著作,解决了许多问题。可是,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各家的看法尚不尽一致,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由于这个本子的旁改文字与程高本大致相同,故从清中叶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高鹗的手定稿。道咸间藏书家杨继振收藏此本时,在此书扉页上迳书“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诸语,并题书名为《红楼梦稿》,杨氏的友人于源、秦光第,也各有题签,日《红楼梦稿》《红楼梦稿本》。可见,他们都认为这个本子是高鹗的手定稿。一九六二年此书影印出版时,定书名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似亦从杨继振等的高鹗手定稿的旧说。
旁改文字并非出于高鹗之手,也非高氏手定稿的过录。认为是高氏手定稿,乃是杨继振等人的误会。因此,《红楼梦稿》这一旧名,尚值得斟酌。这个问题俞平伯先生曾注意到了。他虽然同意仍用“稿本”这个旧名,但对“稿”字另作了新解[1]。然而,既日“稿”,就不免与杨氏等的旧说相混。与其这样,倒不如以其曾经杨继振收藏过而称它为《杨继振旧藏本红楼梦》。因此,本文在叙述中用“杨本”一名。
杨继振抄补的情况
今天我们看到的杨本,百二十回,完整无阙。其实,这是一个几次抄补过残阙的本子。文学所收藏此本时,根据各回回前分目“还原”出总目录三页,这个“完整”的本子才算最后完成,这之前,已有过两次抄补。一次是根据程乙本抄补了第二十二回②、第五十三回和第百十一回首两页。这两回多书的字体和底本完全一样,可以肯定同一次抄补完成。另一次就是杨继振收藏此书时的抄补。这里讨论一下杨氏收藏此本时抄补的一些情况。
这个本子的扉页上,有杨氏的题字:“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补足。继振记。”说明了此书原阙第四十一至五十这十回书,系杨继振收藏时补抄。今这十回书字体活泼流利,在全书中相当突出。准此,还可看到全书属这次抄补的尚有若干另页。据俞平伯先生统计,除了上述十回外,另页共十八页弱[3]。这个统计数字,大致上符合杨本的实际情况。不过,俞先生谈的是前八十回,未计后四十回的补抄,故还应加上第一百回回末二页。又第二十四回回末半页,是原书旁改时的粘条,也误计在内,应减去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