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余
陈吉余,男,河口海岸学家。1921年9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研究生)。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吉余 - 人物简介
陈吉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河口海岸学家,河口海岸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院士是中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和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期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工作。他开拓了以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在河口治理、海岸工程、围海工程、水利电力工程环境、都市给排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组建了中国最早的河口海岸研究机构。以此为孵化器探索的“河口海岸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培养人才”的模式,先后培养一大批河口海岸学科带头人和影响的学术骨干,同时也培养了由“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国家级河口海岸创新团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传承有序,人才辈出。
陈吉余1956年加人九三学社,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先后7次访问美、英、法、荷、日等国,在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学术团兼职。他曾担任过中科院河口研究小组组长、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国际河口学会委员、国际地理学会海岸环境委员会委员、美国第六届河口联合会、英国国际地貌大会的分组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学科评议组兼地理、大气、海洋学科组织召集人、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一、二届科技委员会兼地理、大气、海洋、环境学科组组长、中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交通部长江口整治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专家组成员等职。现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江口航道整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等职。
陈吉余 - 人物生平
陈吉余教授于1921年9月17日出生,1935年至1938年在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初中部读书。1941年8月考入浙江大学历史地理系。1945年毕业。同年在该校攻读地貌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地理学家叶良辅教授。1947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讲师。1952年院系调整。他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在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吉余是中国将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长期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开拓了以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对河口海岸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预测。在理论上多有创新。早在民国三十七年(即公元1948年)他发表的《杭州之地文》,就对钱塘江通航和乍浦港进行过探讨。50年来,他坚持从事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地学研究工作。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了中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中许多重大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20世纪40年代末,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河口研究机构.以长江口和钱塘江口为研究基地。兼及黄河口和辽河口等。1980年,他发表的《2000年来长江发育模式》和1985年发表的《长江河口及其三角洲的发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为长江口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陈吉余总结出长江河口的发育模式,提出长江河口治理需要抓住南北支分汉口、南北港分汉口和南北槽分汉口。用以稳定河势的论点,提出“围垦明沙,固定阴沙,减少活动沙,用以稳定航槽”的治理思想和“整治、疏浚和围垦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他从河口演变的角度,指出南北槽水道的不同特点.为航道选槽和治理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1969年,他对深达55米的施翘河深潭危及崇明县城江岸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对策,使护岸工程措施节约200万元。陈吉余总结了钱塘江河口演变的历史过程和河口沙坎发育的理论。提出“结合围垦、整治江槽”的治理方针。制定出钱塘江和杭州湾衔接的方案,在具体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陈吉余 - 社会贡献
海岸工程方面 他积极倡导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并任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他主持了浙江温州海岸带试点IT作和《全国海岸调查规程》的编写,提出了海涂释义。海岸带内涵等基本概念.为中国海岸带调查的范围提出了理论根据。陈吉余开拓了中国多学科。大系统综合性调查,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突破。中国海岸带调查为沿海的改革开放、国土规划和各项工程提供了系统资料和开发设想。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先后对中国20多个港口进行了研究和咨询论证。否决了许多港口工程错误的选址施工方案,提出正的选址和施工方案,保证了工程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益。
围海工程研究方面 他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历史时期海塘工程的经验。从现代科学角度对中国海塘工程的历史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还分析了世界围海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组织国际知名学者进行人工海岸研究。为21世纪海岸带深开发提供科学理论和有关技术。1989年陈吉余作为国际海岸环境委员会成员主持了国际潮濉会议。依据他的建议。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改建于海堤之外潮滩之上,减少征地488亩,为国家节省数以亿计的投资。随后,陈吉余又主持了“浦东国际机场东移和九段沙生态工程研究”项目。通过九段沙种青促淤引鸟工程。为鸟类营造新的栖息地.以确保浦东国际机场的安全营运。
水利电力工程环境方面 陈吉余对中国一些重大水电站、水库堤坝、灌溉工程也进行过系统调查,所写报告在建设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他把三峡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列为研究专题.他所提出的种种对策都被有关部门采纳。
都市的给排水工程方面 他提出的一些设计方案或建议。不仅为城市建设节约了资金而且发挥了环保效益。如为解决上海市的供水问题.他对黄浦江的洪水条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向长江引水的建议。他率先得提出利用青草沙修建江心水库和管道一二程的初步设计方案。他对上海市星火轻纺工业区排污口选址进行了沦证,结果节约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
陈吉余 - 所获荣誉
陈吉余教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提出长江河口发育模式及自适应和人工控制理论,为长江口深水航道选槽和河口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利用潮滩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并主持九段沙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根据涨潮冲刷槽理论提出陈山原油码头选址方案,开创了在杭州湾强潮海湾建港的先例。他主持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在水资源、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围垦工程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还倡导并参加了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主持了河口研究国家重大基金项目等多项任务。
陈吉余组织的调研报告和提出的有关建议都能科学的反映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多年来他承担国家多项重大研究任务和科研项目.完成报告60余种,发表论文140余篇,专著9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6项。1985年获中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
陈吉余 - 参考资料
[1] 两院院士个人书库网 http://www.ssreader.com/ScholarLibrary/ysinfo.aspx?id=10&type=zs
[2] 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06-10/30/content_500291.htm
[3] 上海教育网 http://www.shmec.gov.cn/web/hdpt/hero_detail.php?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