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舞曲
  • 视频
  • 歌词
  • 简谱
  • 铃声
  • 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中医学家 - 赵献可
赵献可

赵献可

赵献可,生卒年不详。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人。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医德高尚,往来民间,能承父业,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著有:《医贯》、《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正脉论》、《二体一例》,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著作。
展开

个人履历

  中国明末医学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6~ 17世纪。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赵献可好学博览,除医之外,儒、道、释均有涉猎,曾游历于山西、陕西等地。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又遵从 李东垣、 薛己,属于 温补学派。赵献可提出 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

代表著作

  代表著作有《 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 邯郸遗稿》,又名《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素问注》、《 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 贞观亦精医学,辑有 《痘疹论》一书。

人物生平

  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约生活于 十六世纪后期与 十七世纪初期,虽史料无详细记载,但据 黄宗羲《 张景岳传》说:“赵养葵,名献可,宁波人,与介宾同时,未尝相见,而议论往往有合者。”说明赵、 张属同时期人,而张景岳生卒年代为公元1563~1640年,故赵氏亦可能生活年代与之相近,属明代一大医家。籍贯 鄞县,其一生治医学,独重视 肾水命火,对命门学说犹有贡献,使 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又由研究 后天脾胃转向先天肾命,为之一变。著有《 医贯》一书,充分反映其学术思想。

医学理论

  赵献可认为命门为人身之大主,强调了命门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人的发育过程,先有命门,而后生成五脏六腑,命门为十二脏腑之根,为生命之原。命门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者,乃命门内具之相火,他把相火比喻人体的命门,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之所以能发挥正常作用,同样依赖于命门相火的作用,充分反映出赵氏对命门的重视,认为它是人身之至宝,是生命活动之源。这样,赵氏将人体阳气之根从心脏转移至命门,使肾命的生理功能作用在人体中显得尤为重要,使中医学术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赵氏认为,命门位于两肾之中,内具真水真火,而命门之相火又位于两肾水之间,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火之有余是由于水亏,阴不制阳,而见相对火旺之象;水之有余,又是由于火亏,阳虚相对阴盛而见的表现,这是阴阳对立观所决定的。真水真火只能虑其不足,不能虑其有余,因为命门水火是人体生命活动能力的根源,是先天之本。所以,只能虑其虚。水火之间,水为火之根。因此,补火当于水中求火,既在阴中求阳,使阴生阳长。对于命门水火的作用,赵氏更强调火的作用,认为相火在人身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应当时刻保护,不能任意戕伐。对于命门先天水、火不足的治疗,不是补水,就是补火。赵氏认为,崔氏八味丸与钱乙所制的六味地黄丸,是补真火、真水的主方。

命门理论

  赵氏创立命门理论,阐发肾命水火的关系,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证。如痰证、 血证、咳嗽、吐血、 喘证、喉 咽痛、眼目病、 齿病、口疮、 耳病、消渴、中满、 噎膈、 泻痢、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与 失禁等多种病证,不仅从其一般辨证规律进行施治,而且均注意到从肾命水火亏虚方面进行分析,广泛使用六味、八味诸方,为治疗以上疾病提供了有益经验。如其辨治血证,赵氏提出,血不仅有其本身为血的特点,而且属水,故而肾中真水干涸,则真火势必上炎,血亦随火而上腾;反之,若肾中真火衰竭,则真水反盛,血亦失所依附而上泛,这是血证产生的两种 病机。因此,在治疗时,由于阳虚而动血上泛者,用桂、附加于六味地黄丸之中,使肾中温暖, 龙雷之火潜归于原宅,不用寒凉而火自降,不必止血而血亦自安。若因肾中水涸而火炎者,就可用 六味丸以补水配火,不必去火,而血亦安。

其辨痰证

  认为痰本非人身所固有,或是水泛为痰,或是火炼为痰。因此,辨痰证,当分辨有火无火,由于火衰不能制水,水不归原,泛溢为痰,痰如清水者,赵氏主张用八味丸以补命火,火壮水化则痰自消。由于阴 虚火动,水液沸腾而动于肾,骤而成痰者,其痰重浊 白沫,则应当选用六味丸以滋水配火,火静则痰自消。 脾为生痰之源,赵氏治痰,虽亦接受用 四君子汤或 六君子汤之类补脾 燥湿化痰之法,然更重视治肾命之本。其论喘证,一般认为属气有余之证,赵氏认为,当属火之有余,水之不足。因此治疗当用六味丸加 麦门冬、 五味子等,壮水之主,使水升火降,喘息自定。若有由于命门真元之火,不能归其下元, 阴气在下,阳气浮越于上,亦可见呼吸 气促,其证似喘非喘,外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 脉象两寸浮大而散,两尺微而无力。治疗主张用八味丸等,以人参 生脉散煎服送下。总之,对喘证属虚者,从肾命水火治疗,亦可见其重视肾命的观点。

对于郁证的治疗

  认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抑而不通之义。”赵氏所论 郁证不仅包括各种杂证,还包括一切外感病。由于多因木郁导致诸郁,故可“以一法代五法”。其治木郁,使肝胆之气 舒展,则诸郁自解。 逍遥散是赵氏治疗木郁的主剂,并常结合 左金丸和 六味地黄丸同用。他认为,“世人因郁而致血病者多。凡郁皆肝病也,木中有火,郁甚则火不得舒,血不 行藏而妄行”。这种失血,或因 怒郁、 忧郁,或因 阴虚火旺之人 外感风寒 暑湿, 皮毛闭塞,火不能泄,以致血随火而妄行,出现 鼻衄、吐血等证。其辨证要点是:“凡系郁者,其脉必涩,其人必 恶风恶寒……须视其面色必滞,必喜呕,或 口苦,或 口酸”。审有如是证,则当舒散其郁为主,即“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之义。其方用逍遥散加丹皮、茱、连。血止后当用 六味地黄丸滋阴善后,否则多复发。

赵献可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teheyi@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tehe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