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曲艺家 - 林如烈
林如烈

林如烈

林如烈(1906~1981)潮剧教戏、编曲。
展开

人物简介

潮剧教戏、编曲。潮安县人。读过3年小学,至12岁由演丑行的父亲带到新加坡,卖入 老赛永丰班为童伶,不久,成为该班的正牌小生。期满后在该班打锣鼓兼抄写剧本。自修 文学,因此得就学于名编剧洪逊。经过7年的不懈力学,成为老赛永丰的青年 导演。如烈22岁到老正顺班,任教戏先生(集编、导、 作曲、教唱于一身),教《滴滴泪》等戏,并以当时的黑白电影改编自导的《铁树美人》初显才华。

人物生平

24岁到老怡梨春班,编导的名剧甚多,而以教《 王金龙》一戏而出名,被誉为“怡梨越”(“越”指音乐曲调旋律)、“如烈越”。后如烈随班赴泰国,他编导的《田七郎》、《卓文君》等扬名曼谷。1934年入中一枝香班,不久,该班便红极曼谷。1938年他到香港老正兴班任大簿(相当经理)兼教戏,编导了《翠花楼》、《哪叱闹海》等戏,因抗日战争爆发,携眷回汕。不久,老玉梨香班主亲自登门礼聘,遂入该班,编导了《扫纱窗》、《红鬃烈马》、《标准皇后》等剧,其中《红鬃烈马》一剧风靡潮汕各地。抗战胜利后他到新加坡老赛桃等班任教,编导了《国魂》(文天祥故事)、《三门街》等剧。后和 李来利等组建“织云潮剧班”,任编导,又编导了《珍珠塔》、《文武香球》等剧。他一生编导的剧目甚多,人称“潮剧泰斗”。他所作潮剧曲谱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博采众华,又发展 徐乌辫大喉粗犷的特色,在潮剧的创腔、过门和拖腔的运用上作了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写出不少既具潮剧风味,又有所创新的唱腔,奠定了潮剧的板腔体。如《王金龙》的唱腔至今仍传唱不衰,剧中“雪泪情天”一折中的“风打松声侬心焦”唱段,已成为现在各潮剧校、班招收演员的固定考题。由于他于教戏之外还能编剧和创造新腔,因而被誉为“土才子”和“全才”。

林如烈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