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毓华
人物简介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研教授,中共党员。先后任团总支书记、系副主任、校团委书记、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招生就业处处长、发展规划办主任,民族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
预备役上校。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学学会会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高校摄影协会副主席。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七届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羌族文化艺术保护基金会”理事及咨询专家。
汶川县“荣誉市民”。
兰州军区“抗震救灾优秀预备役军官”
公开发表论文三十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白石释比与羌族》获陕西省哲学社会学三等奖。该书作者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等方法,以新的思路和视觉第一次深入细致地剖析了羌族民间信仰和原始宗教的本质,填补了学界在该研究点的空白。该书全面审视了羌族民间信仰和原始宗教的文化价值,提出将羌族民间信仰和原始宗教中代表羌族传统文化的部分,作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个人事迹先后被山东新闻网、《新西部》等媒体报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在强烈使命感驱使下,周毓华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四川灾区,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深入灾区救灾的同时,他还慷慨解囊,积极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先后购买了一批价值近3000元的帐篷、衣物、药品带到灾区,捐给了灾区群众。同时,他与爱人一道捐款15000元,交特殊党费400元,为灾区人民尽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从灾区回来后,多家新闻媒体上门采访,要宣传周毓华同志抗震救灾的事迹,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与此同时,他以一个羌族研究学者的身份,孜孜不倦地与其妻彭陟焱博士行走在震后羌族历史与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的道路上。2012年在周毓华夫妇的推动下,西藏民族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始招收u2018羌族历史文化u2019方向硕士研究生,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专门培养羌学专门人才的硕士方向。该年学生叶志强、叶健二人被录取为全国第一批羌族专门人才的硕士方向的研究生,由周毓华夫妇指导。周毓华夫妇在教育上,“十多年痴心不改,十多年热情不灭。周毓华教授和彭陟焱博士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颂歌。”可谓负责人的教育工作者。
2010年,其作品专著《秘境寻踪——羌族非物质文化研究》,著作得到温家宝、贾庆林、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他本人也获西藏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高教学会一等奖,西藏民族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周毓华
学者简历
1987—1991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期间,结识羌族美丽姑娘彭陟焱,开始接触羌族历史文化。
1991— 至今 ,在西藏民族学院工作。
1991—2002年,在西藏民族学院成人教育部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团总支书记、系副主任。 期间,1995年,在中央团校“西藏青年干部班”学习
2002年——?,在西藏民族学院民族学系、人文学院工作,任副教授。
期间,2002年——2007年,任西藏民族学院团委书记
2005年——2007年,任西藏民族学院“迎评办”常务副主任
2007年——,任西藏民族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西藏民族学院发展规划办主任
2003年,在陕西省教育厅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7年——2008年作为“西部之光”学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访学
周毓华
成果详述
承担的课题
当代中国羌族民间信仰与宗教活动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总论和若干濒危珍贵遗产抢救-羌族卷 国家社科基金
西藏通鉴-民国卷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
《四川灾后重建调查研究及羌区文化建设》之子项目《羌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研究》、《羌族原始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项目
羌族地区震后社会状况调查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项目成果
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羌族民间信仰及原始宗教调查与对策研究》近30多万字的研究课题,课题已顺利结项并获良好等级,书稿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完成了国家社科西部项目《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研究——羌族、普米族卷》近30万字的书稿,已交中国文联出版社,拟于2009年底出版。
完成了国家社科重点委托项目《西藏通鉴-民国卷》10万字的研究任务,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完成了《西藏宗教与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研究》的编撰工作,2008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简明藏族史教程》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部分论文
《试论诸葛亮的历史功过》,《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政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此文获得陕西省宣传部举办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征文活动的优秀奖。
《羌族碉楼建筑文化初探》第二作者、《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3合期。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展西藏民族成人教育事业》,《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
《明代朝贡对藏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作者,《中国藏学》,1998年第4期。
《试析茶马互市对川滇藏边城镇发展的影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99年第4期。
《羌族“释化”研究》,《民族史研究》第三辑,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
试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3期。
羌族释比研究 民族史研究,第三辑。
儒家法律思想初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6期。
试论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西藏科技,2001年1期
寺院教育与藏族文化及现代教育 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1期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4期
《“慰问同盟国代表团”活动考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论吐蕃时期的政治与宗教关系 西藏研究 2008.5
试论藏传佛教在缔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贡献 理论导刊 2009.10
羌族文化空间的多重性与发展价值考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08.5
羌人的新年 中华文化画报 2007.12
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基础教育调查 民族教育研究 2007.3
20世纪前期中国政府反对英印非法侵占藏东南地区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06.6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09.5
汶川大地震之后羌族文化重建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09.5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木锁”的保护研究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
吐蕃时期的宗教与政治关系研究 藏族历史与文化论文集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