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纬堂
其人
吕纬堂(1838-1908)是同安人,原籍金门,早年因“善操西语”,投身清朝海军,为当时的中国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清政府诰授为“振威将军”。他的墓志铭上个世纪90年代出土于同安区西柯镇卿朴村(现属祥平街道),墓志铭砖质墨书,高和宽均为0.42米,厚0.04米,因露置时间过长,墓志铭上有不少墨迹已无从辨认。
其事
"仔细研究了吕纬堂的墓志铭,发现他真是厦门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五口通商之后,洋务运动兴起之时,能够将自己的语言特长运用于清朝海军的建设,作为近代史上的一位人物,不啻为中国洋务运动的缩影,非常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昨日下午,我市知名文史专家,郑成功纪念馆馆长何丙仲应邀向记者说起墓志铭上记载的这位吕纬堂先生,不禁兴奋得两眼发亮.
虽然史料上对吕纬堂的记载甚少,但是何丙仲还是向记者细说了一番吕纬堂的传奇经历,这些听起来像故事一般的"吕氏传奇"是他连日来查阅各种史料以及研究墓志铭所得到的.
早年他在厦门港卖油条
根据墓志铭记载,吕纬堂被"皇清诰授振威将军",因此可知他是清朝的从一品大员,这样,厦门近代史上官阶仅次于民族英雄陈化成(陈化成死后被清政府追封为一品)的一位武官又浮出了历史的水面.
墓志铭上并未记载这位从一品大员的出身,但据其曾孙吕昭炎老人介绍,家族老人传下来说,这位了不起的先祖年轻时是在厦门港卖油条为生的.
卖油条时学会"西语"
何丙仲告诉记者,吕纬堂的传奇还在于他的"善操西语".他出生于1838年,1843年厦门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也就是说,吕纬堂在5岁时开始有了学习外语的可能.据吕家故老相传,他是在卖油条时跟外国人学会英语的.
凭着"善操西语",没有任何功名的吕纬堂一改封建社会的仕途之道,屡为清政府所重用,慈禧太后为表彰他的功劳,曾专门赐予他一件官袍.在因战败而仕途受挫后,他还跟随李鸿章出访各国,"遇事多所赞翼".
作风清廉"不赂权贵"
根据墓志铭记载,吕纬堂仕途受挫不仅仅是因为战败,他为人刚直,"以不能赂权贵",因而招致贬官.
何丙仲说,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曾经对他的墓葬进行了勘察,发现这位从一品大员的墓碑丝毫没有大官的气派,尺寸甚小,而且墓志铭不用石刻只用墨书,墓地原有的两根望柱由于年深日久也已经毁坏得十分严重.可见此公为官清廉,以至于告老还乡时家庭经济状况不佳.
厦门方志查无此人
令人吃惊的还有,这么一位厦门近代史上难得一见的高级武官,厦门方志对他竟然没有丝毫记载.何丙仲查阅了诸多史料,才在有关马江海战的《甲申战事记日》以及当时的《申报》中见到了有关此公的记载,但是内中的名字为"吕文经".何丙仲介绍说,极有可能"文经"是此公名讳,而"纬堂"为此公之号;厦门方志未对此人进行记载,正好说明他在还乡后,安分节俭度日,加上当时正值清末,媒体很不发达,因此家乡百姓都不知此公在朝廷为官的业绩.
目前,这位厦门近代史上的"全新"历史人物,已经引起了近代史专家的高度重视.
“我们比对之后,发现民国《厦门市志》关于先祖的记载和他的墓志铭全部吻合。”吕译斌告诉记者,根据记载,吕纬堂留洋回国后,正赶上洋务运动方兴未艾,他便投身海军,并将他的语言特长运用到中国海军的建设中,他曾担任过靖海、长胜、福星、安澜、济安、伏波等战舰的管带,累任副将、总兵等职,“屡为沈(葆祯)、左(宗棠)、杨(岐珍)、李(成谋)诸公所器重”。“我们非常自豪,这位先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文史专家也说,他为中国海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墓志铭记载着同治三年(1874年)的“巡洋遭风”事件,经过查阅史料,吕家后人基本弄清了事情的始末。原来,1874年,日本突然以5艘军舰发兵台湾,当年6月,沈葆祯、日意格等统率“伏波”、“安澜”、“飞云”等舰前往台湾警戒,并与日本军舰抗衡,同年底日军被迫撤离台湾。就在那年9月,“安澜”管驾吕文经被革职,原因是“安澜”停泊在台湾安平时遇到台风,不幸沉没。吕译斌介绍说,有史料说,“安澜”制成后原是要派往广东服役的,它虽为战舰却是木制的,稳定性较差,因而不幸沉没。
如果吕纬堂的这次革职还让吕家后人颇费了一番功夫求证,那么1884年马江海战导致的仕途受挫则明确多了。
1884年马江海战爆发,福建水师惨败,担任“伏波”舰管带的吕文经再次被革职。对此,民国《厦门市志》记载道:“马江失守,当局不谙军情,贻误大计,而委咎于群下,经(吕文经)受u2018中炮先退u2019之谗,奉命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但是,吕纬堂“发往军台效力”是一年多以后的事,当时中法战争打得激烈,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以经(吕文经)罚非其罪”,将他留在福建以供差遣,后来,法军进攻台湾并占据澎湖,他又七次冒险,运兵渡台。据记载,他在“军台效力”至1888年11月。1890年,光绪皇帝下旨,将他照原官降二等赏给职衔;1891年,李鸿章将他官复原职。
陪李鸿章出使欧美
“由于文革时我们的族谱和照片等很多实物被毁,所以有关这位先祖的事情都是家里的老人说给我们这些小辈听的,因此关于这位先祖,我们的认识是u2018片段u2019式的。”吕译斌说,为了将这些片段变得完整,三年间,吕家人不断地查找资料,终于将“片段”给连接起来了。“我的曾祖母曾说,这位先祖曾经跟随李鸿章出使欧美,有一回,我无意中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李鸿章出使欧美真相》,我认真翻阅了一下,果然找到了先祖的名字,书里写道,光绪22年3月(1896年),李鸿章一行45人,离京南下,u2018开始了亚、非、欧、美十万里环球之行u2019,随行人员中有武官10人,先祖的名字排在第一个。”
怕这本书是“戏说”,去年,吕译斌特别去了趟合肥李鸿章纪念馆,结果,他在纪念馆看到了当年李鸿章使团出国前的合影,“我们在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甲午悲歌》中查到了当时北洋舰队水手苗秀山口述的回忆录,他说,当时先祖是镇北舰的舰长,人称u2018吕大胡子u2019,想来先祖一定是个大胡子,我在照片上看到几个大胡子,所以不敢确定哪位是先祖。后来,我们又请朋友去威海甲午战争纪念馆查,那里也有同样的一张照片,我们正在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把照片影印一份给我们。”吕译斌还找到了《李鸿章出使欧美真相》的作者王培垠,“他告诉我,他的书引用的史料全部是博物馆和图书馆找出来的,可靠度很高。”
1903年,吕文经辞官回乡,1908年2月3日在位于厦门石路街28号的家中去世,清政府追封他为“振威将军”,作为清朝的从一品大员,他也是厦门近代史上官阶仅次于民族英雄陈化成(陈化成死后被清政府追封为一品)的一位武官。据介绍,石路街位于厦门五中附近,这所学校的后操场就是吕纬堂所建大厝的一部分。吕译斌说,先祖葬于同安南城外的坑打村(现称卿朴村),“至今,卿朴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说出不少先祖的故事,他们叫他u2018海大人u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