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传播学 - 彭兰
彭兰

彭兰

彭兰,女,1966年10月出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监事会成员,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有计算机与新闻学专业双重背景,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传播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学者之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课程负责人。
展开

个人学历

  1984.9-1988.7 长沙铁道学院电子工程系计算机软件专业 工学学士

  1989.9-1991.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第二学士班 法学学士

  1996.9-1999.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文学硕士

  2001.9-2004.6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职博士 文学博士

获奖

  *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

彭兰

  *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

  * 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

  *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07)

  * 《网络多媒体新闻》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图书一等奖(2007)

  *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

  *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

  *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

  *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05)

  * 宝钢优秀教师奖(2004)

  * 《网络传播概论》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4)

  * 中国人民大学校十大教学标兵提名奖(2003)

  *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2)

  * 《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文字教材二等奖(2002)

  * 中经报联奖教金(2001)

  *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

  * 华为奖教金(2000)

  * 中国记协“新中国新闻事业五十年”百篇优秀论文奖(1999)

主要研究方向

  网络传播、新媒体、媒介融合。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数字传播技术应用(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并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点击进入课程网站)、多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互动管理等。

  研究生课程:网络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等。

个人项目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传播及新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数字时代新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结构、功能与效果研究》(第二负责人)

  *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冲击与影响》(参与)

  * 北京市教委《网络传播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

  * 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互联网新闻跟贴的调研》

  * 杭州市委《杭州和谐社会研究》(参与)

  *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新闻业务规律及发展前景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媒介发展与中国社会人的变革》

著作

  * 《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 《网络多媒体新闻》,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 《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 《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

  * 《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 《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 《点击美国在线》,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年4月

译著

  * 《网络新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 《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

代表性论文

  * 《数字化时代的BBC》,《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4期

  * 《透视网上聊天》,《光明日报》,1999年7月28日

  * 《网络带来的变革》,《中国记者》,1999年第10期

  * 《重新认识互联网》,《中国记者》,2000年第5期

  *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

  *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3期

  * 《关于大陆互联网站外来文化传播状况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1期

  * 《什么是真正的多媒体报道》,《中国记者》,2003年第1期

  * 《网络新闻传播结构的构建与分析》(上)、(下),《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1期,2003年第3期

  * 《香港网络媒体发展概况》,《国际新闻界》,2004年1期,《世界华文传媒年鉴》,2003年

  * 《主流化与边缘化——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双重轨迹》,《中国记者》,2004年第5期

  * 《中国互联网展望——技术变革与发展动向》,《亚洲传媒研究》,2004年

  * 《中国网络新闻十年六大变革》,《网络传播》,2005年第1期

  * 《RSS挑战网络信息生产与消费》,《中国记者》,2005年第12期

  * 《新一代互联网:再次改写的新闻传播景观》,《传媒》,2005年第12 期

  * 《新媒体:大有可为的公共信息平台》,《中国记者》,2006年第2期

  * 《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走向》,《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7期,《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6年第11期

  * 《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中国记者》,2007年第2期

  * 《网络文化发展的动力要素》,《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4期

  * 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系列之一、之二、之三《中国编辑》 2007年4期、5期、6期

  * 《三极格局下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中国网络媒体的结构特征》(第二作者),《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6期

  * WEB2.0.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国际新闻界》2007年10期

  * 传播者、受众、渠道:博客传播的深层机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 关于数字媒体内容管理体系建立原则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7年11期

  * 个性化与社会化:网络信息消费的双重趋势《国际新闻界》2008年3期

  * 中国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两个特别要素 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上的主题演讲(中英在互联网领域第一次政府级别的对话会议) 2008年3月

  * 新技术条件下的网络行为变化趋势 《中国记者》 2008年8期

  *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传媒变局《新闻战线》2008年7期

  * 现阶段中国网民典型特征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 网络媒体发展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2008年12月

  * 网络时代的网民素养《国际新闻界》2008年12期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