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小泉
苟小泉
苟小泉,男,汉族,1968年生,陕西省礼泉县人。1988年考入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1992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在西北政法学院攻读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攻中西文化比较方向;1997年分配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在科社所、邓研所、马研所从事科研工作;2002年至2003年参加中组部“西部之光”专家学者进修项目,赴北京大学哲学系脱产学习一年;现担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职称为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
一、中西文化、哲学比较研究。主要成果:《中西善恶观比较》(《祁连学刊》1996年第6期);《试论中西善恶观的差异》(《延安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该文被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5期转载,获陕西省哲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成果三等奖);《论牟宗三的自由观》(《延安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该文被人大《中国哲学》复印资料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获陕西省哲学学会2001年一等奖);《陶渊明诗歌哲学与现象学还原》(《人文杂志》2005年第1期);《论中西文学艺术中的善与恶》(《延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二、马列、科社研究。主要成果:《“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论文集),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11月);《“与时俱进”与政治文明建设》(《人文杂志》2003年10月号);《论江泽民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特征》(《延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江泽民人才观研究》(省政府资助项目,1999年完成并结项,获省委组织系统优秀成果调研二等奖);《“以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五爱”》。
三、重大现实问题及理论问题研究。主要成果:《构建陕西和谐社会的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省社科联招标课题,2005年12月完成并结项);《论西部大开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课题,获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二等奖);《陕西省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状况调查》(共青团陕西省委青工部课题,1999年11月完成);《以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服务》(省委宣传部课题,2002年8月完成);《西部崛起的曙光》(《陕西日报》2000年2月18日);《改革动力机制调研报告》(《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及对策》(陕西省社科院重点课题,2004年12月完成并结项)。
本人通过多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学习和实践,初步形成以中西文化、哲学研究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态为导向兼顾现实问题的科研方向。