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骚之战
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年)的春季,屈瑕将要跟贰、轸等等这两个国家会盟时,郧国的军队已经在蒲骚驻扎兵营,准备与随、绞、州、蓼这四个国家联合攻击楚国。因此屈瑕感到非常忧虑。紧接着,副将鬬廉进谏说:“郧人驻军城郊,且其余四国之军可朝发夕至,定必轻敌没有诫心,假如我以精锐夜袭郧师,郧定必守城以等待援军,奢望救援者必丧失斗志,若败为首的郧师便可轻取其余四邑。”而屈瑕想请求楚王增援,但鬬廉很反对地说:“战斗胜利在于众志同心,而不在人多势众。在牧野之战发生时,商朝率领数十万兵卒没有打倒仅有数万兵卒的周朝。这是元帅知道的事。”于是他知道鬬廉的意思而决定想占卜战果,但鬬廉又反对占卜来解决疑惑,没有疑惑何用占卜。最后,屈瑕采用鬬廉所提供的计谋,而击败郧国的军队于蒲骚,取得城下之盟而还。
劝王而胜
楚武王四十一年(前700年)的夏季,楚武王亲自讨伐绞国,并且包围其南门。而其子屈瑕进谏:“绞乃小国力量轻微,力量轻微者定必寡谋,无谋者可以诱惑之。”而武王听从他的意见,让瑕遂派采樵者诱使绞人出城。首日,绞人获三十人。次日,绞人争出追逐楚役徒于山中,楚人断其退路,伏兵自山上冲杀而下大败绞人。
骄傲而败
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年)的春季,武王使屈瑕为元帅伐罗,鬬伯比送之后对其车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鬬伯比预言莫敖此行定必失败,见到楚王便提议多派军队,楚王入告夫人邓曼,邓曼说:“鬬伯比关心的不在兵力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诚信镇抚百姓,以德义训诫官员,而要用刑法来威吓莫敖。莫敖经蒲骚之役的胜利,将自以为是,轻视罗国。君王若不加适当控制,岂不是等于不加防范吗?”楚王派赖国人追赶,没有追上。临阵,莫敖传令军中,谏者有刑,军队凌乱地渡过鄢水,攻入罗国,莫敖轻敌不设防备,罗与卢戎两军合击楚师,楚大败,屈瑕率余部撤至荒谷自缢身死,其他将领也囚在冶父等候处罚,武王曰:“孤之罪也。”皆免之。兵法有云谏者太多易惑军心,莫敖告全军谏者有刑非错也,而是不得其法也。
楚武王以其子屈重继任为莫敖。
屈瑕的自缢开创了楚国统帅以身殉职、以死谢罪的先例,其人其事,于当时虽有过,于后世则不为无功。
附:楚郧蒲骚之战
时间
周桓王十九年(公元前701年)
过程
楚武王为向东方拓展势力,命莫敖(官职)屈瑕与贰(今湖北应山南)、轸(今湖北应城西)两国结盟。地处贰、轸之间的郧国(今湖北安陆境)为阻遏楚国势力东进,在其邑蒲骚集结兵力,准备联合随(今湖北随州)、绞(今湖北郧县西北)、州(今湖北洪湖东北)、蓼(今河南固始东北)之军攻楚,以破坏楚与贰、轸两国的盟会。屈瑕采纳斗廉的建议,率部分兵力驻于郊郢(今湖北钟祥),作好抗击五国军队的准备,另遣斗廉率精兵夜袭蒲骚,大败郧军。其余四国慑于楚军之威,不敢轻举妄动。楚遂完成与贰、轸两国结盟,将其势力推进至清发水(今郧水)流域。
文人评论屈瑕
历代应城文人对楚武王伐随功败垂成,卒于樠木之下的结局慨叹不已。清·雍正应城县志载:“樠地在城南三十里,即今马旺嘴,楚武王卒于此。”马旺嘴有三孤冢遗址,相传葬有楚伐随阵亡将士的遗骸。自明代以来,地方父老就附会出三孤冢即樠木地亦即楚武王归葬之所的猜想,且在此修建蒲骚庙,年年祭祀武王,其诚也感人。雍正应城县志的主纂还别出心裁作文礼赞天下名人名胜,然后笔锋一转,哀哀言道:此等古迹“应城亡有也。即莫敖旧垒,二千年荆榛亦灭没于夕阳残照间矣。”还有关于莫敖死下榻的传说,好像屈瑕死后就埋葬在蒲骚故垒,让人充满遐想和期待。至晚清时期,有关武王的故事再起波澜,不少秀才举子写诗作文念叨武王。
有一个叫张崇兰的举人诗曰:“师孑缘何授,伐随徒自劳。荡心嗟邓曼,埋骨记蒲骚。此日鸡碑失,当年马鬣高。梁溠寻故迹,行客首重搔。”张崇兰仍然坚信,武王葬在蒲骚,而且屈重盟随,发丧等重大事件也发生在蒲骚。今读《左传》,秉春秋笔法精神,不难明白,应城人的武王情结、蒲骚怀想不在他念,全在莫敖屈瑕钊吼西风的蒲骚之役,英雄勒马,似曾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